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印坛点将录:皖派的教化主吴熙载

时间:2018/3/16 11:30:26  来源:新民晚报

吴熙载篆刻 “画梅乞米”

  皖派的教化主吴熙载

邓石如开创的“皖派”是继丁敬浙派之后一个重要的篆刻艺术流派,然而因邓氏篆刻遗存稀少,成熟的作品屈指可数,使当时欲研习皖派的印人们面临参考资料匮乏的实际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也与轰轰烈烈的浙派印坛产生较为明显的落差,这一困境直到邓石如再传弟子吴熙载的出现才被扭转和优化。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飏,字让之、言菴,号晚学居士、方竹丈人。江苏仪徵(今扬州)人。为包世臣弟子。善画花卉,工书法。行、草师法包氏,篆、隶则宗太老师邓石如。篆书用笔浑融清健,体势展蹙修长,婉畅多姿,较邓氏则轻逸舒婉。尤精篆刻,志学之年起临习汉印,三十岁时获见邓石如作品,便“尽弃其学而学之”,经过数十年对皖派“印从书出”篆刻创作理念的领悟与实践,将邓氏印风作了全面的继承光大。晚年寄寓泰州菩提庵,同治二年(1863)著名印学家魏锡曾携赵之谦印谱从福建辗转来江苏拜谒他,当看到赵氏在自用印边款中有:“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的推崇话语,欣然为赵之谦印谱作序,并在魏氏的恳请下,以衰目为赵氏精心镌刻了“二金蝶堂”和“赵之谦”二方印章,又为魏锡曾制三印,成就了一段印坛佳话。而后由赵之谦撰写的《书扬州吴让之印稿》一文,拉开了印学史上著名的有关徽宗与浙宗,以及吴、赵印风学术大辩论的帷幕,参与者除了这次非同寻常交流的主角——吴、赵、魏三氏外,继有吴昌硕、赵叔孺、褚德彝、曾熙、任堇、王禹襄、黄宾虹、高时显、王福厂等近代大家,审美各异,各尚所好,观点多有抵牾处,极具学术研究价值。

吴熙载篆刻 “丹青不知老将至”

  吴熙载称走刀六十年,印以万计,因自谦不足存,从未留一谱。吴熙载通过大量的创作实践,在继承邓石如用刀基础上辅以浅入的独特处理,使刃、角、背三向并施,求其坚挺、求其苍莽、求其浑脱。一如用笔的八面出锋,使其镌刻的线条,无论是朱白细粗之笔,皆能赋以刀的韵律、刀的生命。吴熙载对邓石如篆法、刀法作了全面的升华,化生涩为娴熟,化粗疏为精纯,他将皖派篆刻推向了一个书印合一、炉火纯青的成熟、完美的高妙境界。

  作为皖派篆刻最重要的传人,吴熙载出神入化的刀法和穿插舒卷的篆法,对晚清印坛影响巨大。吴昌硕、黄士陵等皆从其入手,变而化之,形成自家面目。吴昌硕尝称:“平生固服膺完白,而于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习,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职是故也。”明确指出学习皖派的途径。赵之谦也曾称:“薪火不灭,赖有扬州吴让之”,极力称赞吴熙载在弘扬皖派篆刻艺术上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