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绘画作品艺术风格三层次

时间:2014/8/2 16:07:05  来源:古董鉴定中心

  艺术风格从总体上分析有上述诸多特性,若具体从本身包含的诸因素分析,则诸因素又各具特色,并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三个层次。

  1。第一层次

  即作品的题材和构图,前者属于内容范畴,后者属于形式范畴,然都是可见因素。作品画的是什么?具体形象怎样?如何经营布局?表现什么情节或景致?不仅看得见,而且看得懂。不过,这是属于表层的现象,故称第一层次。

  2。第二层次

  即作品的笔墨,属于形式范畴,它既有可见的成分,又内含不可见的因素。笔墨怎么是可见又不可见的呢?这就需要从笔法和墨法的特点谈起。

  笔法:简单说就是用笔的方法。稍具体一点,有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中的解释:"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划出、顿出的线和点的具体的方法的简称。"还有陈兆复先生在《中国画研究》中所述:"笔法指运用线条来概括物象的形体结构的方法。"这些诠释,进一步指出了笔法包括有规律的运笔方法和笔锋所形成的点、线形态两方面。再具体一点,可分为执笔的方法,即高低、竖立、倚侧、悬臂、悬肘、悬腕、手腕着纸等;下笔的方法,即轻重、缓急、顺逆等;不同的执笔和下笔方法所形成的内含笔法形式,如藏锋、露锋、中锋、侧锋、卧锋、回锋、顺锋、逆锋,以及中正、偏侧、圆转、方折、粗劲、细润、厚实、虚灵等;内含笔法形式所依赖的外在形式,即点、线形态,如线条的描法、山石的皴法、树石的点法等。

  上述笔法特点中,有属于显而易见的外在因素,像点、线所形成的描法、皴法、点法,历来已归纳出"衣纹十八描"、"山石二十四皴"、"点法二十一种",并均能具体指出其在形态上的特征,创始自某代某人、哪些画家擅长此法。如衣纹"游丝描", 创自东晋顾恺之,笔法纤细、缜密、圆润、连绵,人称"春蚕吐丝";山石"大斧劈皴",创自南宋马、夏,笔法雄奇简练,水墨苍劲淋漓。这些形态特征,一说就明白,一看就理解。

  而笔法中的有些特点,虽然也看得见,却比较难以准确把握,像下笔的方法和内含的笔法形式,其轻重、缓急或中锋、侧锋等固然可以分辨,伹同样的轻笔有细劲和软弱之别,同样的中锋有圆润和粗笨之异;即使同样细劲或圆润的笔法,不同画家因用笔习惯的不同,也会有程度上的差异,或功力深浅的不同,而呈现精湛与稚嫩的区别,这种差异和区别,并非人人都看得见和看得懂,只有少数有识者得以准确把握,这就是笔法的不可见因素。

  墨法(包括色):简单说就是用墨的方法。具体一点, 如陈兆复先生所解释:"墨法包括用墨浓淡的程度和墨色黑白的变化。"再具体一点,可分为用墨的方法,即晕、刷、泼、渗等; 墨法的形式,即破墨、泼墨、晕墨、积墨、淡墨、浓墨、枯墨、干墨等。

  墨法的外在形式,前人也多有归纳,如墨分焦、浓、重、淡、清五色,以及水墨、泼墨、破墨、积墨诸法如何运用等,这些形态均看得见,并能把握其各自特征。

  伹墨法也与笔法一样有其难以把握的一面,即它所形成的变化和层次是丰富而微妙的,往往因人而异。如同样水墨淋漓的山水,南宋"院体"与明代"院体"就大异其趣;同样属水墨写意花鸟,陈淳和徐渭就各具特色。墨法的个性差别虽不如笔法,但要洞悉每个画家的墨法特点,也不是人人做得到的。

  而且,墨法与笔法紧密相连,"笔墨相与表里",笔驱使墨, 墨表现笔,没有无笔之墨或无墨之笔,只有侧重不同而已。因此,墨法也必然兼具可见和不可见的特性。

  故而笔墨属于第二层次,介于可见的表层与不可见的深层之间,可称"中介层"。

  3。第三层次

  即作品的主题,具体包括对题材的认识、评价,所倾注的思想、感情,拟传达的意境、趣味等,它是内容的核心,却属于不可见因素。它蕴涵在题材所呈现的形象、构图所展示的情景、笔墨所反映的形式之中,只有深入分析形象所传达的神韵或情思、情景所营造的境界、笔墨所散发的意趣,才能洞悉其"主题"。因此,主题属于深层因素。

  4。三层次之间的关系

  风格因素三层次之间的关系,从各自特性角度看,呈由表及里关系。徐建融先生在《当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一书中,有一个恰当的比喻:"艺术风格三层次的关系,好比大海,大海的表层或风起云涌,或水波不兴;中层起伏相对平衡;深层则近乎不动。所以某一个书画家,他的取材,他的章法、结构、造型、结体,可以千变万化,而他的笔墨形态基本上是比较稳定的;他的笔墨形态可以有所出入,今天画工笔,明天作写意,而他的意境、气韵则基本上是稳定不变的。"也就是说,表层的虽可见, 却变化多端:中层的可见与不可见兼具,相对比较稳定;深层的虽不可见,却稳定不变。因此,要掌握风格的本质和恒定因素, 必须了解深层和中层,由表及里地从现象窥探到本质。

  风格三层次之间的关系,若从鉴定角度看,则呈由浅人深关系。鉴定是从"目鉴"开始的,认识风格必须先从可见的表层开始,通过题材、构图、形象来探其笔墨和主题,可以说,题材是认识笔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但是,表层的因素是可以模仿的, 甚至做到毫无二致,因此,它不能成为鉴定中主要依据的主要方面。深层的主题是风格中最稳定的因素,但由于它的不可见性, 难以准确把握,因此,它也不是鉴定中主要依据的主要方面。唯有笔墨,既有看得见得以容易认识的外在形式,又有看不见得以窥见主题的内含形式,它上接表层,下连深层,成为认识深层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鉴定中的关键环节。其可见的外在形式虽可以仿效,但不可见的内含形式却极具个性,难以仿效,因此,它也是鉴定中主要依据的核心内容。可以说,笔墨是鉴定中的关键因素,通过它得以由浅人深,并较准确地抓住具有鲜明个性的稳定因素。

  了解风格三层次的关系,可以使我们对风格的分析和作品的鉴定开展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工作,从而把握住本质和关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