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雅昌快讯】张方白个展“凝固”启幕:阳刚气概自“鹰”起

时间:2018/10/16 12:20:31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彭菲 著 2018.10.14

  张方白个展“凝固” 展览开幕现场

  艺术家张方白

  10月14日,艺术家张方白个展“凝固”在上海奥赛画廊举办。此次展览延续了艺术家在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的同名个展,呈现其不同时期创作的油画与水墨作品,包括《Solidification No.7》《Stand No.3 》《Sky No.3》《Tower No.1》等作品均悉数展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是批评家、策展人陈孝信。

  批评家、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陈孝信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江乃兵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主编张晓凌致辞

  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科布伦茨)馆长、德国美术馆博物馆协会主席、博士贝阿特·莱芬莎特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余丁致辞

  原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终身教授、艺术家周长江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郑文 代诸迪先生致辞

 

  奥赛画廊董事长蔡彭城致辞

  这场展览吸引来自各界嘉宾的关注,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批评家、策展人陈孝信,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主编张晓凌,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科布伦茨)馆长、德国美术馆博物馆协会主席、博士贝阿特·莱芬莎特,中华艺术宫馆长、艺术家李磊,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余丁,原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终身教授、艺术家周长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批评家、策展人彭锋,上海保利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蔡元达,上海作家协会作家、评论家吴亮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中心主任、教授、批评家、策展人李晓峰,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谭根雄,艺术家孙良,《新民周刊》前社长、总编、《财富堂》杂志创办人,艺评家丁曦林,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艺术家刘曼文,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博士、批评家、策展人邱敏,原北京当代艺术馆馆长、艺术家吴震寰,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江乃兵,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郑文,原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水墨家陈心懋,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综合系主任、艺术家王凯,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书法系主任、艺术家蔡广斌,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综合系副主任、雕塑家王曜,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熊瑛,学者、艺术家顾凯军,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策展部主任、策展人林书传,德国波鸿艺术学院教授、策展人、博士杨起,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水墨画家王春杰,奥赛画廊董事长蔡彭城,奥赛画廊总经理、艺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蔡瑾,上海艺仓美术馆馆长张熹,原上海画家村村长刘钢,上海莫干山50号“为”空间主任吴晓申,上海新美术馆执行馆长王可,南京98艺术空间经理杨东,艺术家葛震、姚锦发、张旭波、覃世荣、俞中保、王天德、葛晓纯,水墨画家喻潇芳,湖南美仑美术馆陈荣义,人美社编辑左篠臻、胡晓航,上海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丁设,上海器度画廊创始人董啸等。

  张方白个展“凝固” 展览现场

  张方白生于湖南衡阳,1981年毕业于湖南艺术学校舞美系,199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央美毕业后,艺术家先后在多所高校任教,现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创作上,张方白坚持探索。雄鹰、男人体与塔是他最主要几个系列,而它们不仅反映艺术家丰富的艺术实践,也与其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息息相关。

  张方白《实在之一》 布面油画 1991年

  张方白的画,无论尺幅大小,均尽显孤高、阳刚的雄健之气。它像一颗种子,从萌芽之初,就渗入艺术家的创作生命。1991年,刚从央美毕业的张方白首次在央美画廊举办个展,展示“实在”和“空鸣”系列。其中,《实在之一》充斥着各种“似人而非”的符号,勾勒的线条好似寥寥数笔,却不断在其之上叠加与修改,每一笔都是一份孤独和寂寥。“现实的隔阂,使我比较沉浸在个体的灵魂中。”张方白曾如此解释。

  《鹰1号》 布面油画  80*60cm 1996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张方白的“鹰”更是如此。中国文化里,鹰总是与力量相提,所谓“展翅雄鹰”之风。不过,张方白的鹰更显粗粝。约是1996年,张方白开始画鹰。起初,艺术家保留了相对具象描绘——他用浓郁的褐黑色表现或饱满或嶙峋的身体、羽毛与尖锐的喙,连标本架和标本都在作品中得以体现。渐渐地,他尝试了大画,同时逐步消解了鹰的形象,最终使其在具象与抽象的边界中,自由游走。

  “在审美上,我一直比较喜欢粗犷有力的东西。这可能跟我们那一代人那种英雄主义情节有关。那个时代的美学,比较侧重于朴实、力量的东西,这可能跟个人气质也有关系,好像我一直能对这种东西产生共鸣和热情。我的出生地——湖南是一个血与火的省份,它总会有一种对力量天然的感受。”在一次采访中,张方白曾坦率表达自己审美偏好。这种“朴实与力量”感成为艺术家真正的“符号”——尤其是,当观众无法辨别他画的到底为何物时,这种粗粝质感和背后透露出的品质更显直观。

  《凝固 No.7》 150×250cm 布面油画 2012年

  《天空 No.3》 200cmx30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Ink Eagle No.5 》 150cmx100cm 布上油画 2014

  以2012年的作品《凝固 No.7》为例,艺术家似乎已弱化对鹰本身形象上的描绘,而傲然孑孓之气仍直面扑来。此外,自2000年后,张方白完成了不少大画,最大尺幅约在250cm x 300cm,更显磅礴。“悲剧英雄的鹰”,陈孝信如此总结张方白的“鹰”。

  “精神层面上,‘鹰’和‘塔’都承载着深刻的悲剧意蕴,艺术家又以冷峻而凝重的笔触极大地加深了这种意蕴。另一方面,它们又都具有了大生命的壮美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二者合一,铸就成了现代中国人的标志性精神符号。”陈孝信撰文评价。

  “人体系列”《男人体之一》油画 120x90cm 1997年

  “人体系列”《女人体之一》布面油画 160x180cm 2000年

  除鹰之外,张方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尝试“人体”系列。在这一系列中,他将中国画的大写意与西方的表现主义结合起来,表现出更肆意的阳刚之气。

  这股蓄势喷发的气焰,与张方白的创作手法、所用工具都有紧密的关系。据悉,画面中那粗黑的线条,都是他“用秃笔压进画面的”;而艺术家所使用的特殊材料粽丝,则在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质感。“我用的材料很简朴,用的是油画颜料。油画颜料具备一种丰富性,也很朴实,我会在布上做一个底直接画,然后不断的改。我还用一些棕,就是类似亚麻的一种材料。这种棕是我在南方看到的,使用也很简单,粘上就行,它不会起霉,也不会掉。”张方白曾对此详细解释过。

  《南山塔之一》布面油画 150x120cm 2004年

  《南山塔之二》布面油画 200x160cm 2005年

  《塔 No.1》200×100cm 纸上水墨2015

  “塔”是张方白自2004年开始创作的系列。艺术家曾说,想“画一张塔来纪念自己的母亲。相比他的鹰,塔在形象上更简洁而质朴,大粗笔的线条,浓重地勾勒着塔的物质形态,也描绘了对生命的祭奠。与鹰异曲同工的是,塔也隐喻着“男性雄风”。“尤其是那些像是要刺破长空的一把把利剑式的塔尖,象征着男性的坚不可摧的进攻性特征。”陈孝信对“塔”系列评价道。

  《玫瑰》纸本油画 1998年 80x60cm

  无论是鹰、人体和塔,还是静物、风景或抽象符号,张方白的作品都透露着阳刚精神,而它随着岁月,“凝固”至艺术家的创作血液。

  据悉,展览持续至11月15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