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的收藏与香火的接续

时间:2009-7-11文章作者:陈履生

 


陈履生


美术院校通过举办展览,向社会展示其科研成果和创作成绩,同时获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是多年来院校对外工作中的一项比较惯常的做法。6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却在这一惯常的做法中,让人们于意料之外看到了这一学院美术创作集体的整体实力。该展览选取了近年来50余位教师的中国画、油画、艺术设计作品,加上院藏作品,4个部分共有400余件,洋洋大观,而且充满了新生的活力,表现了首都师大美术学院在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已具有相当的实力,超于人们的想象之外。


作为展览中的一个部分,首都师大美术学院的收藏也让人们刮目相看,从古至今,尤其是与这所学校发展相关的卫天霖的作品收藏所具有的独特性,从一个方面显现了这所学校的特色。大学的博物馆以及收藏是衡量大学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国的大学博物馆虽然还没有达到西方一些著名的大学博物馆的实力和水准,但像中央美院陈列馆这样的大学美术馆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史上也是影响甚巨,而四川美院美术馆至今都具有省级美术馆的职能,它们的收藏更是中国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处于中国美术院校中的收藏,近百年来都是因为院长的兴趣、爱好和眼光,逐渐累积而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院校收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围绕教学而开展,这些收藏作为教学的资料,在历年来的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或作为临摹的范本,或作为赏析的对象,能够让学生足不出校门就得以与名家名画相接触,从而激发梦想。近年来各美术院校美术馆的建设也形成风气和规模,不仅为收藏设置了安身之所,而且有些还在当地的美术展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院校收藏是几代人持续不断的努力,其数量和质量往往是院校基础实力的一种标志,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当华东艺专(今南京艺术学院)决定迁往西安,首先运走的就是收藏和石膏教具,虽然刘海粟、温肇桐等教授反对,但结果是每人一顶右派帽子。人可以不去西安,可是,已经到了西安的收藏等从此没有能够回来,却成为西安美术学院历代书画收藏中的主要部分。包括西安美术学院在内的院校收藏,自50年代以来陆续都不断增加,过去经济困难时期都能够如此,现在院校的经济大发展,在经济上更不应该成为问题。可是,如何建立收藏基金和计划来扩大收藏以与硬件的改善相适应,显然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扩招浪潮中加强收藏等基础工作,无疑又是影响到院校基础的另一方面的问题。


另外,各院校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之后的名家收藏出现了断档的情况,表现出了艺术市场高度发展之后对于院校收藏的影响。学校买不起,买得起又因为没有建立制度而难以报帐;艺术家又不太愿意把那些都已经与资本社会中的具体数额等同起来的作品捐献出来,而院校数量的大幅增加则使画家们难以一一面对;院校的影响力还关系到艺术家捐献的态度,院校领导人对于学校的感情和责任更决定了能否以私谋公。这些都影响了香火的接续。


 

  
-艺术研究-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