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红线女逝世一周年 雕像在其墓地揭幕

时间:2014/12/18 17:57:44  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各界群众到银河公墓缅怀红线女逝世一周年
  广州日报讯(记者黄丹彤)粤剧一代宗师、红派艺术创始人红线女逝世一周年之际,一尊以红线女中青年时期形象为参考的汉白玉雕塑头像昨天上午在银河公墓红线女墓地揭幕。广州市各界群众近200人到场缅怀艺术大师红线女。市长陈建华、副市长王东,红线女家属和亲友马鼎昌、马鼎盛等出席缅怀活动。
  记者现场看到,雕塑高60多厘米,原型为红线女30来岁时的容貌,由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完成。各界人士纷纷向雕塑献上康乃馨并鞠躬致敬。马鼎盛在缅怀留言板写下“母亲红线女与国家荣辱与共,善始善终”。陈建华的留言是“人民的艺术家、一代文化宗师红线女永远是广州的骄傲”。红线女弟子倪惠英用“永远的旗帜”表达对恩师的怀念。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祖籍广东开平,1925年出生于广州西关,12岁进戏班学戏。1955年,红线女从香港回到内地参加广东粤剧团。她不断吸收中国各个地方戏曲所长,开创了迄今为止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红派艺术,掀开粤剧表演的崭新一页,为岭南粤剧艺术树立了不朽的丰碑。2013年12月8日晚,红线女因心脏病突发在广州病逝,享年89岁。
  《劳动人民的红线女》上演
  广州日报讯 (记者黄丹彤 通讯员曹晓亮)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劳动人民的红线女》——广州市缅怀一代大师红线女文艺晚会昨晚在广州大剧院举行。晚会邀请1000多名市民走进大剧院共同缅怀红线女老师,中国文联、广州市领导以及红线女亲属观看了晚会。
  文艺晚会在《南国红豆》中拉开帷幕,紧接着红线女弟子欧凯明、郭凤女、黎骏声、苏春梅、琼霞、崔玉梅、张雄平等分别登台表演;广州话剧中心艺术家创作表演的《劳动人民的红线女》,回顾了红老师近80年的艺术生涯;马鼎盛演唱了一段他母亲教给他唱的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同时还演唱了粤剧《捜书院》之“岁月抒怀”选段,把晚会推向高潮。
  晚会统筹、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蒙菁告诉记者,红老师离开我们一年了,但是,她毕生从事的粤剧事业并没有停止,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振兴粤剧事业总体工作方案》,为振兴粤剧,繁荣岭南文化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会用优异成绩告慰红老师。
  唐大禧:特别为红姐创作了艺术雕像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黄丹彤
  昨天下午,唐大禧在他同和的工作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回忆与红线女的友谊,介绍了雕像《红线女》的创作过程。
  鲜为人知的是,本次唐大禧制作的《红线女》共有两尊,分别为标准像和艺术像两种造型,安放墓地的是标准像《红线女》,另外一尊71厘米高的半身艺术雕像《红线女》,从12月5日起在南京举办的《情系金陵》唐大禧雕塑展上展出,将于19日回到广州。
  “红姐生前与我有着一段艺术交情和友谊,我爱看她的戏,爱听她的歌,每次市里组织文化界活动还经常能见面。”唐大禧说,尽管他不是本地人,但早年看过马师曾和红线女演出的《搜书院》和《关汉卿》后,深深被吸引。
  “记得2011年,我创作雕像《孙中山》,特别将作品照片送给红线女,红线女很高兴。第二天,她为此专门回了一封感谢信,感谢我的热情。之后每次文化系统组织活动,偶有见面,红线女都会首先跑过来握手,她的热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原本,她还约好要请我吃饭,没想到生命却如此短促,不久却听到红线女逝世的消息。”
  唐大禧说,红线女逝世后,他专门写了一对挽联悼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而本次为红姐雕像,算得上是对挽联的回应。唐大禧介绍,制作时,家属希望能做成严肃认真的标准像。
  泥胎脱稿后,唐大禧突然想到,红线女作为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除了庄重的标准雕像外,还应该为她演绎一尊美丽时髦的变体雕像。有了这个创作构思后,唐大禧开始查阅红线女不同时期的演艺照片和宣传海报。最终,一张托着双手、带着白手套、披着肩沙、一头秀发的年轻时期红线女剧照被定格下来。令唐大禧吃惊的是,在这张已经发黄的演出海报上,红线女眉目传神、美丽动人,简直就像一尊造型生动的雕塑。
  石雕选用的是来自四川的汉白玉。78岁的唐大禧带着眼疾,用了整整两个多月时间来雕刻这对作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