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传统 刻意求新
---谈两枚钱币题材纪念章的设计构想


 


  为纪念中国钱币学会成立10周年和中国钱币博物馆开馆,中国钱币学会约我设计两枚纪念章,并要我大胆设计,广开思路,力求有所突破。我很愿意为这泉界瞩目的盛事献出一份心力,加上领导的充分信任,同志们的积极支持,更使我有信心完成好这—很有意义的任务,我想抓住这一机会在设计方面作一些新的尝试。

  钱币很小,不能像创作大型壁画那样舒展从容,必须洗炼、浓缩、高度概括。设计“中国钱币学会成立10周年”纪念章时,我考虑中国钱币学会是一个学术性团体,拥有一大批有识之士,致力于钱币学货币史的研究,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它的生命力在于植根传统,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工艺、材料等多角度的研究中加深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认识,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所以说,中国钱币文化虽古犹新,中国钱币学会生机勃勃,这就是我创作这枚纪念章正面图案的立意所在。我用刀币和方孔圆钱的外形组合成“10”字,取其中最具特点的局部放进画面,暗示十周年,人们可以凭借刀币和方孔圆钱的特征去认识“10”字。但我更欲使人们通过这个形象去发挥想象。艺术最忌平淡直观,一览无余,艺术的魅力在于能让观众有一个参与的机会,只有让其参与,才能感到享受。在“10”字周围,我又精心地设计了一些树叶,顿时使画面形成了具有生命感的植物形态。此时,人们可以把局部的“10”想象为树干,本来并无生命的形象依赖它那独特的外形和富有内涵的构思,成了有生命的形态,产生了新的意义,使物体发生质变,获得升华。局部的“10”字造型很简单,具有上升感的“Y”字形,配上树叶后,艺术地表现了画面内在的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如果不是采用局部而是用整个刀币和方孔圆钱,这种效果就不会出现了。因为太具体,那“10”字就只能是“10”字,那些叶子也就会显得牵强无力了。在树叶的处理上,我追求一种秩序的美,整齐的美,冷静的美,端庄的美。这种美感不同于自然美,可以传达一种更具文化气息、学术气息的审美情趣。从这种情趣出发,我保留刀币和方孔圆钱的钱形特征,舍去细部花纹,通过工艺手段将其表面处理成平整光滑的面,既能体现金属本身的材料美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加工美,又能透出强烈的现代风采。如果用心一点的话,可以看出树叶自下而上地由贝币而渐变形成。这个渐变过程寓意中国悠久的钱币文化生生不息,中国钱币事业繁荣昌盛。这是我在这个画面中最用心的一笔,这一笔将设计整体地推向一个新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一个钱币设计工作者对祖国钱币文化,对国家的钱币事业,以及对中国钱币学会的一份美好的祝愿。

上海市钱币协会成立10周年纪念章

  “十周年”纪念章的背面,以传统形象和现代形式相结合进行设计。画面中有大家熟悉的钱币形象,我想通过它们在观众与作品之间建立一种稳定的亲切感,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或者说是满足一种对传统文化艺术追求的心理。为了避免单纯的怀旧,避免从古到古的罗列,我将这些古钱币作一些艺术处理后再按一定的形式进行组合,展现出一种现代风格,产生一种新的视觉感受。我仍用概括的手法去表现币形的演变和图案的特征。火焰表示铸币的工艺特色,排列的钱币表示铸造量,还将钱币方面的史籍象征性地安排在画面中,并留出几块空白表示修正,亦暗示研究的意思。设计这个画面时,我是按雕塑效果来处理每个形象的,充分考虑其形状大小、位置疏密和体积质感,以求得精彩强烈的浮雕效果。

  立足传统,刻意求新,是我这次设计创作的原则。因此,所用的形象素材多取之于传统的钱币或与之有关的历史资料。然而我的任务不是复制,不是将博古架上的藏品转移至作品上,而是在昨天和今天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传统带着新意进入现代社会。之所以要立足传统,是因为传统中蕴含着民族精髓,它曾经支撑着民族文化的骨骼,人们对传统有着割不断的感情。但感情毕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变化,所以又必须求新,尤其是在出现很多传统形象的设计中,更要求新,求语言新、形式新、蕴意新。

上海市钱币协会成立10周年纪念章

  记得初次谈起纪念章设计时,我脑子里首先蹦出的是龙,一条敦敦实实的大龙,可惜没有及时把握住。经过一个反复后,才又重新回到这个构思,我把它放在“中国钱币博物馆”纪念章的正面。这是一条钱币爱好者熟悉的蟠龙,它强悍、饱满、威风,又出自钱币图案,把它放在这枚章上显得很自然。中华民族自视为龙的传人,中华民族的文化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龙的形象被世界公认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的龙用在中国钱币博物馆的纪念章上最为合适。博物馆馆址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楼内,用大楼外墙的花岗岩贴面衬在龙的底面,就好像一枚钱币嵌入花岗岩,巧妙地与馆址相衔接,从含蓄的表现手法中还能悟出更深的蕴意。此外,雄浑的龙和坚实的花岗岩以金属材料作为载体,看起来深沉而有份量。

  “博物馆”纪念章的背面是表现传统铸钱的情形,依据明代《天工开物》书中插图而设计。我非常喜欢这个表现角度,它以点的形式,联系起中国钱币发展的一条线,这条线象征着运动发展的趋势,而那下一个点,就是未来。我从配套的要求出发,以与“十周年”纪念章背面相似的形式设计了这面铸钱图,将原画中各松散型的形象要素按现代的构图形式重新归纳组合,不歪曲,不编造,人物特点保持原来的风貌。既有传统纯朴韵味,又有现代结构特色,看起来有一种新鲜感。在雕刻手法上以拙衬朴,不求华丽,让现代人玩味一下古韵,也能使人情趣盎然。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不一定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其中有很大的偶然性、触发性。即使有灵感,也是忽隐忽现,想得好不一定画得好,画得好不一定做得好,所以有些设计一旦成为产品,就会有许多遗憾。我自己心里明白,设计上雕塑上还有许多不够理想的地方。但我是既尽了心也尽了力,真是全身心地投入。因为我得到了充分的信任,我感激中国钱币学会给了我这次实践机会,并给了我许多帮助。


罗永辉
(本文作者系上海造币厂工艺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