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西汉铜镜纹样释读(上)

时间:2017/8/15 15:51:10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张从军

图1西安彩绘镜摹本

  西汉铜镜图像就主题纹样而言,是两汉铜镜最为复杂也最为精美的,就设计理念而言,其基本表现可以分为三大阶段:西汉早期是梦幻或创造时期;中期是图文并茂向单纯文字装饰转化时期;晚期则以博局为中心,让神灵主宰了铜镜世界。对于铜镜主题的认识,西汉时期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是把铜镜由天的载体具象化为太阳,最后又扩展为以博局为中心的辟邪和神仙世界。

图5台儿庄山字镜图

图7西安草叶连弧纹镜

  一、西汉早期铜镜:从天体到太阳

  西汉早期因为把铜镜认知为浑圆的天体,天是圆的,天上的图像是云气和由此而想象中的龙凤等神异动物组成的,所以在铜镜纹样的选择上,就偏向实体的云气和想象中的神龙,其具体表现有以龙为主干的蟠螭纹、螭龙纹和蟠虺纹,也有数量极少的人物车马和鹿等动物画像。在构图形式上,则以鲜明直观的形象及其分隔布局,将具体物象旋转分布在铜镜的四周,让画中的人物车马生活在浑天之中,给铜镜营造了一个天上世界的环境和氛围。

  西安北郊红庙坡村出土的彩绘人物镜(图1西安彩绘铜镜摹本),按照构图隔断,四组人物分别为狩猎、出行和拜谒,这和西汉晚期的画像石内容基本吻合。在布局方面,全部人物和动物都左向旋转,这也与西汉晚期画像石的方向相一致。据此,画面中的车马出行应该是回归,因为紧接着的人物就是迎归场面,一位佩剑者自左而右迎接来客,这又和长沙马王堆帛画迎候的形式完全一样。由此推断,左向而来的人物应该是墓主及其随从。第四组画像中,墓主已经高踞左侧上位,接受着晚辈或僚属们的拜谒了。全部图像显示的主题应该与死者有关。其中,车马是死者走向阴间的交通工具,拜谒图则是黄泉世界的使者代表“墓伯”或地下统治者欢迎死者的光临,狩猎和接受朝拜则是地下幸福生活的理想追求。这也是两汉画像石永恒不变的主题。设计这些生活题材的目的就是安慰死者,埋到地下后,不但不会寂寞,没有人照料,而且还会比生前的生活还舒适。可能生前并没有车子可乘,但死后既有宝马香车,也有狩猎这样的贵族消遣享受,还有宾客拜谒。这是西汉早期铜镜图像的第一个观念,即未来世界。

  西汉早期铜镜图像的第二个观念是天上世界。1991年龙首原出土的两面彩绘镜上的钩云纹(图2西安龙首原彩绘镜线图),表明了铜镜的上苍属性。其他蟠螭纹镜基本都是遵循着对天空的认知而将云或龙等纹样旋转安置在铜镜的背面,并以一道道同心旋纹加强着旋转运动感。西安人物彩绘镜的图像所以呈现旋转的样式,和钩云纹的方向一致,显示的就是上苍世界,也就是告慰死者,他们归去的世界是天堂。

  西汉早期铜镜透露的第三个观念是太阳。如人物彩绘镜在周边设计的16条内向连弧连接处隆起的尖角恰似太阳的光芒,这说明当时的人们还认为铜镜模仿的不单是浑天,还是天体上最大的星球——太阳。这一点,还可以从为数不多的铭文中找到答案,如程林泉韩国河所著《长安汉镜》中F型蟠螭纹镜就有“光辉象夫日月”的铭文,表明当时的人们也认为铜镜明亮如日月,这是最早的把铜镜比作太阳、月亮的文字表现。按照《长安汉镜》的观点,这个时期是在西汉武帝前后,到西汉中期,铜镜是太阳的观念就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并在社会上广泛流行,使铜镜的作用发生了重大扩展,由一般照容而照明,并以照明的功能演化成西汉中期辟邪的重要方式。将铜镜视作太阳的表现还反映在同心旋纹以及具体形象的奔跑上,如《长安汉镜》1999YCH M104:1星云镜镜钮周边的弧形旋纹,就像风车一样在旋转。(图3西安星云纹镜线图)2000YCH M181:1镜钮外,四头麋鹿按顺时针方向匆匆奔跑,则更以直观的形象反映了旋转的意图,这些图像很可能象征的就是太阳运行的急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流失之快,人生寿命的短暂。(图4西安四乳麋鹿镜)让动物奔跑,让禽鸟疾速的飞翔,是战国秦汉时惯用的手法之一,目的就是要表现一种速度,像周穆王一样,驾驭着如飞的骏马,尽快以速度改变空间,早日到达神仙的世界。

  实际上,蟠螭纹镜和人物车马镜等图像是战国纹样的继续,在构图布局以及图样选择上都秉承了战国的传统理念,变化之处就是将铜镜由天体缩小到了星体太阳。

  紧接着蟠螭纹出现的图像是以花卉为主的花卉纹镜和草叶纹。这是西汉早期人们的创造。花卉镜的构图布局以外圆内方的形式,体现了天圆地方的认知理念,并为草叶纹镜以及西汉晚期的博局镜构图样式开创了先河。这种外圆内方的形式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如1984年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彭楼乡出土的一面四山字纹镜(图5台儿庄山字镜),镜钮周边就是一个四方圈带格。天圆地方观念被引入铜镜布局的重大变化是,铜镜不再单纯代表天体或太阳,它同时还蕴含着大地的内容,铜镜是天地和合的综合体。因为铜镜包含了大地,所以,代表天体的云龙纹就被花卉植物纹所替代,神秘的上天被现实的大地所分割,铜镜上长出了植物,长出了花卉,长出了草叶。不过这种花卉是被简化了的花卉,草叶也是被抽象化了的草叶,像云气一样的草叶。草叶之中夹杂的螭龙纹样则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人们,铜镜的原型是天体模仿,因为螭龙或云气是天体的象征,所以有云有龙又有花草,是因为铜镜代表了天地洪荒,是宇宙的具体表现。

  在铜镜从上苍又囊括大地的同时,还出现了辟邪的因素,那就是桃状树形纹样的介入。在山东淄博市临淄区石鼓丝织厂2号墓出土的草叶纹镜(图6临淄草叶纹镜)和《长安汉镜》1997TKF M9:1(图7西安草叶连弧纹镜)、1991XYL M152:15(图8西安草叶连弧纹镜)、2000YCH M160:1(图9西安草叶连弧纹镜)等铜镜上,还有桃状树纹样,而且这树还有树干、树根,同样的树形在山东滕州西汉中期石椁画像中也时常可见(图10滕州汉画像石树形)。关于这种纹样的性质,过去曾有学者认为是常青树,而微山西汉石椁墓地内容的画像显示,这种三角或桃状的树应该是柏树(图11微山西汉石椁画像柏树)。按照汉代的丧葬观念,墓地应种植的树木便是柏树,如应劭在《风俗通》所言:“墓上树柏,路头石虎”[i],考古发现汉代大墓“黄肠题凑”的“黄肠”就是柏木心。所以用柏木做葬具,就是因为战国秦汉以来人们普遍相信,柏树枝可以打鬼[ii],由此自然能够辟邪。墓地栽种柏树和石椁刻画柏树形象以及铜镜引用柏树图样,同样也是为了辟邪。因此草叶纹镜上出现的桃形树,也隐含了铜镜辟邪的理念,不过明确说铜镜可以辟邪的铭文出现在西汉晚期。

  花卉纹镜和草叶纹镜的铭文较之蟠螭纹镜内容更加丰富,将铜镜比作太阳的铭文也更加明白,如陕西省交通学校出土的一面四花卉镜铭文就有“见日之光,天下大阳,服者君卿”的字样。在这里,“日之光”比喻的就是铜镜,看见了铜镜就好比看见了太阳,太阳一出,天下光明。同样的理念,在时代稍早一些的蟠虺纹镜以及西安地区的日光对称单层草叶纹镜、对称连叠草叶纹镜等铭文中都有体现,说明,这个时期的人们逐渐把铜镜比作了太阳。

  就铭文而言,西汉早期的内容基本型为表白、祈愿和怀念。表白的内容是以镜喻人,铜镜造的像人一样好,内清质而外光辉,事主君则清白坦荡。根据孔祥星先生的统计,表白心迹的铭文主要出在蟠螭纹镜上,同时,蟠螭纹镜还有祈愿和怀念的主题,如“大乐富贵,千秋万岁,宜酒食”、“大乐未央,长相思,愿毋相忘”等内容。蟠虺纹镜则有“常相思,毋相忘,常贵富,乐未央”、“常与君,相欢幸,毋相忘,莫远望”、“见日之光,所言必当”等。草叶纹镜在继续了蟠螭纹镜铭文内容的同时,把祈愿的铭文进一步规范化,其形式一般是两句话8个字,如“见日之光,天下大明”、“见日之光,长毋相忘”等。第一句“见日之光”不变,第二句变化为“天下大明”、“大阳”或“长毋相忘”、“常乐未央”。如果是三句话,则在最后一句缀为“服者君卿”或“所言必当”。四句话则在“服者君卿”之后,再加上“所言必当”。由此可见,草叶纹镜完整的铭文应该是“见日之光,天下大阳,服者君卿,所言必当”。翻译成现代语言,这十六个字的意思是看见了铜镜,天下就光明,如果佩戴着这样的铜镜,就能够高升做官,心想事成。如此看来,这些铭文有点像今天的广告词了,有生产者自卖自夸的味道。铜镜作为服装的饰件可以佩戴,其体量不会太大太重。1985年临淄乙烯生活区3号墓出土的一面草叶纹镜(图12临淄草叶纹镜)直径只有6.6厘米,重80克,应该就是到时佩戴的铜镜。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铜镜在使用方式上除了固定放置在镜台镜架外,有些还可以随身携带。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铜镜可以“服”,“服者”还会出现在做官这样的铭文中了。

  汉武帝时期还有一些内容比较特殊的铭文,如中山王刘胜墓出土的草叶纹镜铭文是:“长贵富,乐无事”和“日有熹,常得所喜,宜酒食”。四川地区的一面铜镜上则是“心思美人,毋忘大王”。刘胜是汉武帝的兄弟,公元前113年去世,他生活的时代正好是黄老无为思想弥漫的时期,所以,铭文就镌刻上“乐无事”内容,反映了当时分封在外的王子们的心态和理想。而思念美人和大王的铭文可能与当时的诸侯王有关,也可能与刘邦和戚夫人以及汉武帝和李夫人的爱情故事相关。

  从以上图像可以看出,西汉早期铜镜图像先是继承了战国的观念,把铜镜比作了天体,把云龙螭龙装点在铜镜之上,使之具有神秘的气氛;其次还以旋转的方式,让这些图像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起来;在这通过增加花草纹样,改变这是天体的单一观念,让铜镜同时兼备天地宇宙的职能,扩大了铜镜涵盖一切的范围;此后是还原铜镜的本能,让照明的成分逐渐加大,使之缩小包罗万象的能力,单纯为太阳。最后,在添加了桃形树纹后,让铜镜兼具辟邪的功能。

  从天体到辟邪,西汉早期铜镜通过图像的增减表达和传递了当时人们的理想信念,并赋予了铜镜以鲜明的特色和性格。(未完待续)

  [i] 《太平御览》卷954·木部3

  第八册第608页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4年

  [ii] 同上书第610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