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Sina Art | 林明杰:发挥宝山地域特点优势,让艺术多元化

时间:2018/8/6 13:33:19  来源:Sina当代艺术国际

编者按:新浪当代艺术·国际,推出上海宝山的艺术与学术的系列回顾展览和论坛文献,在这个时候是非常及时的,因为我们正在讨论公共文化如何建设的问题,而作为公共文化的承接方——美术馆如何以创新的姿态来引领公共文化,这是需要地方政府的具体政策和美术馆以及机构和专家的具体实践。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从2012年开始就以“水+墨”为展题持续了6年,其间还有学术的个别展和高端论坛、高端讲座,并以出版物为文献成果。在今年的“水+墨:从新海派到当代艺术”的展览项目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继续以政策优势和与专家建立起来的信誉度再次建立了新的起点,并以“公共文化与美术馆创新”为论坛主题将这样的议题推向了社会化讨论,本次新浪当代艺术·国际专门将这样的文献系列呈现给公众,以期待有关公共文化政策与艺术学术建设话题上的广泛讨论。艺术激活宝山,宝山带动学术。

论坛嘉宾林明杰发言

  林明杰(新民晚报高级记者):本来我觉得宝山没什么艺术的,宝山只有钢铁厂和农村。马琳老师最早在宝山做当代艺术,我心里是觉得因为这里不要钱。这种方面的思路其实也是李超老师教我的。他说,你知道吗?民国的时候那些著名的艺术家为什么都生活在上海的某些地方。这些地方现在都是很高端的法租界,但是当时是上海最便宜的地方,法租界的边缘,便宜。艺术家穷,就住在边缘的地方。马琳老师当时搞当代艺术,如果南京路有这样大的空间说马琳老师你来这里做不要钱,甚至我贴你点钱,我想马琳老师不会到宝山来的。

  这就是经济规律造成的艺术发展,很多东西我们想得很美好,但是现实是变化超过计划的。宝山也没想到,他们本来造这个馆的名字是“民间艺术博览馆”,就是个万花筒,民间老太太绣花、织布这些杂七杂八的,我不是看不起这些,这些也是非遗,都汇聚在这里。开馆的时候我也来过,蛮好玩的,但是气质是两样的。但是慢慢地整个上海的城市变化让这座馆变了,这座馆就变成了当代艺术馆。

  形势在变化,我觉得包括学术界、艺术界或者政府,他们对于艺术的想法或者是规划其实也是要随着变化的,如果领导也是老脑筋,非要这里搞民间艺术,非要搞过去的剪纸、绣花,马琳老师的当代艺术也进不来,所以我们顺势而为,这才是英明。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外景

01

艺术发展要有压力

  宝山今天文化艺术发展方向就面临两个选择,第一、坚持自己过去的本土特色,农民文化、民间文化或者是工厂的工人业余文化生活,这也不是不好,也是有意思的。另外还有个机遇放在宝山面前,就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它在全世界的,这种艺术机遇是非常稀有的。在座的各位老师都知道,我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到了欧洲的城市、美国的纽约,我觉得缺少“刺激”,它已经很优雅了,有很多传统非常美好的,但是没有我们这里这么好玩。我们搞现代的“水墨”,传统的“水墨”会骂你,这些东西乱七八糟,拿水枪喷书法作品,大家一起骂。这其实非常好玩,这就是活力。比如说当代艺术,有人就反对当代艺术,这是垃圾,还戴大帽子,这就好玩。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艺术的发展就一定要有压力,一定要有困难。

  中国,我觉得这种生存环境就像当年的法国巴黎,法国巴黎新的印象派艺术诞生的时候是边缘化的艺术,主流圈莫奈不能进来。那么宝山这块地方不一样,说,不要紧,莫奈你们来,我们这里有的是地方,我们这里那么多的工厂,宝山的钢铁厂已经搬走了,这么大的地方你来,房租免费或者很便宜或者我们补贴,马琳老师来办展览我们帮助你,艺术就来了。塞纳河边的左岸就这样发生了,不可能在右岸,右岸全部是贵族,全部是贵族的皇宫,这些穷艺术家怎么可能在这里?

  艺术的发展跟人性有关系。你说皇宫里面的人家里收藏的是什么?达芬奇、提香、安格尔的东西等等,你们那些乱七八糟画出来的东西看不上,我家里有的是东西。但是左边不是,左边穷,左边都是烂工厂,艺术家在那里。等艺术家发展起来,新的资本家觉得这个挺好玩,我们趣味相投,大家一起捧场。到后来老贵族也觉得这挺好玩,我们也去附庸风雅一下。所以很多伟大的艺术潮流和艺术史的变化,其实它的发生并不是直接跟艺术有关,它跟人类的生存环境改变、新的技术诞生、新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改变会慢慢推动。

芝加哥艺术学院教授艾尔金斯与参展艺术家在“水+墨:从新海派到当代”展览现场

  今天上海82个美术馆看上去很好,但是有个大问题,刚才张老师也说到“同质化”的问题,看来看去真的要看吐了。为什么会这样?当然有种思维的原因,我们美术馆的主办者思想的原因,还有就是我觉得整个艺术主流太单一化。看起来我们天天在骂美协,但是学院里的在座各位教授都是美协的成员或者是美协的领导。在外面所谓搞当代艺术的,他们说不要加入美协,但是他们拼命想进入学院,希望马上得到你们的认可,他的作品一出现马上自己贴标签,说自己很学术。这样的话就一定会同质化,我觉得一个好的、有活力的艺术生态圈应该是各种艺术力量汇聚点,大家共同在这里生存,互不干扰、相互竞争、和平共处。相互看不起,没关系的,各干各的。宝山这么大,完全应该这样干。

  上海有那么多的艺术家,我觉得缺乏点燃他们的机遇,很多艺术家都是自己关在自己的小房间里自己画,有条件的房子大一点,没条件的房子小一点,再不行在外面租个小房子。但是宝山那么大,它可以汇聚很多新艺术家。比如说你画国画,过去我们的国画艺术家家里很小,把床板翻过来白天也能在上面画画。但是从事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的,他们没有好的空间、大的空间真的不行,而且这些艺术家创作更多地是带有实践性和启迪性的,我们在探索30年以后的人类的需求,他们活得过这30年吗?如果社会没有给他们一个支撑的环境,我觉得他们要坚持30年其实很难。

02

艺术原创的生态性

  我觉得宝山这样大的地方,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也是个港口城市,它的定位应该是国际化大港口城市,当然也是个在置换产业的工业基地。它其实是可以给艺术家很多机遇的,也是个可以成为上海新艺术原创力的发祥地。

  所以真正的美术馆要兴盛,离不开艺术原创的生态。美术馆说得难听点就是菜市场,如果没有农民种地、没有艺术家创造艺术,艺术家创造艺术的条件很差,种地的土地很贫瘠,那菜市场里卖什么?我觉得上海真的很难得有宝山这样的,市中心已经不太可能了,其它偏远的地方要么直接是农村。因为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是离不开工业背景的,离不开现代科技背景的,而宝山正是这样的地方,刚好它可以置办这样巨大的空间,同时又是国际港口,这种机遇是极其难的。我们今天坐在这里,可能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机遇和魅力,所以我们才一起探讨。

(未完待续)

论坛纪要整理|周美珍

      实习编辑|魏佳琦

新浪当代艺术·国际 工作团队

总策划:王南溟

艺术总监:马琳

主编:陈晓峰

责任主编:张长收

编辑:李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