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美展透露出青春的气息

时间:2009-1-18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常言道“自古英雄出少年”, 26岁的浙江画家周昌谷在1955年以中国画《两个羊羔》获得了在华沙举办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这是新中国美术史上在国际舞台上获得的第一个奖项。1957年3月17日,由文化部、团中央和全国美协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共展出了936件作品,30岁的黄胄以中国画《打马球》获得一等奖;这一年,他还以中国画《洪荒风雪》获得在莫斯科举办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全国美协特别为他举办了“一个有意义的颁奖会”,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中的一个话题。1959年,29岁的杨之光又以中国画《雪夜送饭》获得了在维也纳举办的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金奖。这些青年才俊后来都在中国美术界享有大名,无不与这些关于青年的展览事项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是,自1957年之后直至1980年3月25日,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全国美协才发表了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的联合通知,其间相隔23年。如果说这23年的中断是因为各种政治运动,包括十年的文革,使青年失去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舞台,是一种万般无奈。那么,自1980年至2008年几乎是经历改革开放整个时期的这一段比前23年更长的时间,青年美展在中国美术舞台上的缺失,其原因可能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在各种展览无数的近十年,怎么就忘记了青年?


所以,应该为2008年岁末展出的第三届全国青年美展而欢呼。青年美展不仅为青年美术家搭建了展示才华的重要舞台,而且还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美术培养了许多重要的画家,拿1980年举办的第二届来说,罗中立的《父亲》获金奖;施大畏的《我要向毛主席报告》、何家英的《春城无处不飞花》获二等奖,如今他们都成了全国美协副主席。而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获奖的许多画家现在也都占据了各地美术机构的领导位置,或者成了中国美术创作中的骨干力量。相信创作本届展览中263件作品的青年美术家,在10年、20年之后一定是中国美术界的领军人物,因为他们是从4万件作品中评选产生的,历经初选之后的出类拔萃,也反映出了当下选择的眼光。


尽管因为时代的差异,不同时期的青年美展表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点,但是,青年美展中所映现的青春活力,所展现出的不同时代中的潮流方向,以及青年美术家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严谨的创作态度,都成为共同的特色。相比较而言,前两届有较多的相似之处,都是表现了主流美术创作中的主流的创作方法,而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的第二届,青年美展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创作热情和关注社会、反思现实的人文精神,至今仍然都是值得谈论的话题。本届展览的最大特点是多样化的题材内容与形式风格,反映了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特点,而将参展作者的年龄从上一届的以14岁至35岁为限,修改为1963年后出生的45岁以下,这使得这个展览中的作品更加成熟,其水平已经不亚于全国美展。


但是,本届青年美展缺少社会和美术界的关注,尤其是缺少批评和评论,则暴露了当下艺术的文化环境在多样化的潮流中,失去了主流的力量,这与当年谈论《父亲》、谈论青年美展的热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