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保利华谊秋拍:徐渭《草书李太白诗卷》精彩赏析

时间:2017/12/12 0:11:39  来源:雅昌艺术网

  Lot 368

  徐渭 草书李太白诗卷

  30×383 cm.

  手卷 水墨纸本

  约10.3平尺

  题签:徐天池渭草书诗卷。上上神品。愚公。

  钤印:王己千玺

  题识:寻山僧不遇。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使我空叹息,欲去仍徘徊。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了然绝世事,此地方悠哉。过汪氏别业二首。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迭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我来感意气,捶庖列珍羞。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大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垒。我行值木落,月东清猿哀。永夜达五更,吴颜送琼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待酒不至。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何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切相宜。右述太白诗。天池山人渭。

  钤印:青藤道士、文长、天池山人

  引首:龙飞凤舞。王己千题。钤印:王季迁

  鉴藏印:宝武堂、震泽王氏季迁收藏印、怀云楼鉴赏书画之记、王季迁海外所见名迹、季迁心赏、竹里馆、马积祚鉴赏章

  展览

  「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大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3月。

  著录

  《宝五堂藏中国古代书画》,第43-46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0年。

  《宝五堂藏中国古代书画》

  说明

  1、本作品为马积祚、王季迁先生旧藏。

  2、马积祚(1862-?)民国时期著名实业家、金融家和收藏家。其藏古代书画众多,后散佚,多流失海外,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金代杨邦基《聘金图》卷,弗利尔美术馆藏王翚《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等等。

  RMB 20,000,000 - 30,000,000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徐渭像

  悲情狂士自驰骋,雄浑恣肆化笔生

  徐渭认为,艺术作品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人,所谓“移情”,即“喜而颐解,愤而眦裂,哀而鼻酸”。徐渭的诗、文、书、画无不蕴涵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其一生际遇坎坷,积压于胸中的愤懑不平也通过其书法作品表现出来,而最能表现徐渭孤愤之情的非其行草书莫属。张怀瓘在《书议》中说明了真书和草书在表达感情上的不同,曰:“然草与真有异,真则字终意亦终,草则行尽势未尽。” 草书“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草书李太白诗卷》局部一

  徐渭草书《李太白诗卷》,内有《寻山僧不遇》、《过汪氏别业二首》、《待酒不至》三篇。此卷草书徐天池运笔狂肆,张狂不羁,气势雄浑,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其如浩浩汤汤之江水,时而湍急,时而缓流,气象万千。整卷书作一气呵成,随情感的波动而跌宕起伏。试析此作分为三段,其一写《《寻山僧不遇》至《过汪氏别业二首》标题,其情感较为平稳,偶露峥嵘,随之复归平淡;其二为《过汪氏别业二首》首句至“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段激情澎湃,时而鼓荡昂扬,时而连绵不绝;由“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至尾,情绪婉转低昂作结。

《草书李太白诗卷》局部二

  相应的,其章法虽似有安排,实一脉天真任自然。首段书写出入规矩,用笔沉着浑圆,飞动跳跃的笔法又有米芾的情趣,颇能代表徐渭的风格。如“苔”字的结体,“拂”的竖画拉伸,“使我”二字的穿插映带,无不显示出神来之趣。其后二段书写线条飘逸,盘纡缭绕,随处可见突出夸张而不失法度的结体,姿态奇伟,姿媚现于其间,古雅有情致。后段笔墨依然回环往复,映带牵连中不失厚重沈稳之味。整卷草书高超的用笔、丰富多变的结字技巧与苍润变幻的笔墨相间,如音乐旋律在作品中给人以情感的冲击;虽满篇点画狼藉,但笔画跌宕起伏从容不迫,字体大小对比、字形的偃仰欹侧极具变化,笔意奔放豪迈,有如狂风骤雨,渴骥奔泉,酣畅淋漓而又苍劲浑厚,飞扬恣肆而又不失法度,令人叹为观止。观徐渭之书,似观徐渭之际遇之坎坷。正如袁宏道所说:“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草书李太白诗卷》局部三

  徐渭的手卷类作品为数不少,书法主要以行书作品居多,草书作品较少。《草书白燕诗卷》、《草书春雨诗卷》是其草书手卷的代表作品,《行书自书诗卷》为楷、行、草相杂,变化多变。本作《李太白诗卷》在雄浑恣肆处与《草书春雨诗卷》较为接近,低昂婉转处过之;前者于章法上,字距较密,气势浩大,绵密处不能插针,宽阔处亦能走马。本卷草书,完全是情感主导者一切,其用笔之狂、线条之变、结字之奇、恢弘之势,皆是其内心的真实写照。徐渭将作书视为抒发自己情感的途径,其摆脱礼法的束缚,虽主张要学古人书但不为古法所束缚,将情感完全付诸笔尖,挥挥洒洒、将自己的真性情表达出来。徐渭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郁结之情赋予书法的线条之中,将其看作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图左为本卷取印 图右为《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取印

  有明一代,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徐渭。徐渭诗文、戏剧、书画皆独树一帜,然其自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于书法超越了整个时代,开启和引领了明代书法由复古书风向浪漫主义书风的转变。公安派袁宏道赞其字曰:“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其书法对晚明其他浪漫主义书家及其清代的“扬州八怪”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齐白石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黄宾虹则有诗曰:“青藤白阳才不羁,缋事兼通文与诗。取神遗貌并千古,五百年下私淑之。”

王季迁先生像

  王季迁

  王季迁(1907.2.14-2003.7.3),又名季铨,字选青,别署王迁、王千、纪千,英文名C.C.Wang。出生于苏州一个世家,家族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正德年间的宰相王鏊,唐伯虎称其“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王季迁是王鏊第14代嫡孙。

  王季迁少年时即随苏州名家顾麟士习画。顾麟士不但书画均优,且收藏甚富,王季迁从顾麟士处不但学到了绘画的技巧,而且得以饱览顾氏“过云楼”祖传的珍藏,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中学毕业后,王季迁就读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律系,仍不忘绘事,拜上海名书画家、收藏家吴湖帆为师。在吴湖帆身边,王季迁不仅艺事大进,更饱览了海上公私书画收藏。吴湖帆和著名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庞莱臣是同好至交,王季迁经常跟随吴湖帆去观赏庞氏“虚斋”珍藏。与此同时,北京故宫的收藏因躲避日本入侵的战火南迁,行至上海,吴湖帆受命鉴别审查,王季迁参与其中,因得精研故宫博物院全部书画名迹。晚年,王季迁曾自述这段经历:“数年之间,获观名人书画数以万计,心领神会,受益匪浅。中国历代并无博物院,名迹均为私人所珍藏,一般画家不易目见古人手迹,而我竟在数年之间,在名师指导之下,饱观如此之多的旷世名迹,诚为千古难得的机缘。”也就是从那时起,王季迁兴起了收藏古迹的愿望。

王季迁先生和启功先生论画 (右侧为北宋郭熙《秋山行旅图》)

  1934年10月,国民政府行政院决定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主,选送中国历代艺术珍品前往英国展出,英方迅即将展览命名为“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Chinese Art, London”(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以教育部长王世杰为主任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交通部常务次长张道藩、铁道部政务次长曾仲鸣、内政部政务次长陶履谦、行政院秘书长褚民谊等11人组成的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筹备委员会,组织了以杨振声为首的专门委员会负责从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中央研究院、国立北平图书馆、河南省立博物院、安徽省立图书馆等机构提供的藏品中征选展品。王季迁遴选为审查委员,不仅得以见识许多珍贵的中国古代书画,也同时确立了其在中国书画鉴赏领域的地位。1940年,王季迁与德籍美术史学家维多利亚•孔达(Victoria Contag)合编《明清画家印鉴》,至今仍是鉴定明清书画的重要参考书籍。

  王季迁在上海的住处离国画大师刘海粟家不远,他常到刘家走动。刘海粟对他说,要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必须到国外开拓眼界,西方油画有许多值得中国画家学习借鉴的地方。正好又有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发出邀请,王季迁遂于1947年赴美考察。时值二战甫歇,惨罹兵燹的欧洲、亚洲百废待兴,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文化重心,包括中国古代书画在内的世界艺术精品源源不断地由亚洲、欧洲流入美国。王季迁在美国逗留了大约一年时间,目睹这一景况,痛心之余,也为自己的学识能得以施展而兴奋不已,将身上的钱都用来买画,还起了在美国生活的念头。1949年,国内战火正炽,渐渐逼近上海时,王季迁将妻子和两个还不到十岁的小女儿接到美国,定居纽约曼哈顿。

单国强(左一)、启功(左二)、杨新(右二)在王季迁家中,右一王季迁之孙王义强

  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内动荡,大量中国书画和文物流到美国市场求售,但识者不多。这令王季迁如鱼得水,每逢看中者,只要财力能及,无不尽量收购。五代《唐宫乞巧图》、五代董源《溪岸图》及北宋武宗元《朝元仙杖图》等名迹都是王季迁意想不到的收获。王季迁书画收藏的特点,曾有专家评论,在于不拘泥成见,不囿于个人爱好,而是从传统主要流派征集入手,与博物馆的购藏计划近似,在一般私人藏家中堪称罕见。全世界传世的宋元真迹有如凤毛麟角,而他所收藏的宋元名迹之多,为国内外博物馆所未必能够办到,所谓“富可敌国”,在这个意义上说,并非夸大之词。1973年,王季迁将包括南宋马和之《九歌图》及赵孟坚《水仙图》等 25 件宋元名画以 250 万美元的价格让售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该馆自此有了重量级的中国书画收藏。1997年,为了感谢王氏家族在推广中国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大都会博物馆特别设立了“王季迁家族艺术馆”。

  王季迁于1973年和1997年的两次让售,使大都会博物馆成为全球中国古代书画收藏的重镇之一。想要完整的研究中国美术史,就必须到美国,到大都会。而这不能不归功于王季迁。作为20世纪中国画收藏领域的泰斗和关键人物,王季迁也是“将中国书画艺术推向西方的灵魂人物”。凭着对中国艺术的深刻理解,他在美国50多年的创作、鉴赏和收藏活动为中国传统艺术在美国的传播和认同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的前半生在中国,后半生在美国,他就是这两个世界的桥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