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吴浩源藏石三乐

时间:2003/9/29 12:28:45  

围棋棋樽

  已76高龄的吴浩源至今仍痴心于雨花石,那执著的精神实令人敬佩。

  吴浩源家房子并不大。儿孙相聚,十分拥挤,可他还是挪出一净地清供雨花石。他说:“我藏石有三乐,首先是自得其乐,其次是命石之乐,第三是寓教于乐。”

  吴浩源乃国学大师王遽常学生,曾就读于无锡国专。也许是受清《澄悦堂诗集》中81枚文石题记和诗的影响,他很喜欢雨花石,但因工作颠沛之故,未能如愿收藏。直至在华东师大图书馆安定下来后,才开始了童时之心愿。

  工作之余,他赴南京、六合,赶三海花鸟玩石市场,持恒觅石。20年来,收集了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千枚色彩斑斓的雨花石。吴浩源说:“来来回回的寻觅过程,本也是强身的体现,若得精品,心花怒放,那精神获得的营养决非人参、保健品可比。”

  人道是活到老学到老,吴浩源在藏石中增长了不少知识,他更从形和色诸方面去研究,如古人常以“瘦皱漏透”的审美观点来评石,而吴浩源提出“质色形纹”与其统一。他感到对古人既不能厚古薄今也不能厚今薄古,当尊古厚今,为此,他在《长江日报》、《收藏》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为当今石文化的走势作了较好的导向。吴浩源再忙,每天却忘不了赏石。雨天在家中赏,晴天在天井园内赏,水盆中的雨花石以景而分有“北国风光”、“清泉石上流”、“暮色苍茫”;以物为分有“骏马”、“民族”、“英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特别欣赏“枕河人家”:石面上河水涟漪,小桥翠树民屋倒映,江南水乡宁静轻盈,荡人心肺。吴浩源说:“我最爱此枚,此枚雨花石中的图案可勾起我童年之回忆,我的家乡也如此美,望着它,有心游家乡之感。”

  藏石以来,吴浩源举办个展和与人联展及参加各种赏石展览60余次。他说:“展览过程其实也是给石命名之时,我喜欢即兴请观众命名。”一次展出之前,吴浩源携石登府请教九五之尊的朱孔阳教授。其中有一枚雨花石光洁透亮,内坐佛像。吴浩源自题“石窟佛影”,而朱老感到像如观音,曰“洞里观音”为好。在华东师大展出时,曾任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的苏渊雷教授说:“我去过少林寺,以我观感,还是题“达摩影石”为好。还有一枚红白色玛瑙质的雨花石,图案是丹枫连天,秋意盎然。吴浩源自然想到以“西山红叶”、“霖林醉”命名。谁料,生物系教授周本湘观后却在“西山红叶”后面加了“赠与君”三字,使静态的雨花石更有情感。还有一枚更使吴浩源难忘。石面有滚云,云下有巨峰,峰上有松树,树顶有夕阳。朱孔阳拍案叫绝:“天都日云”。展览时,华东师大附幼一个四岁女孩在展品前反复看,指指点点地和老师说:“老师,我给它取个名,叫‘夕阳远山’好吗?”老师说:“你和吴爷爷说说道理。”小女孩指着雨花石说:“这里是山,那里是红的阳光……。”吴浩源眼涩了,多可爱的孩子啊。为纪念此事,吴浩源决定将此石定名为“夕阳远山”。吴浩源说:“给雨花石命名,可以获得许多知识,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难统一,这就是雨花石魅力所在,藏石的乐趣也在不言之中了。

  作为一位教师,最渴望的是将自己的知识传给学生,故吴浩源藏石宗旨便是“寓教于乐。”记得香港回归之时,华东师大党委特邀吴浩源办雨花石展。展出中,有大、中、小学生观看,也有研究生、博士生、留学生浏览,当然不乏教职员工来助兴。普天同庆之日,许多观众热情为石展命名留言。吴浩源至今还能记得中文系博士生张祝平题字:“石铸万里忆年美,人抒爱国思乡情”。还有政教系95级学生张爱群写道“大千世界,一石容之。美在于发现。石美,则神亦美矣。祝吴老先生寻求到自然的极界。”默读这些祝词,吴浩源深感满足。吴浩源不仅办展览,还到学校讲课。每次讲课,他总要带着瓦盆、盒子、明信片,重重一箱也够他受的,但他乐意。一次,他赴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课,学生围着他看着水中雨花石听他分析,还不时地提问,这种互动式的素质教育,确实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无处不美的法则。讲完课,吴浩源总要赠送每个学生签有名字的明信片,他说:“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教育,乃是我一生最大的快乐。”(人民日报海外版 王晓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