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馆校合作” 公共美育新路径

时间:2017/8/14 19:37:40  来源:美术报 作者刘雪霏

  青少年美育是浙江美术馆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馆校合作4个月以来,浙江美术馆共接待53所中小学近15000人的预约参观。

  浙江美术馆根据不同的需求,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合作方案。对于大学生,充分调动发挥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与浙工大外语学院合作建设英文网站,140位师生志愿者已翻译完成81万余字;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创立“艺术共同体”计划,招募实习策划,举办多个艺术门类的讲座、工作坊及展映等活动,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对于中小学生,在积极引导参与美术体验的同时,也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服务社会,参与志愿服务。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则吸引他们经常性地到美术馆参观学习,由志愿者导览讲解,从小就打开美育的心灵之窗。

  “流动美术馆”进校园

  培育少年“读画师”

  今年以来,共有29家院校成为浙江美术馆2017年度志愿服务合作单位,在吸引青少年走进美术馆的同时,利用自身藏品资源策划“流动美术馆”进校园。一是向学校捐赠各类艺术类图书、画册,搭建校园“流动美术馆”。二是组织美术展览进校园,丰富校园“流动美术馆”。组织“浙江美术馆藏杨可扬作品展”走进绿城育华实验小学、绿城育华实验中学等校园。杨可扬是已故浙江籍版画艺术家,其晚年创作了大量版画藏书票作品。展览期间,组织学生动手制作“我的藏书票”配套活动。

  同时,为提高中小学生的对美术展览的体验度与参与度,浙江美术馆积极推出“读画师人气大赛”,让中小学生担任“书卷江山——刘墉作品展”作品读画师,做展览导览的小专家。该次活动共有来自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等9所中小学校近200位中小学生参加,通过录制小观众的读画视频,在展览现场和官方平台上与公众分享读画心得,最终评选出了10位人气“读画师”。该次活动获得了22万余人次的关注,在提升中小学生参与度的同时也扩大了美术艺术教育的推广度。

  儿童教育工作坊

  一次社会活动的美育尝试

  “儿童教育工作坊”是浙江美术馆少儿美育的常设项目。六一儿童节期间,在浙江美术馆展出的剿灭劣Ⅴ类水“全省美术馆界基层采风创作”成果展览同时,设计“儿童教育工作坊”活动新内容, 展览开始前还组织开展了“水的肖像儿童教育工作坊”活动走进校园等活动,希望通过该次科普美育活动,从知识开始,从视觉着手,以可感、可看、可游的方式,实现一次社会活动的美育尝试。让孩子从身边的点滴节水开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是人类伟大而神圣的天职。该次活动共邀请了100余名儿童参加绘制,孩子们的绘画成果与全省美术馆界“禹迹新图”美术采风成果在美术馆同时展出,形成了一道特别的景致。

  “工作坊”的活动形式常被看作是向公众分享艺术的一种简便高效的方式,不仅鼓励公众了解艺术,也鼓励公众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保有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而能在美术馆里展出自己的作品,对青少年儿童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两个小时的课上体验时间有限,但由此带来的启发与思考却是无限的。

  参与性取代了以往传统的、程式化的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参与者的感受与个体差异,这需要活动策划者在筹备之初就从青少年儿童的角度去思考,从他们的视角去设计各个环节,以期达到最好的体验感受。正如美育最核心的工作并非可教的“技法、造型、构图、色彩”等学科语言,也不仅仅是事物本身的特征,重要的应该是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实践经验,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激发他们的所感所知,完成情感的赋予。全程参与的沉浸式体验模式更容易让青少年儿童投入其中,并对此产生兴趣,自愿自主地开展后续活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供职于浙江美术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