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乐此不疲藏“信封” 10年笔耕不辍的历史见证

时间:2009/6/16 10:30:41  来源:齐鲁晚报 赵柒斤

  每当别人欣赏集邮、古钱币、火花等珍藏品时,我便想到自己的“珍藏品”——几十沓天南地北寄来的报刊信封,那就是笔耕不辍的历史见证。

  10年来,我的业余时间大部分被看书和“爬格子”所占据。从开始写新闻稿件到现在涂鸦文学作品,绝大多数情况下,哪怕是短小如茶干的新闻稿见报的铅字后面,都会有一封装着样报的信封。记得10年前,我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也是我第一次正式向报刊投稿),被当地报纸采用不久,报社便寄来样报。信封上印着“印刷品”字样和责任编辑手书的作者地址、姓名,信封背面还附有“欢迎继续投稿”几个字。自从我收到报社给我邮寄来的第一个信封起,我就仔细将之收藏不愿舍弃。从此后,我在写作上更加孜孜以求,抱定“多投入”精“产出”的创作观念,终于敲开一个个报刊大门,一个接着一个的信封雪片似的接踵而至。我常想,这些信封不正是我笔耕的最好见证吗?我把收到的信封一一收藏起来,建立用稿小档案,并在信封背面注上发表稿件的标题、题材、用稿时间等。分年月装进橱里。斗转星移,来自天南海北的几百家报刊编辑部的信封成了我的收藏品,更成为我的一项乐此不疲的业余爱好。

  在收藏信封中,我感到最好的是北京的众多报刊,如《中国青年报》、《人民公安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及广东、上海、黑龙江、浙江、四川、江苏、贵州、广西等地的一些报刊,每次给我寄样报时,总多寄上两张。

  如今,虽然我已习惯网上投稿、网上读报,但茶余饭后,我时常还是自然而然翻阅着这些来自各方的信封,对“香自苦寒来”的成功、收获倍感欣慰,其乐趣油然而生;对“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老师又多了几分崇敬之情,当一些稿件未被采用、心灰意冷时,看着已收到的一件件信封,又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我想,对报刊信封的珍藏我会乐此不疲地做下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