可惜无声,声声入耳

时间:2010-11-19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1942年春,齐白石画了一套12开的“花鸟工虫册”,自题“可惜无声”,从此他给后人留下了关于这四个字的丰富的阐释——诗意的联想和审美的互动。更重要的是。他的艺术在审美上给与公众的广泛的影响力。以广东画家方楚雄为例,他5岁开始学画,看的第一本画册就是《齐白石老公公的画》,8岁时又得到了另外一本题为《可惜无声》的齐白石画集。几十年过去了,“可惜无声”一直停留在他的脑海里,直到最近他举办个人画展时,思来想去,还是以“可惜无声”为题,以表现他自5岁时就开始的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对齐白石的敬仰。而这种影响力发生在远离京城的广东地区,可以想象齐白石的过人之处。


值得研究又饶有趣味的是,无论是造型还是笔墨,从表面上看,方楚雄与齐白石的关联都不是那么显明,可是,他与齐白石的心心相印反映在作品中,正说明了方楚雄很好地理解了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思想。既学而不似,所以得生。就学而言,方楚雄的成功案例印证了白石老人所说。另一方面来看,方楚雄又确确实实地从齐白石那里学到了很多,大致有这几个方面:1、一以贯之的反映现实和表现眼中所见。他像齐白石那样表现出了对生活的浓厚兴趣,并不断发现生活中能够入画的新的题材。2、以题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表现出了绘画的乐趣,虽然,方楚雄的题材数量没有齐白石多,可是,相对于当代花鸟画家,其题材之多当是首屈一指。3、始终把握语言的个性风格,以突出个性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方楚雄几十年来的努力,其成就主要反映在其独特的风格面貌之上。4、他像齐白石一样,为艺勤奋刻苦,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为艺术而艺术。这其中的第四点,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得到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尊敬,也得到了社会和公众的认可,方楚雄先后获得了“广东省精神文明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广州美院德艺双馨杰出教师”等称号。从德的方面来看,方楚雄最近捐赠广州美院36幅作品,也实属难得。


就画而言,方楚雄的画应该属于工笔花鸟的范畴。可是,他和人们所认识的传统的工笔花鸟或当代流行的工笔花鸟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果说齐白石以简约为特色,那么,方楚雄却走了一条和齐白石完全相反的道路,画面普遍都比较繁密。然而,与当下普遍的那种追求照相写实的工而腻的风格相比,方楚雄的工笔又呈现出了简约化的特点。在中国画语言的固有传统中有兼工带写一格,方楚雄所画显然又不是那种兼工带写一类。他的画比兼工带写的要工。他在工笔画法中的简约化处理,包括其中的渲染,以及禽鸟走兽的丝毛,给人以一种新鲜的感受。尤其是在普遍的细腻风格形成当下潮流的现实中,方楚雄的工笔似乎成了另类。实际上,如果细细品味,方楚雄是巧妙地利用了语言类别中的差异性,该工则工,不该工则写;写则不放,又以写中求工而回归到工的圈子内。如此不管怎样,他都在一个工的范围内给人以工的感觉。这正好像齐白石的工虫配上了写意的衬景,耐人寻味。在这样一个语言处理的关系中,方楚雄艺术的核心是把握了一个整体的原则,基于此,他能够画大画,他能够营造一个艺术的现实世界。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