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云山苍苍”徐龙森个展

时间:2018/6/17 17:18:26  来源:雅昌艺术网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18-05-25 - 2018-07-07
  展览城市:香港 - 香港
  展览机构:香港汉雅轩画廊
  展览地址:香港中环毕打街12号毕打行401室 (港铁中环站D出口)
  参展人员:徐龙森
  展览介绍

  在图像的时代,山水画被图像氾滥所淹没。有幸通过绘画史,山水画又被图像排列的方式,把“山水”这种体验世界的独特文化转化为图式,把图式遗留在歷史裡。正是由于图像的记忆,在世人心中印记了山水画的灵光,让现代人走进深山旷野时,仍不时可以赫然发现“山水”,知道山水别来无恙。徐龙森的绘画之所以让人振奋,就是让现代人重新看见山水。

  在山水画史中找到现代人的眼界,打开的不仅是歷史,而是属于今天的视角和体验。徐龙森的巨幅绘画让人无法迴避,出人意外的体积使山水的峻伟雄奇扑面而来,使人不得不与山水直面,引带出一连串山水画气象的词汇:雄奇、崇高、太古、洪荒等等。这种意境的山水画在今天能够新人耳目的话,那到底是何种山水?

  在今天“人类纪”的地理时期,这个提问可能应该改一个说法:山水画该如何绘画?人天的竞技除了导致地球失衡、生态剧变,最深刻的改变在于现代人对自然世界的态度。“山水”精神如果在今天有所作为的话,应该被理解为大自然向人世开启的宇宙讯息,是人与天共同完成的一种“境界”,或一种宇宙观,而“山水画”乃表述这种认识的技术。山水画的启示首先要对时空理解有所开导,从抽象的理性化时空回归另一种生命体验。

  对于世界的观察,源自西欧的现代科学的透视法一概以物理测量为準。从透视学走过来的现代艺术歷史虽然反覆革命,可是透视法的一个基本提问歷久不衰,这个提问是:我如何準确地观看世界?反观华夏的山水艺术,山水画的“远法”既是透视,但又不仅是空间关係。山水画所分析的乃人与天地的相对关係,着眼于人和天地如何彼此相赖而成为“意境”。从透视学反观山水画的“远法”,突出了山水精神所隐藏的提问,这个提问是:世界如何看我?“如何被看”的核心态度在于放下我执,尝试在真幻之外窥测天地之心。

  徐龙森的山水画以作品的体积发挥了“山大于人”的立场。他既以继承传统的笔墨手法来承接山水画的歷史,又把深藏民间记忆的山水图式还塬为当下感受。徐龙森的意愿是回归到五代北宋的精神为山水画张本,因为那是山水画成型的世代。技艺最初成熟的世代是体验与表述结合得最为融然的世代,是天地向画家透露山水画的世代。无论这天地透露的是崇高、苍茫、洪荒,还是成形之始的浑沌无象。

  观画人的悬想虽然异于画人,但对“会心”的要求乃是一致。徐龙森追求的境界企图从崇山之“高远”上窥太古。他作画的视角以“高远”统领叁远;笔墨偏重“墨法”,以墨为质,以水破墨。他把笔法隐于墨法,强调了造型的浑沌沈厚。山形的刻划不仗植披,不仗质感的皴刷,而侧重内部结体,墨染的走笔不显笔划,却带着雕塑家的结体手法。皴法的表面质感和笔画的灵动,都一致沈潜于山体的立体营造之下,所以这些山水画没有近观流连的细节,只有远观所见的宏大体积。画家层层累积的墨染有如走进山体内部构建,近看混沌一团,远观厚重静穆。

  如此的山高水长,远离人间烟火,山脉浮移在定型与未定型之间,实由崇高气象的遐想勾起出世之思。

  人民共和六十八年初秋写于香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