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瓷玉牙雕藏虫趣——扬州博物馆馆藏草虫纹器物品赏

时间:2016/2/6 11:48:05  来源:扬州网 顾娟

  从代表“汉八刀”工艺的汉代白玉蝉,到清代扬州瓷刻名家江雨三的“柳蝉纹盘”、“蜻蜓纹盘”,到民国牙雕作品“秋虫白菜”……扬州的虫文化,以及扬州人赏虫、乐虫、玩虫的生活情味,在扬州博物馆馆藏作品中也可窥得一斑。

  最灵动

  虫趣藏于瓷刻中。清末扬州瓷刻名家江雨三的“柳蝉纹盘”、“蜻蜓纹盘”让我们看到了灵动的昆虫世界。

  瓷刻,是在光素白釉瓷器、瓷板上,以刀錾刻、敲凿成画或书法的一种雕刻艺术。扬州瓷刻兴盛于清代晚期至民国年间。瓷刻作品气质高雅,风格独特,选材新颖,与牙、竹、木、核、砖、石、骨、贝、角等雕刻诸品竞相争艳,享有绝特盛名。

  清代末年,扬州民间杰出的瓷刻艺术家江雨三,能书善画,精益求精。他常从田野、植物、飞禽、走兽、鱼虫、高山、流水、流云等自然景物中获得艺术创作灵感,并大胆提炼为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纹样;他还成功地将优秀的绘画与瓷刻艺术巧妙地结合,开创了自己独特的典雅含蓄、洒脱自然的瓷刻风格。他以刀代笔,运用自如,线条粗细、疏密、虚实、深浅极为得体。“画依瓷而传,瓷赖画而生”,江雨三瓷刻的山水、人物、花卉和诗文等作品,充满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充分反映了作者深厚的绘画和书法功底。除瓷屏、瓷板、瓷瓶等装饰工艺品外,江雨三还刻制成餐具等实用器,既可观赏,又供实用,使人们在品尝美味佳肴同时,又可欣赏瓷刻艺术。江雨三瓷刻作品在民间留传甚少,所幸扬州博物馆内收藏多件江雨三作品。其中,江雨三的“柳蝉纹盘”、“蜻蜓纹盘”、“风筝图”瓷挂屏等作品,充满情趣,不可多得。

  柳蝉纹盘的盘内心刻有两只柳蝉,一上一下,随风拂动,构图简洁,笔触率意,意境高雅,栩栩如生。印文为“江氏”。此为兼工带写的小写意刻瓷,画中黑与白、工与写处理到位。画中蝉翼的刻画,显现出江雨三的绘画功底和錾刻技艺,细小密集的点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蝉翼的透明轻薄之感。蝉背部均以小写意笔法表现,布以深浅浓淡墨色块面,来衬托柳叶随风飘拂、蝉翼透明轻薄的质感。

  蜻蜓纹盘为江雨三又一代表作。全器构图饱满,线条刚劲有力,虚实相生,意境高远。盘心刻有几株亭亭玉立的荷叶,一蜻蜓立于花苞之上,翅膀薄如蝉翼,灵动精巧,花苞和莲叶刻画精细,一静一动,情趣盎然,韵致无穷。

  最古朴

  汉代白玉蝉,扬州虫趣的典范

  “汉代白玉蝉”是扬州虫文化的最早体现。汉代白玉蝉,1988年出土于邗江甘泉姚庄西汉木椁墓。此件玉琀呈蝉形,以新疆和田玉制成,是“汉八刀”工艺的典型代表。洁白无瑕,光质莹润,具有极强的透明感,蝉头部略呈弧形,眼目突出,嘴角分明,弧线形的蝉翼覆盖着蝉身。蝉腹部刻有十二道弧形内凹的横纹,表现出蝉的有伸缩功能的腹节。蝉的雕琢工艺极其精良,线条洗练、流畅、挺拔,造型准确、逼真,反映了汉代琢玉技艺深厚的底蕴。

  汉代人常常把玉琀做成蝉的样子,放在死者口中,用于陪葬。古人认为玉是山川之精华,置于人的口中,使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尸身不会腐烂,而把玉制成蝉的样子,则希望死后能像蝉那样高洁、蜕变,以求来世再生。

  另一件清代的《青玉蝉》虽不似“汉八刀”洗练,但造型憨态可掬,充满生活情趣,不失为人见人爱的一件把玩佳器。

  最生动

  秋虫白菜,牙雕艺术中的生活趣味

  近现代扬州工艺中,最有名也最生动的昆虫莫过于玉雕作品“白菜螳螂”。藏于扬州博物馆的民国时期牙雕作品“秋虫白菜”也生动异常。

  此摆件采用圆雕和染色等多种技法,依象牙之形雕成白菜秋虫。白菜叶层层围绕,层次清晰,叶片及叶脉均仿真而作,顶端内心趴有一只蝈蝈,染成青绿色,趴伏菜叶间,隐露半身,须翅精琢入微,生动异常,极为精妙。自清代以来,秋虫白菜的造型颇为流行,除牙雕制品外,还有翡翠、瓷器等各种材质,其中最为著名的属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秋虫白菜一般有两种含意,一种寓意国家富足有财,因白菜谐音“百财”,有招财、发财、百财聚来的含义,又“蝈”与“国”同音,代表国家;另一种寓意为清白做人,多子多孙,常用于陪嫁之用,因白菜代表清白,蝈蝈代表多子多孙,生机勃勃。此件牙雕作品为民国时期象牙雕佳作,反映了近代扬州牙雕业薪火相传、蓬勃发展的景象。

  扬州牙刻,主要是指在象牙上的雕刻,以精细圆润见长,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扬州牙刻从清代嘉庆年间张老姜已开始,到咸丰、同治年间金石大家吴让之使牙刻艺术在扬州发扬光大,后有金爵山、赵竹宾、朱震伯、穆半园、耿西池、耿耀庭、于啸轩、黄汉侯、宫宜安、吴南愚、吴南敏诸人,在艺坛上各领风骚。

  此外,在扬州博物馆馆藏中,还有一些器物,如“粉彩瓜蝶纹油盏”及“粉彩秋虫纹汤匙”等草虫纹器物,也见证了“虫”之于扬州人审美寄寓和生活情味的反映。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