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后生命|CHAO夜间博物馆:来一场超嗨的奇幻之夜

时间:2018/9/16 10:54:03  来源:新浪收藏

  CHAO夜间博物馆 | 后生命 / POST - LIFE

  2018年9月7日19:00-9月8日1:00,CHAO成功推出一个全新概念——“夜间博物馆”。这是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超级嗨的奇幻之夜。形式多样的新奇新媒体艺术表演探索后生命的奥秘。



  “夜间博物馆”预见性地开创出一种全新的夜间派对形式。它挪用了博物馆的抽象性概念,让各种属于文化艺术方面的元素,在一种具有充满活力的动感氛围里得到与众不同的展现。

  我们设想,当某些娱乐形式已经走向经典的同时是否还会有更多尚未被定义的新奇事物丞待出现?这一畅想刺激着作为生活于北京的都市人在工作之余可能具有的共通性需求,即是在CHAO的全体验式艺术空间里,打造一种使众人带有强烈归属感的文化活动体验。

  音乐、戏剧、舞蹈等所有涉足于艺术领域的展现形式都将会被不间歇地融入到“夜间博物馆”的美妙时刻里。它会场场出新,绝不会使你感到一丝审美疲劳。你只需参与,带着好奇和热情,享受京城最好的夜晚。





  CHAO夜间博物馆联手BMAB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以“后生命”为主题展开,多领域新媒体艺术家与观众共同打造一场艺术狂欢夜,沉浸在“后生命”的氛围中,共同体验在生物基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在日渐受到关注的后人类理论语境中,“生命”这一古老概念的拓展和延伸,以及人在与地球上其他物种共处时,处于“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潮中的微妙变化。

  活动通过一系列视听演出,从“数据生命”、“机械生命”、“合成生命”三个维度,以算法中的虚拟生命、基于机械构架的仿生生命,以及作为介于生命定义模糊边界的合成生命全方位阐释“后生命”的意义。作品类型包括但不局限于动态影像、互动装置、沉浸式艺术、生物艺术、机械装置、声音视觉、 网络艺术、声音艺术和混合媒介等。

  关于后生命



  20世纪50年代左右,DNA的出现以及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的阐释,开始了人们对于自身和其他物种的自我理解之旅:所有物种的生命复制和繁衍都是通过DNA完成的。而21世纪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其中包括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克隆以及最近非常火热的话题——基因编辑等科学发现对于理解生命的巩固又起了很大的作用。

  DNA作为分子生物学的学科基础,在打破人类中心主义论调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以“普遍生命力”为中心的平等主义。我们是否具有勇气将作为万物尺度的“人”真正去中心化,这是我们在后人类语境下,综合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个思想学科所需要思考的“生命”含义。

  展出作品

  向亨克· 巴丁斯演进致敬

  A Tribute to Henk Badings。 Evolution


“向亨克· 巴丁斯演进致敬”by Emma Nilsson and Emil Schult

  该作品由艺术家亨克· 巴丁斯于20世纪60年代利用早期的电子设备完成构思。多年来,这些早期的电子设备已经仿真成数字化形式,通过便携设备被人广泛使用。艺术家将古老的录音与现场表演相融合,将这一时期的发展呈现给大众。他们使用最早的电子乐器之一,特雷门琴做中间乐器,配合平板和电脑进行演奏。


“向亨克· 巴丁斯演进致敬”by Emma Nilsson and Emil Schult


埃米尔·舒尔特、艾玛·尼尔森、Emil Schult and Emma Nilsson 

  艺术家艾玛·尼尔森和埃米尔·舒尔特从强化人类的视角研究电子音乐和艺术的发展。以视听片段展示研究成果,将考古发现与未来的认知相结合。

  肢体控制基础

  Limb Control Fundamentals


“肢体控制基础”by Michaela Davies

  通过研究存在于所有音乐表演中的教导执行和自由阐释之间的阈限空间,一个结构化即兴创作环境被创造出来,在这里表演者的动作由发送到她的肌肉的电击决定,迫使她的肢体不由自主地发出动作。电击肌肉刺激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为探索技术与现场表演之间的接口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式,并提出了创作机构在音乐创作中的问题。


米凯拉·戴维斯 Michaela Davies 

  Michaela Davies是一位艺术家、音乐家和心理学家,从事声音、表演、装置和影像创作。艺术实践旨在探索人类身心主体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音乐表演的语境下,障碍会怎样改变个体的发展轨迹和创新成绩。

  自愈功能

  Self - healing Function




“自愈功能”by 许毅博

  科技的发展引发工业革命,在1960-1970年众多领域的革命性进步导致了人们对人与机器之间关系的新的觉醒,这种觉醒也导致了人类传统价值观的分裂。弥合这裂缝的过程则需要不断平衡人与机器,人与科技的关系。艺术家许毅博想引用1942年,阿西莫夫在短篇小说“Runaround”(《环舞》)中首次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这个动机来作为主题展览的结尾。因为在我们尚未知晓未来将如何发展之时,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可能制定引导我们进入未来的规则。


许毅博

  许毅博,2005-2010: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得学士学位。2012-2015: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媒体装置雕塑研究方向,获文学硕士学位。2015-2017: 纽约阿尔弗雷德艺术与设计学院电子综合艺术系,获 MFA 艺术硕士学位。 2018年今:韩国京畿大学国际艺术博士在读。

  一般话题

  Topoi Koinoi


“一般话题”by Thomas Smith

  “Topoi Koinoi”的名字取自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其中诸如恐惧、友谊、仇恨、愤怒、羞耻、善良、嫉妒等一般性的修辞主题被称为 topoi koinoi,即“一般话题”。在这件作品中,一般话题的概念被转置于物理、基础设施和计算领域。2000 多张飞速滚动图像描绘了生活中常见的基础设施元素:设备、物件、技术、道路、门廊、管道、信用卡、以太网电缆、集装箱船、音频文件 —— 这些都是被运输、传输和搬动的对象,目的是支持我们这个极度细化却又矛盾依存的社会。


托马斯·史密斯 Thomas Smith

  托马斯·史密斯是居住在墨尔本的音乐家、艺术家和策展人,自2009年以来一直从事声音、音乐和视觉艺术的综合创作。他的艺术实践包括表演和影像作品、电子音乐、声音设计、作曲和策展项目。托马斯主要探索“通用”这一概念所具有的专制和诗学,侧重研究在后数字环境中产生大众美学的内在策略。

  身体脉冲


“身体脉冲”by 邱宇

  现场采集人体不同部位的声音和生物电信息,转换成控制信号调模拟制合成器和现场声音控制参数,同时用不同信号波形可视化合成现场影像。形成一个身体,机械和电子数据转换与调制系统,一个以人体为基础驱动源的声画现场的演出。


邱宇

  邱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微博)数码媒体工作室。从事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和研究。

  数据擦除

  Data Erasure


“数据擦除”by  Kynan Tan

  《数据擦除》(Data Erasure) 用电脑合成的方法模拟了电脑硬盘在传送带上被慢慢压碎的情景。这件作品深入探讨了数据的双重性质——实质性和短暂性。在现代的计算机生活中,飞速流动的数据可能会在瞬间丢失,也可能被公司和政府永久地存档和维护。这一模拟情景体现了介于伪照相写实主义和虚拟超现实主义之间的美学。


奇楠·唐 Kynan Tan

  奇楠·唐(Kynan Tan)是一位热衷于网络、数据、关联性和数字控制系统的艺术家,并通过创作数字衍生的艺术作品来探索这些领域。他的作品涉及数字美学、代码和数据,形式多样,有多频视听表演,也有装置、雕塑、声音以及数据处理和材料的3D模拟。

  low resolution wave




4 Channels Club演出现场


马尧


刘莎

  4 Channels Club(肆通道倶楽部)由独立音乐人马尧于2015年创立,是使用任天堂八位游戏机硬件进行创作的Chiptune / 8-BIT电子音乐计划。4 Channels Club一直致力于开发游戏机硬件芯片发声的多样性以及拓展不同音乐类型之间的边界,艺术家依据游戏机硬件音频芯片的基础单波特征进行再创作,依托演出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视听体验。新媒体视觉艺术家刘莎于2018年加入此计划。

  现场一览






































BMAB总策展人宋协伟教授


BMAB策展人费俊教授









  关于BMAB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

  2018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BMAB2018) 将于2018年9月5日至9月24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双年展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联合承办。作为一个推动艺术与科技交叉实验的国际学术平台,围绕“后生命”这一主题,本届双年展由六大模块组成:包括主题展览、实验空间、超链接展、试听演出、主题论坛、工作坊六大模块。将集中呈现艺术家在艺术与科技领域的跨学科艺术实验,并触发艺术家、设计师、科学家和理论家之间的深入探讨。

  关于CHAO艺术中心



  CHAO艺术中心是一所综合型艺术机构,它以“无界艺术空间”的概念,汇入各种艺术形式,成为中国首家大型全体验式艺术展演中心。

  CHAO艺术中心致力于打破疆界,面向当代任何优秀的艺术形式提供更具表现力的展演平台,使那些真正的艺术家及创意领袖们能够理所当然地站到时代的最前列。

  中心通过策划和组织多元的文化交流活动,集合当代艺术、电影、音乐、戏剧、舞蹈、写作、时尚、设计以及建筑等各界最具创造力的思想和形式,推动当代中国新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心还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与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术机构、文化基金会、美术馆、电影节、音乐节、戏剧节、艺术博览会等建立网络化互动,并参与多极文化合作,制造和提升中国当代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中心将同时建构专业的文化服务体系,公共艺术、工作坊及教育的创新模式,积极促进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生活的连接。

  中心倡导无疆界创意理念,以开放的姿态全方位地迎接各界优秀人士,共同参与融合、延展以及创造最具时代风貌的文化与艺术。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