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艺术珍品展-克里姆林宫

时间:2018/5/17 18:51:58  来源:雅昌艺术网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18-04-16 - 2018-07-25
  展览城市:俄罗斯 - 克里姆林宫
  展览机构:克里姆林宫国立博物馆
  展览地址: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国立博物馆
  展览介绍

  莫斯科当地时间4月16日17:15(北京时间22:15),“上海博物馆藏明代艺术珍品展”在克里姆林宫国立博物馆开幕。俄罗斯联邦政府副总理奥尔加·戈洛杰茨(Olga Golodets)、俄罗斯总统顾问、环境和交通问题特别代表谢尔盖·伊万诺夫(Sergei Ivanov)、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李辉、上海博物馆党委副书记朱诚等发表致辞,克里姆林宫国立博物馆馆长加加林娜主持了开幕式。

  开幕式上,俄罗斯联邦政府副总理奥尔加·戈洛杰茨女士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展览将成为中俄文化盛会中的一大亮点”。出席活动的俄罗斯总统顾问、环境和交通问题特别代表谢尔盖·伊万诺夫说:“克里姆林宫每年270万游客,其中有170万是中国游客,感谢上海博物馆为我们带来如此美好的展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指出,“以展览为媒介的两国博物馆交流打造了跨越东西文明的一座桥梁。”

  明代的中国,国力兴盛,经贸通达,文化繁荣,明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绽放出美的艺术。该展览在当地受到俄罗斯《消息报》、“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等媒体的强烈关注和众多观众的好评。本次展览共有83组156件展品,既有上海地区考古出土的文物珍品,更有官窑瓷器、漆器、家具、绘画、金银玉器、文房用品以及仿古青铜礼器等众多馆藏精品,表现出了明代社会文人士大夫阶层生活的方方面面。

  明代的文人将自己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表达在多种多样的艺术品当中,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不仅仅是他们自我身份的觉醒与认同,更是物质与精神的完美融合。展览分为四大版块:

  版块一:文人书房

  这一板块将集中展示家具、文房用品、绘画、古琴,重现中国文人日常生活的高雅格调。黄花梨小座屏风堪称明代小座屏风的经典之作,可置于厅堂上供人欣赏玩味,或置于书房充当砚屏,亦可偏置室内一隅、窗侧榻头,行遮蔽、挡风之效,为局部环境营造出一种雅逸的氛围。

  琴是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作为中国文人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经历唐宋制琴高峰后,至明代习琴、造琴之风又盛,宫中民间均大量斲制。绿天风雨琴为蕉叶式,桐木斫,形制雅饬,做工精良,是典型的明代制作。“绿天风雨”的琴名,则是描述琴音之美妙,如同微风轻拂、细雨洒落在绿荫蔽天的芭蕉叶上的天籁之声。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描绘的是雪里的芭蕉与牡丹,以不加胶的水墨画成,全图不事勾勒,纯用铺染,水墨氤氲,苍茫淹润,牡丹、芭蕉、湖石虽浑然一体而神完气足,堪称徐氏水墨写意画的代表作。

  版块二:崇古生活

  明代文人对古人有着深刻的情感,因此在生活中以收藏精美器物的方式表达摹古与怀古之情。这一部分的展示内容为青铜器、玉器、象牙犀角器、缂丝、景泰蓝器和漆器等。

  宋以后的铜器造型有不少就是仿铸商周时期的动物形尊,展出的凤形尊也是其中的一件,但这时的动物形尊已不再具备盛酒祭祀的功能,它们通常都是被用作书斋居室的装饰,由此也可以管窥当时社会的好古风气。

  明晚期的剔红荔枝纹圆盒呈圆形,盒盖及器身均满雕荔枝纹。荔枝是中国古代吉祥图案,寓意吉利、利好等。为了错落有致地表现荔枝的形态,工匠采用了不同的锦地设计,将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装饰图案加以表现,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灵活创造。

  版块三:明瓷荟萃

  明代是景德镇窑的发展高峰,精品颇多,不仅具有装饰美,也颇为实用,是文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器物,此版块集中展示明代景德镇窑高超的造诣。

  明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碗(1426-1435)造型敦厚,通体以青花装饰,外壁会缠枝牡丹纹,内壁绘各式折枝花卉。青花发色浓艳,有“铁锈斑”现象,是典型的“苏麻离青”,即西亚地区进口的一种青花料,元代至明代早期景德镇多有使用,其成分特点是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

  梅瓶,这种宋代被称为“经瓶”,小口长腹瓶,明代的各个朝代都有出现,但从造型、装饰以及烧造质量上来讲,永乐朝的梅瓶无疑是最好的。明永乐年间的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莲纹瓶(1403-1424)外形线条流畅而细腻,造型秀丽而不失华美。胎质细腻,胎体轻巧。此类梅瓶都为多段粘接制成,但胎体上几乎看不到粘接痕迹,且不变形,可见制作之严谨,具有很强的陈设性。

  版块四:古墓遗珍

  墓葬能真实反映墓主人的生活状况。因此在这一板块将展示上海地区明墓出土的各类文物珍品,兼具礼仪与实用,同时也表达出儒家文化影响下,明代文人如何对待身后事。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彩色釉仗俑队陶器一套(1368-1644年),共计66件,有人物俑、骑马俑和仪仗队所需要各色人等,还有部分礼仪和生活用品。4名身穿铠甲的骑马武士在前开道,3名吹鼓手紧随其后。4名骑马文士俑后面,跟着众多文俑和乐俑,其后是8名轿夫所抬大轿。其后还有众多陶俑,簇拥着小轿和交椅。最后是生活用具,如大床、轿子、箱笼、屏风、烛台等,一行人马,浩浩荡荡。根据考古发现推断,在明代使用这种釉陶和无釉陶质仪仗俑队陪葬的,主要是与皇帝有血缘关系的朱姓亲王和藩王。据考证,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一套陶质仪仗俑队的烧造时间应在十五世纪晚期以前,是研究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和制陶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在展览开幕式上,克里姆林宫国立博物馆馆长加加林娜说:“目前,我们与两家中国博物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包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我们都曾在对方的博物馆内互办展览。近期我们的展览还将走进故宫博物院。此前我们在上海的展览观众反响很好,这确实令我们感到非常满意。同时也希望此次展览同样可以受到欢迎和关注。我相信,中俄博物馆之间加深交流将带来更多有益的成果。”上海博物馆党委副书记朱诚表示,“除了互办展览,未来中俄的博物馆之间还可以在文物保护、学术交流、人员互换等领域拓展合作。”

  据悉,上海博物馆与包括克里姆林宫国立博物馆在内的多个俄罗斯博物馆、美术馆有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早在2012年,克里姆林宫国立博物馆在上海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宝光璀璨:法贝热珠宝艺术展”;2015年双方再次携手举办了“盛世威仪:俄罗斯皇家军械珍藏展”,3个月内共有超过64万人参观展览。

  此次上海博物馆赴俄罗斯举办文物大展,使观众有机会近距离地欣赏到一场中国传统的文化盛宴,中俄文化在此交汇、碰撞,两国人民通过博物馆搭起的艺术之桥将更为贴近。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认为,“中俄两国固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对艺术与美的追求却是共通的。在昔日沙皇时代的宫殿里,透过橱窗内摆放的中国古代珍品,俄罗斯观众将真切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优雅与精致,探知中国故事的悠远内涵。”

  本次展览4月1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将持续到7月25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