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九秩巨匠陈显栋薪火相传励后生

时间:2018/7/9 18:06:31  来源:江海子 新意象水墨

  真要感谢这微信时代,不然我怎么会与九秩高龄的台湾画家陈显栋老先生结缘?

  六月的一天,一位陌生人要求加我微信,说:“我是陈老!”当时我很纳闷儿,自称陈老的人当是何等人物?我微信一般不加陌生人,出于莫名的尊重(缘份啊!)我迟疑了一下还是加了。

  于是便有了一段交流:“郑老師你好!在群里我认为你的作品非常好,我十分喜歡,能否多传几幅让我饱饱眼福。”尊敬不如从命,我从手机图库中找了十多幅《海韵系列》一幅《谷音》发了过去。

  稍晌回到:“的确不凡,方向正确,是条成功之路”

  少时陈老发来他的作品图片,我眼前一亮。发来44幅油画作品。还有一篇文章“九十感怀~陈显栋”于是乎一口气看了下来。哦!九秩高龄,陈老!名固我当!画坛巨匠,独树一帜。

陈显栋诗象绘画作品

陈显栋诗象绘画作品

陈显栋诗象绘画作品

陈显栋诗象绘画作品

陈显栋诗象绘画作品

陈显栋诗象绘画作品

陈显栋诗象绘画作品

陈显栋诗象绘画作品

陈显栋诗象绘画作品

陈显栋诗象绘画作品

  陈老又发来几张艺术活动的照片,其中有我在艺术探索早期给我晓谕的原《美术》杂志社社长王仲。哦!世界太小了,我当即发了我“郑忠的艺术之路之十五——《美术》社长王仲的一句嘱咐”的链接。陈老阅后回复到:“郑老师,您的艺术之路非常感人,您的画己替您说話了”


台湾画家陈显栋(右二)在原《美术》出版社社长王仲(左二)画室作客

  我想陈老是一个以艺术为生命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大家,于是发了《谷音》《碣石》等六大系列的作品呈其请教,又灵机一动:“我七月在北京做水墨画的个展,请前辈为我写个序言。素昧平生,网上相遇,高山仰止,拜托!”

  陈老回到:“郑老师,看你的画恰似丈毌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好女婿,我特别喜歡碣石、極地系列的作品……寫序之事因我非藝評家且年邁体力、思維衰退此事恐難如願、深感抱歉、請体諒!”

  过了几天,我还是收到了老人家为我撰写的文章:

郑忠画展序

 陈显栋

 

  我与大陆艺术家郑忠先生未曾谋面,网上交流的机缘也是近日才开始。但第一次接触其意象水墨大作,就犹如触电般被深深吸引:画面气势恢宏,时而翻江倒海,时而韵律曼妙,令人荡气回肠。作品犹如盘古开天的现代版《山海经》图卷,亘古神话与现代情怀贯穿其中,华夏文明的基因文脉与世界审美潮流交织融汇,形成独具一格的郑氏意象水墨新风貌。

  画如其人,因画识人。初步了解郑君的艺途经历又让我找到了传奇之作与传奇之人的前因后果。他之前所有的磨难与坚守,探索与追求,教训与积累,都是今天成功的坚实铺垫,我对此深表钦佩。

  郑忠先生虽经历曲折,但毕竟喜逢盛世,他人至诚忠厚,因而得道多助,一路走来总是获得名师高人的悉心指导和鼎力相助。我赞羡他的鸿运,更景仰大陆

  画坛清明友善、活跃融洽的良好氛围。因为我也是一名受益者,多年来祖国亲人对我这位海外游子给予亲切的关怀和扶持,让我分享到同行的挚爱和大家庭的温暖。今受郑忠先生重托为其画展撰序,虽心力不逮,然盛情难却,谨草就小文一则奉上,以谢厚爱,并遥祝画展圆满成功!

                                        

2018年7月2日于台北

国际画坛巨匠九秩高龄台湾艺术家陈显栋先生肖像

  昨天收到了老人家寄来的画册,展卷拜读之际,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古人谓之“薪火相传”,网上萍水相逢,作品入其法眼,蒙其厚爱,以其九秩高龄秉烛为我作序。无功受禄,诚惶诚恐!情何以堪?

  感慨之余,兴之所致,草草成文,以飨众亲!中华文明绵绵不绝,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岂止乘凉哉?己弃五奔六之人如何有所作为给后来者作一点贡献与借鉴?在前人万世长存的山岭上有所突破?

  是吾辈之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使命!

  感谢陈老博大胸怀的滋润!

  感恩陈老的诲人不倦与谆谆告诫!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祝福陈老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怀

 

        陈显栋

 

  公元一九三零年农历九月五日,显栋出生在海南岛澄迈县文儒乡一个殷实的小康家族,以“安裕”(乳名)、“显栋”(学名)为陈家长孙命名,足见长辈对我的珍爱与期许。

  然而,童年仅有的那段安裕生活很快就被侵华日军的铁蹄碾个粉碎。战火中,难民小显栋跟着大人颠沛流离,四处逃难,初尝时世纷乱与人间苦难。

  日军投降,但内战又起。一九四九年夏,显栋年少气盛,因自幼痴迷美术而一时冲动报考国军担任部队文宣工作,谁知没几天就阴差阳错地搭上了开往台湾的海轮。这是海南解放的前夕,显栋十九岁,一个未及弱冠的高中学生。

  这一走,就是三十八个春秋。一九八七年八月,年近花甲的游子携妻带子还乡与双亲团聚,其时感慨万千,老泪纵横。此后我每年都回海南小住,说是画家乡山水,其实是在重温和补偿少年的恋乡之情。

  我十九岁因追寻艺术之梦而祇身到了台湾,至今算来正好一个甲子再添十年。其时我景仰中外多少大师巨匠,但仅把他们的成就和经验当作对本人的启迪和激励,一定要跑出他们的“射程”,跨越既有的藩篱,否则就没有你个人的艺术生命。我常以此自勉,矢志不移,直至花甲之年始初现微曦。此中之艰难困惑,一言难尽。

  传统艺术城府深厚,戒律森严,这对于我这样天性刚烈而情怀浪漫的艺术青年,无疑是一种煎熬和扼杀 。但在抽象艺术的无垠空间里,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天性,我用了大半生的实践来验证这一选择的可行性。

  寄情山水,神游天地,这种人性和情怀的适意抒发,构成了千古隽永的中华文化血脉,同时也是绘画艺术中有别于西方的丰厚滋养和基因优势。朋友说我画的是诗象画,很现代很超前,这可能是对画面的结构和形态而言。其实我并非刻意超越古人,而是力争有别于古人。我以一个现代人喜欢的别様的形式,回应对传统的理解与共鸣。

  画僧石涛在四百年前就发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求新呼唤,我们当代艺术家还有什么理由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呢?我有幸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何不充分利用其不断出现的新品种、新成果.从媒材变革入手,去开创崭新的视觉新天地呢?我的画室成了新媒材的实验所.每次的新发现都凝聚着二十年来的努力与艰辛。

  心灵可以天马行空,然画幅尺寸毕竞有限.因此,每一幅画都是一次浪漫而又审慎的情感与心智之旅。我作画通常是从一个来历不明的偶发性的视觉引子开始,由此展开丰富想象,去探寻最自然协调的形式语言,建构最鲜活新颖的画面。这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而是反复调整才构建而成。常常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张画,都是在这种追逐与邂逅的感奋中完成。我对作品的要求极其严格乃至苛刻,稍不满意就推倒重来,亲手毁掉的画作不计其数。

  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现代艺术风潮的激励,承蒙台湾现代艺术之父李仲生老师的指导,从一九五八年与同道共同创立”四海画会”那段时间开始,我的艺术命运就跟台湾——我的第二故乡紧密连结在一起,任何风浪未曾动摇过我的人生信念与艺术追求。我在那里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在那里一意孤行,寻求艺术真谛.并形成了个人鲜明独特的绘画风貌.同时,作为天涯游子,我时刻无法忘怀故乡海南的亲人,和这里的椰风海韵,乡村阡陌。这种思念与煎熬都一笔笔注入到我的画面,成为我唯一的精神寄托。

  所幸的是,在我临近花甲之年,在沉寂廿载后踌躇满志重返画坛之时,长期封锁的两岸人员往来终于开通了.这对于我来说又是一次命运的大转折。祖国的亲人对我的艺术倍加关怀,盛邀我多次回乡办画展,开讲座,交流技艺,聘请我为海南省美协顾问和多家艺术院校教授,之后还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作品连续五届入选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和全国美展。对于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耄耋老人和忠心耿耿的艺术信徒,这是莫大的荣耀和欣慰!

  这次面世的《陈显栋的诗象绘画》一书获中国著名艺评家王仲先生欣然命名,海南大学王家儒教授精心撰写,我倍感荣幸。王家儒教授在艺术创作、美术教育与理论研究方面均有骄人业绩,是海南美协学术研究的掌门人。我与王教授既是乡䣣,又是艺事上的忘年之交。他出于同行知音及乡亲情谊,以极其敏锐的艺术洞察力热切关注着我的诗象画探索,一直给予学术上的支持和帮助,并以此作为他对海南美术史研究的重点课题。我一贯重于艺术实践而疏于理论阐述,四年前王教授为我撰写此书,以系统梳理和总结我的艺术探索历程与成果,实现我这位海外游子感念与报答故土厚恩的的夙愿。四年来,王家儒教授在繁忙的艺术创作和公务活动之余,不辞辛劳收集整理资料,甚至抱恙奋笔,为此书倾注了大量心血。本书从学术定位到理论建构,从画家历程到作品赏析,从家国情怀到艺术修为等方面都有认真、翔实的论述,体现了作者深广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精到的治学功力。至于书中的不少过誉之词,我就权当作对我的呵护和鞭策而表示深深的敬意!本书在筹备过程中还得到柯兴发、林国华、吴源、叶子、王冕等家乡好友的鼎力支持与协助,在此也一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值此人生九秩将临之际,显栋谨以此书奉献给我的生母海南,养母台湾,和祖母、先祖母——伟大的中华民族,这是炎黄子孙的一份真挚的感激与祝福!

 

                                       公元二零零八年八月于琼州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