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
所有机构

相关展览信息

徐小国个展:星光
2022/4/30~2022/6/26 北京
凝视的冒险
2022/4/29~2022/5/29 四川
侯子超:厄尔塔
2022/4/30~2022/6/5 北京
首届“TAG·新当代艺术展-啟航”
2022/4/29~2022/7/31 其它
何香凝美术馆馆藏特展————纪念何香凝逝世50周年暨何香凝美术馆开馆25周年展
2022/4/28~2022/7/3 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第四届 JINGART 艺览北京
2022/5/26~2022/5/29 北京
昨天堂——严明个展
2022/4/23~2022/6/20 其它
郭隆耀:白凤凰
2022/4/23~2022/6/25 深圳
谭英杰:被偷走的外壳
2022/4/23~2022/5/20 北京
Photoshop装裱
2022/4/23~2022/6/11 深圳
16:9风云无尽

16:9风云无尽

开幕时间:2021/07/31

开始时间:2021/07/31

结束时间:2021/08/22

展览地点:星空间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97东街A05

策展人:王将

参展艺术家:刘海辰

主办单位:星空间

  星空间荣幸地宣布,将于2021年7月31日至8月22日呈现艺术家刘海辰的第二次个展《16:9 风云无尽》。展览由策展人王将策划,将展出刘海辰近两年创作的布面与纸本绘画。

  刘海辰对“风景”这一经典绘画主题进行着持续而深入的实验。其新近作品一改旧作深沉浓烈的基调,显露出超然的浪漫气质。北方的记忆是他的创作起点,他亦从广域奇观所留下的心灵印记中寻找灵感。其绘画表现了人与自然力量的交织,可作为现实世界中博弈、对抗与征服的故事之象征。尤为显著的是,超宽的幅面在其近作中反复出现,这缘于16:9电影画面所带来的启示。宽广的视阈增强了视觉的沉浸感,强烈的光色渲染出场景的戏剧性。

  刘海辰的风景绘画,在错觉性的画面中强调“手感”,这与当下绘画热衷扁平化或影像感的偏好拉开了距离。这种取向可以追溯到董希文笔下色彩明丽、气象宏远的异域风光。而他在创作中发展出一种描绘个体心理现实,并颇具象征性语言和浪漫主义气质的绘画风格,其作品里奇幻宏大的景观为观众打开了一个新视域。如果把三十多年来具有中央美院背景且活跃在当代艺术界的画家作为一个观察序列,刘海辰的绘画或将为我们带来新的关注点。

  展览以“16:9 风云无尽”为题,喻示了一种新世界的视觉经验,亦指出了画家在绘画上保持的充沛激情和勃勃雄心。风云无尽,更点明了这些风景绘画所隐含的象征意义——时代的变迁与命运的无常。

  想象,它是本能的需求,它慰藉庸常生活中的心灵。我的绘画就是对这个被忽视的想象重新勘定并找回它的意义,让绘画回到人性的真实。我的目的是探讨和表现我对世界的感受。

——刘海辰

16:9 风云无尽

文/王将

  上世纪80年代末,刘海辰出生在河北张家口,一个温带季风气候尤为显著的城市。在那里,夏天高温而多雨,冬季寒冷又漫长,加之地貌丰富,气象多变,便孕生出奇丽的自然风光。城市郊野景色环绕,闪电湖、桦皮岭、鸡鸣山以及坝上草原,皆是他少年时代游目畅怀的去处,而这些地方也为其留下了许多人生故事。当他成长为一名画家,北方的回忆,便成为了其创作线索的发轫点。他笔下的风景,源于自然奇观在其心灵深处留下的印记。

  荒野与风暴、江海与雨雪、丛林与火焰,是他创作中的常见主题,而其画面则激发出丰富的感官体验。面对这些风景,我们能够感知到画面中的风势、湿度与气温。对无形事物的表现,正是刘海辰绘画实验的重要取向,这也成为了其作品风格的显著特点。他在风景中画人,调控人与景的关系,表现出人与自然力量的交织,景观富有强烈的神秘性和象征性。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这些场景里的人有时面目模糊,有时形象鲜明。明确的形象必然具有深层的所指。这源于一种隐秘的表现策略,即由主题需求来选择人物作为泛指抑或暗喻式的存在。无论是无名角色,还是政治人物,都在画家的神秘之地成为了一种符号。那里有世界与时代的象征,却并不存在具体的世俗故事,由此可见,这些风景超越了时空,又观照时空。

  刘海辰曾提到创作的最初动机:“90年代的北方小城充满了发展缓慢和经济滞后的萧条景象。相对于城市,自然更显露出荒蛮之力,它的力量会激起人的荷尔蒙,或者让人进入混乱的精神状态。这是那个时代中社会情绪的映射。这种情绪也成为我创作中的美学趣味和画面主题”。而在其近期创作中,画家试图将风景的象征性扩展到更为宏观的视野中。一些莫名的景观让人联想起澳洲大火,前苏联洪水,沼泽里的甘地,荒原上的普京……它们缘于记忆、想象与观念的混合。这使其绘画的意义更具多元性与延伸性。

  画家将心中景观转化为具有个人语言的画面,依赖于恰当的方法与娴熟的技巧。在这一过程中,刘海辰收集与其印象匹配的图像素材,将它们遴选、组合与改造,以一种张弛有度的方式来将图像转译为富有表现性的画面。他的风景绘画常常呈现出一种广阔的视野。缘于电影画面带来的启示,16:9的宽幅比例,在他的近作中反复出现,它是1980年代视觉科学所确认的人类视域范围。他屡屡袭用这个数值作为其绘画的平面要素,以此在创作过程中强化自身对景观印象的亲历感,调动意识在绘画行为中进入沉浸状态。刘海辰曾描述这种感觉:“我非常享受挑战与技巧所带来的快感,这让我沉浸其中。我认为这是绘画的生命力所在。当我描绘大尺幅、宽视阈的景观时,这种快感也被极大地提升了”。画家的表述偶合了契克森米哈所提出的沉浸理论(flow theory)。它可以推导出一种观点,即画家在创作中得到的快感影响了他的职业意志,高强度的“沉浸”是优秀画家应具备的素质。沉浸,也以另一种意义发生在观众那里。宽广的幅面和悠远的视阈增强了观众凝视画作时的代入感。当我们被它吸引,目光在自然景观中游移,意识却时常跟音乐与诗歌产生联接。在这里,绘画不只是有节制的拟象,它亦是形式元素谱写出的旋律。这不止是观众可以获得的感觉,也是画家激发自身灵感的方式。音乐往往起到了催化剂般的效果,以至于观者偶尔能在未覆盖的画面中发现他写下的歌词。

  例如,在《来自霞光》(2021)边缘上出现的句子:“光辉化尔语,风作吾之身”,其妙的是,这一歌词本身就喻示了画家笔下的自然。刘海辰曾充满诗意地谈及他的灵感:“音乐的魔力让我找回了遗落的事物,记忆逐渐有了它的肉身,而绘画也开始打扮自己”。这话让人想起波德莱尔的名篇《通感》(“Correspondance”),他在此诗中表达了一种观念,即,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彼此相联,它们以种种方式显示着各自的存在,互为象征,组成了一座象征的森林,向人类发出了模糊难解的信息,只有诗人才能对此心领神会。他还指出了各种感官之间的联觉关系,声音可以使人看到颜色,颜色可以使人闻到芳香,芳香可以使人听到声音——在此,不妨把《通感》中的诗人换成画家,无论是象征还是联觉(Synesthesia),刘海辰的绘画都出色地呈现了波德莱尔的诗义。这种成功不但诉诸于画家对经验的巧妙联接,还依赖于他对形式的妥善处理。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强烈的光影塑造出物像与空间,浓郁的抒情性色调在场景中弥漫,画面显现出强烈的戏剧性氛围。而笔触的态势也强化了浪漫的基调,并与图像保持着一种间离关系,这是刘海辰处理画面的独到之处。他以自由而松动的笔法来捕捉感觉的真实,以此形成特殊的视觉效果,即图像的不确定性会随着观看距离的缩小而被增强。当观众靠近作品,似乎找不出精致的细节,每个局部都看起来很模糊。若退远几步,一切又变回准确而具体——这确实符合梦或记忆的特质,也像是冥想中的未来。

  绿色,诞下一个未名的世界。它与世俗隔绝。光线是这里的神迹,照亮了层层幽谧,让世界的身躯化为宝石。这里空气潮湿,风中弥漫着激荡的粒子。似乎在每一次呼吸中,湿气便会带着世界的颜色进入身体,即使我们全然没有做好准备……气象,性情奇诡,他涌现,并展示着力量。他是远古的弃子,这里的巡夜精灵, 将我们阻隔于此……我们试图努力看清河中的景象。在那只木船上,几个人影微动,面容并不清晰,身体也不带着光彩。他们靠着船舷俯视水体,凝视着自己的绿色倒影,似乎正在犹疑于某种决定。也许和我们一样,那些人也无法弄清,这绿色,是重生,是治愈,是诱惑,还是贪婪……想象的激流将观者的意识冲入了《重生之河》(2021),在这片绿色水域中,我们似乎感受到了某些不明的寓意。

  刘海辰的画作能够充分激发观者的通感与移情。这正反驳了格林伯格在《前卫与庸俗》中的观点。即,形式主义艺术促使观者对其造型价值进行“反思”。只有在此之后,可辨认性、神奇性、移情性等才得以进入。而错觉主义艺术,比如列宾的画作,其“反思”效果内在于画面,早已为观众无需反思的享受做好了准备。这是格林伯格对前卫或庸俗的一种判断理由。但在此刻,艺术史的发展已经使高艺术与低艺术成为了不断互换的概念,而错觉艺术无法调动观者反思的说法也足以被推翻,其实这种观点本身没有真正成立过。错觉性,是刘海辰绘画的明显特点。他的画作具有现实主义绘画的基因,这来源于其教育背景。他在中央美院系统地学习了写实绘画的技巧,多年的训练使他具有了重现客观事物的精湛能力。但是,刘海辰的近作并不客观,它不是现实主义,也与超现实艺术相去甚远。后者从上世纪60年代起在公共视觉领域持续泛滥,逐渐变成了一种虚薄的形式。

  刘海辰的画作虽然来自于现实的提示,但它所表现的是一种内在现实(Inner reality),是心理对外在现实的异化与衍生。他在创作过程中充分挖掘了视觉记忆本身的可感性,并以具象绘画来转译内在现实。可以说,他的创作动因与生成逻辑,具有一定的异质价值。与此同时,我们能够在刘海辰的画中发现一种似曾相识又截然不同的“手感”,它像一种提示,引导我们将目光投向中国当代绘画的30年,中央美院走出了一代代的“年轻”画家:刘小东、刘煒、李松松、韦嘉、仇晓飞、宋琨、闫冰……他们都从共有的美学体系中出离,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发展出各自的面貌,而精湛的技艺成为了观念转化与形式演进的有力支持。如果将这些央美出身的画家个案视为一条当代绘画的观察路径,更年轻的刘海辰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新的关注点,他笔下宏伟而奇幻的景观或将成为这条路径上的新风景。除此之外,刘海辰在中国山水画理中汲取营养。他曾表示,李成与徐渭是其最敬佩的画家,而士夫画理念对他的审美观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潜在的,我们似乎很难从他的画面里找到令人信服的实证,但是,其画作中常有的激荡之气,令人想起了那几位贯通中西的圣手——在上世纪中叶的巴黎,在抒情抽象主义的旗帜下叱诧风云的中国画家。

  画家不论出身,但有成就的绘画,总是和它的出身有关。刘海辰的绘画,正在其生命经验的滋养下持续生长。六年前,为了担任四川美院的教学工作,他从北京移居到重庆,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对于这个北方人来说,西南的风光让他着迷,重庆自由、野性与奇幻的魅力正在潜移默化地对其创作产生影响——由此看来,刘海辰的绘画之路必然还有无尽风云。

2021.7.7 北京

关于艺术家

  刘海辰(b.1988),出生于中国河北,现工作生活于重庆和北京,201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四川美院。他的绘画以北方经验为源点,以错觉主义的绘画技巧来转译个体的心理现实,通过描绘人与自然力量的交织,喻示时代的变迁,命运的无常,以及英雄主义的浪漫悲情。他的近期个展包括:此时漫长(星空间 北京 2018),北京、复隐之地(之空间 重庆 2018)、燃点(朱雀画廊 悉尼 2017)。其作品曾被悉尼白兔美术馆、泰康艺术基金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原·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关于策展人

  王将,一位活跃的当代艺术策划人、创作者与写作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从2016年至今,他已策划60余场机构展览与独立项目,梳理了众多不同代际和类型的艺术实践,其跨度从无名画会中的个案到新世代的潮流。他的近期研究兴趣集中在艺术社会学与神话学。在常规策划工作之外,他是一位拓展策展语法边界的冒险者,并建立出一种新范型。

刘海辰 Liu Haichen 盗火 Searching for the Blaze 2019 布面丙烯油彩 Oil and acrylic on canvas 173 × 235 cm

刘海辰 Liu Haichen 河谷奇观 The River Valley Spectacle 2021 纸本油画棒 Oil pastel on paper 36 × 48 cm

刘海辰 Liu Haichen 来自霞光 From the Twilight Glow 2021 纸本油画棒 Oil pastel on paper 36 × 102 cm

刘海辰 Liu Haichen 来自遥远 From Afar 2020 纸本油画棒 Oil pastel on paper 48 × 36 cm

刘海辰 Liu Haichen 永不退色的火光 Fadeless Flare 2021 纸本油画棒 Oil pastel on paper 36 × 102 cm

刘海辰 Liu Haichen 原始政治 Primitive Politics 2021 纸本油画棒 Oil pastel on paper 36 × 51 cm

刘海辰 Liu Haichen 原始主义的野心 Ambition of Pimitivism 2019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00 × 235 cm

刘海辰 Liu Haichen 重生之河 River of Rebirth 2021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10 × 600 cm

刘海辰 Liu Haichen 追捕 Chasing 2019 纸本油画棒 Oil pastel on paper 36 × 48 cm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