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苏绣与威尼斯双年展”学术讲座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

时间:2017/7/5 15:49:14  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主讲人:俞宏清(苏州姚惠芬刺绣艺术馆馆长)

  2017年6月29日下午,“苏绣与威尼斯双年展”学术讲座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301报告厅举办。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BMW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主办,由陈岸瑛担任学术主持,围绕“苏绣是否具有当代性,是否为当代文化一部分,如何理解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上的苏绣创作”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开场后,苏州姚惠芬刺绣艺术馆馆长俞宏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威尼斯双年展苏绣系列作品的诞生过程:邬建安与姚惠芬相识于恭王府举办的四大名绣展,在论坛中碰撞出火花,之后便开始了合作。邬建安以南宋画家李嵩的《骷髅幻戏图》作为底稿,要求将苏绣所有的传统针法运用到作品中,以彼此冲突的针法将原画中诡异的内涵、神秘的气质充分表现出来(在他看来,此画是崖山之役的神秘预言)。姚惠芬、姚惠琴带领50多个苏州绣娘,心态从最初的扭曲、纠结、绝望到领悟、觉醒和自觉,开始尝试自主的创作,在夜以继日的90天里,用百余种针法创作了《骷髅幻戏图》、《马远水图系列》、《精卫填海系列》及《遗忘之海202》等34幅刺绣作品,实现了苏绣的一次自我突破。

  随后,姚惠芬、姚惠琴姐妹俩讲述了拜师学艺的经历和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创作的感受。姚惠芬、姚惠琴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祖父和父亲均在乡间画刺绣图样,父亲还当过乡刺绣站的站长,奶奶、外婆和母亲则在家里绣花。姐妹俩从小就生活在刺绣氛围中,也像村里其他的小姐妹一样,自幼学习女红。16 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姚惠芬随父亲去吴县刺绣厂交货,看到一位师傅正在绣《蒙娜丽莎》,她被震撼到了,回到家便缠着父亲一定要帮忙找老师。一开始找到了一位吴县刺绣厂的老绣娘,跟她学习一个月后,老绣娘看了姚惠芬绣的《波斯猫》,认为已经没法教她了。于是,几经曲折和努力,姚惠芬、姚惠琴终于遇到了两位给她们深远影响的老师:一位是沈寿的第三代传人牟志红,还有一位是苏绣虚实乱针绣的创始人任嘒閒。

  牟志红当时是苏州刺绣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按规定是不能在民间私自收徒传授刺绣技艺的。为此,牟老师让姚惠芬先绣一幅人物肖像,等看了作品再说,原本是想让姚惠芬知难而退。但当姚惠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绣了一幅《花神像》给牟老师看的时候,牟老师被她的努力和天赋打动,正式收她和姚惠琴为徒。后来,姐妹俩又有幸得到老前辈任嘒閒(1916-2003)先生的指点。任嘒閒早年师从吕凤子和杨守玉,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参与筹建苏州市文联刺绣小组和苏州刺绣研究所,并发明了“虚实乱针绣”、“双面三异绣”等刺绣技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刺绣前辈。在两位大师的精心培育和教授下,姚惠芬、姚惠琴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系统学习了苏绣的技法和理论,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

姚惠芬+邱志杰、汤南南,苏绣《精卫填海》系列

  在互动环节,主持人邀请当代艺术家邬建安发言,谈谈他在展览前后对苏绣认识的变化。邬建安最初接触刺绣也是源于恭王府的四大名绣展,惊叹于苏绣的“像素”细微到可以模拟一切图像。他到姚惠芬工作室参观后,绝望地发现苏州的画绣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很难再有所突破,直到他看到姚惠芬夫妇收藏的苏绣传统针法图谱,才眼睛一亮,像发现了一个苏绣的宝库。他想到可以用集大成式的苏绣针法来突破传统。俞宏清补充说,这次的威尼斯双年展创作,用了很多现在已不用的传统针法,这些针法现在很多年轻的绣娘都不会用了,所以这次参与创作的绣娘团队都在四五十岁以上。主持人陈岸瑛评论说,针法之于苏绣,类似于笔墨之于传统水墨画;以往的苏绣关注绣什么,而这次的创作更关注怎么绣,体现了针法的自觉和对苏绣语言的反省,是一次蕴含丰富可能性的突破。姚惠芬姐妹表示,这次的创作过程虽然痛苦曲折,但是收获很大,与邬建安等当代艺术家的合作还只是刚刚开始,将会继续尝试下去。

  此次威尼斯双年展的苏绣系列创作,尤其是《骷髅幻戏图》的创作,首先是对传统的致敬,通过回归传统刺绣针法,以“反传统”的刺绣方式对这幅宋代名画中的诸多含义进行了富于当代性的阐释。一方面强化了传统刺绣语言的表现价值,凸现了创作者的艺术感悟,创造出属于当代艺术范畴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使苏绣在突破传统创作模式之后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姚惠芬在威尼斯展览现场讲解作品

  姚惠芬创作团队,运用百余种传统针法重构《骷髅幻戏图》,每幅都有全然不同的艺术效果。一方面将传统技艺重新挖掘、重新组合,让传统刺绣语言——针法——作为艺术媒介焕发出新的生命;另一方面,立足当代艺术语境,进行了反传统刺绣方式的创作,使作品呈现出奇异的构图效果,是继沈寿“仿真绣”、杨守玉“乱针绣”、任彗闲“虚实乱针绣”之后的又一次苏绣创新实践,是苏绣在重归本体过程中的创造与升华,可视为现当代苏绣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讲座现场百余名观众反应热烈,在互动环节踊跃提问。参与本次活动的嘉宾还有中国工艺美术史知名专家尚刚教授,李迎军、郭秋惠、冼枫等清华美院专业教师,以及远道而来的学界业界专家。本场讲座得到了雅昌艺术头条和在艺直播的支持,直播间里同样热闹非凡,反映了公众对传统工艺联姻当代艺术的关注。在讲座最后,姚惠芬总结说,“笔墨当随时代,针法也要跟从时代,我们也要在这个时代留下我们的痕迹。当代是现在所发生的,但是过了若干年以后这也是历史。我觉得我们可以不断地去尝试,不要把自己禁锢起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