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艺术PK生存 谁Hold住了谁

时间:2015/4/18 18:40:07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吴若木

  智库艺术空间美术馆推出的昆明青年艺术家群展《今天没有艺术》刚刚落幕,60多位艺术家的80幅作品参加了此次展览。策展人陶发通过展览,阐述了艺术梦想、现实生活等多方面青年艺术家们正在面对的现状和出现的诸多问题。任何艺术创作者都将无法回避的一个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尴尬的问题:当“艺术”遭遇“生存”,你Hold住了吗?记者在看完画展之后,走访了工作生活在昆明的数十位80后艺术家。

  群像

  青年艺术家喜欢群居

  目前昆明的80后艺术家约有百余人。按昆明80后艺术家目前生存状态而言,可分为两类:其一为主流青年艺术家,这一群体活跃于当下的艺术圈及艺术市场。他们一般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室,有比较稳定的创作时间,或在高校里面当老师,有大把业余时间创作。但严格来讲,他们只是青年艺术群体中的一小部分。

  其二为非主流艺术家,他们大多从事社会其他行业的工作:中小学老师、办高考培训班、开店、当白领、做公职人员……但一直坚持自己喜爱的艺术创作。

  记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状,青年艺术家都喜欢群居,目前在昆明比较集中的是创库、金鼎、智库、西苑茶城等艺术社区,以及明日城市、滇池卫城等小区。这样便于他们之间相互交流沟通。“艺术家群居最大的便利就是资源共享。”陶发谈到这个问题时说道,“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画廊收画或藏家买画,来到一个社区就可以看到很多人的作品。”

  焦虑

  今年赚钱,明年可能没保障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青年艺术家的收入大都不太稳定,这是他们焦虑的原因之一,“今年赚了一些钱,明年可能就没有保障。” 许多艺术家清楚地意识到生存之于艺术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艺术创作来自于生活的经验,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才可能全身心投入艺术。

  生于1983年的哈尼族青年油画家李瑞毕业于云南大学油画专业。他在云南青年艺术家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位,曾先后在昆明、北京、成都办过个展,通过卖画去年的年收入达到几十万。他本可以出去北京、上海等一线艺术城市生活,但却选择留在昆明,结婚生子和画画:“我喜欢云南的山野和土地。这里节奏缓慢,远离喧嚣,更能安静画画。”他的画有梦幻般的氤氲意境,以蓝绿色调为主,多描绘云雾弥漫山野、风中摇曳的草木等。画面虽唯美,但却笼罩一层淡淡的灰色迷雾,李瑞说这就是他生活中的焦虑在画面上的表现。

  当他在商业上成功的同时,却还在为生存感到无比焦虑,“现在的焦虑,更多地来自于家庭,小孩刚满9个月,一家人的生计问题要考虑,艺术家的职业不稳定,今年赚了一些钱,明年可能就没有保障。”但他表示自己对艺术有难以言说的爱,这也是他一直坚持创作的原因。

  洒脱

  为了生活去工地当监工

  彝族艺术家常雄今年31岁,2008年一毕业,他就被一家香港画廊签走,作品多在上海、深圳展出,在同学艳羡时,才过一年多,他就提前解了约,原因是感觉总被老板盯着要作品。回到昆明,想继续考唐志冈的研究生,哪知两次失败,就决定做一个自由艺术家。

  他的生活很随性,大半年的时间都在路上行走,新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无人区他都去过。对于他来说,旅行也是创作。常雄除了卖画,主要收入来源是去接一些壁画的活,或是去工地上当监工,做着与艺术毫不相干的事。在他看来,画画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艺术家,我只是个农民或工人。”

  无奈

  每月需要父亲的资助

  90后青年画家杨雄盛,在圈内算是年龄最小的画家之一。他曾在北京当北漂,到北京的第一个星期,他的画就被一位国外藏家看中买走,这对他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当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想要的并不是这种趋利的生活,便返回昆明,在西苑茶城租下了工作室,安安静静做创作。他热衷于画人物,灵感都来自周围的朋友,每个朋友的形象都被他带有调侃式的笔触记录下来,一进他工作室,就能感受到他朋友圈的可爱氛围。创作之余,他平时会带学生画画。但这些工作并不能维持他的生计,现在杨雄盛每月还需要父亲的资助。

  同题问答

  记者:你认为艺术家先要生存还是先要艺术?

  李瑞:先生存,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才可能全身心投入艺术。

  常雄:同时进行,缺一不可。生存和艺术是一体的。生存有生存之道,艺术有艺术之道,尽可能把两者安排妥当。

  杨雄盛:先要生存达到平衡才考虑艺术。

  记者:对未来的生活和创作有什么规划?

  李瑞:我的艺术创作来自于生活的经验。所以首先要把生活规划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在艺术上,可能会在思想观念的维度上有巨大的调整吧。

  常雄:我觉得规划是一种限制,放开手脚去做,不论是生活还是艺术,它们都会长成它们该有的样子。

  杨雄盛:对未来,我想我还是会和现在的状态一样。每天早上起来画画到下午,出门爬山,晚上会听音乐。

  专家说

  “艺术家”的符号化 会害了很多学生

  画家唐志冈前几天去看了《今天没有艺术》,他希望青年艺术家们通过展览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回到艺术的根本,“现在的青年艺术家要先解决生存问题,再解决艺术,不能想着用艺术来解决生存。因为艺术家的探索在这个时代是没有市场的。”

  画家李艾东谈到这个话题,认为带着做艺术家的态度就业,是非常困难的。现在的大学艺术教育体制会误导学生“艺术”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艺术家”的符号化本身会害了很多学生。很多学生工作后发现不能保证他们成为“艺术家”,就宁愿“漂着”。真正的艺术是宏观的艺术,要服务于社会。”李艾东建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