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艺术家读研读博:是挑战还是逃避

时间:2015/4/18 19:04:22  来源:北京商报

  和美院的朋友们聊天,听他们谈及还没毕业前的生活时,总会提到几个校内的活跃分子。或者在学校里组织发起各种社团,在校外已经以策展人的身份自居,虽年纪轻轻但工作履历已经能列出一长串,极强的社交活动能力使得他们在毕业前就把圈内该结交的人都认识得差不多了。还有一类便是各种门类的创作者,有在校期间就靠卖作品发了小财的,还有早早就被各个画廊瞄上、抢来签约,已经获得了合约上的各种生活和销售保障。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类,还有各种在毕业前就活跃在校内外的人群,若作品卖得好,签约知名画廊;或者四处折腾展览,后来真的以策展人、艺评者的身份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这都会给后来的同学形成某种参考,从早期的精力过盛导致的折腾变为了一种可借鉴的方式。相比种种关于某某艺术家大器晚成的传奇,当下可能更多的人都抱着早出道,早占坑儿,早成名的心态。

  尤其对于学习油画、版画这类创作类专业,毕业了注定要当艺术家的人来说,“出道”的时机真的会对他们发展的情况有很大影响,当然这个比较实际,更像是艺术市场专家和各类专业的艺术品经纪人该操的心,而人们往往说的也都是后话,在市场变化的前期,并非每个人都能嗅出其中的味道。赶上热潮的艺术家无疑是幸运的,解决了生计,积累了财富,也获得了知名度,但一旦参与了市场便是终身都解不开的纠缠,参与得越深,涉及的利益方越多,就越深陷其中。若有画廊作为艺术家的代理方则会好很多,与创作无关的各种烦心事全可抛给画廊处理,而对于那些独自打拼,全凭一己之力在市场中奔波与挣扎的艺术家,可想而知他们创作的纯粹度与专注度必然会大打折扣,这也许和人们传统印象中的艺术家足不出户,不善言辞,专心创作形象已经有了太大的出入。

  相对于一些精力过人,审时度势,善于在各种利益之间周旋的全能艺术家,多数搞创作的人在自己推广自己的作品这件事上,都显得很难为情,这也是人之常情,谁都不好意思自夸,若能在别处获得对自己创作的认可那是发自内心的欣慰。在目睹了艺术市场的起伏,也经历过和画廊的展览合作,并且体验过一段职业艺术家的生存状态之后,不少艺术家都选择了回校深造,有的考研,有的读完研还考了博士。总是以院校的背景为新的发力点,是出于对当下尚不规范甚至有些野蛮生长的艺术市场一种自省式的回避,还是经历了一段松散的工作室生活之后,需要一些久违的挑战来使自己的状态更加紧凑?

  在艺术家继续回校深造的这个现象上,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既然已经学会并掌握了一种艺术表现方式,那更多就是靠自己的钻研和从生活中更多的感悟,一味地回炉深造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考研不易,考博士更难,但这跟那些本科都没有毕业就出去折腾的人相比,是否还是有些老实本分放不开?带着对艺术家读研读博现象的种种好奇与猜想,本期采访了三位艺术家孟祥霞、岳杨、张丽丹。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