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物质化”刘鸣个展在上海亦安画廊展出

时间:2003/11/12 11:27:03  

  展期:2003年11月7日-2003年11月18日

  酒会:2003年11月7日 18:00-21:00

  地址:东大名路713号5楼

  寂寥而疏离的“静物城市”

  栗宪庭

  80年代后期,正值中国的现代艺术运动轰轰烈烈的时候,一些艺术家一反这个运动以文化和哲学为创作动力的倾向,而着力于探索各种物质材料之间所形成的不同感觉。刘鸣在这些艺术家中,显得特别突出,他以纸为媒材,或把各种纸张经过拼帖,尤其是使用了中国的宣纸,由于纸张的质地不同,使作品在细腻的温情中显示出一种平和与淡淡的距离感。有时他把一个铁丝框拼帖在纸中,在纸上留下一些锈迹,作品中因此有了一些时间的因素,增强了距离的感觉。看他那时的作品,象看中国的古典的诗词和中国文人的山水画,在宁静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郁和距离感,也许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他成长中的精神营养,也许最重要的是他的个性,与这种平淡和忧郁的中国古典艺术有一种默契。所以,他的作品在当时轰轰烈烈的艺术界中,有一种游离其外的感觉,同时又显示出一种卓然独立。

  90年代初,刘鸣到了法国,曾几易画风,好象都没有找到感觉,当1998年初我再次到巴黎时,正好看到他的这批作品,我立刻被他的作品所打动。我想打动我的依然是他的作品中那种“距离感”。在这批作品中,刘鸣选取的大都是一些全世界到处都可以看到的标准化的单调、呆板、冷漠的公寓楼房,而且每栋楼房或者其它他现代建筑中都有篮球架,刘鸣把这些城市风景叫做“静物”,他说“法语中静物的字面上看是‘死自然’,自然死了”,“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自然的,人造的世界里”。人是自然之子,但人在文明的进程中同时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第二手现实,它无形成为一道高高的屏障,不但阻隔了人与自然的亲情,也阻隔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住进高楼公寓,十年不知邻居是谁;电话和网络的出现,我们几乎萎缩了与朋友见面的愿望和见不到亲切的手写体的信件……。也许,刘鸣离开中国这个依然以人情为生的社会,在高度现代化的西方,更加体会到内心的孤独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因此,我们毋宁把刘鸣作品中的那些没有表情的楼房,孤零零的篮球架、空荡荡的篮球场,看作是他内心所体会到的这个生存环境的凄清、寂寥和冷漠的意象。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楼房、篮球场和其他物体一律处理成没有任何生气的在灰色,而且排斥任何的笔触、绘画性和形式感,以避免给画面带来丝毫的热情,而且,其中最重要的语言因素是,在他完成画面的绘制过程后,他使用丝网滚子在整个画面上罩上一层薄薄的单色,使这个静物般的城市,在人们的眼中象“雾里看花”,象隔着一层类似塑料薄膜一般的屏障,失去了一种亲切感,这就是我说的“距离感”——人的生存环境同时成为与人有距离感的环境。

  当然,刘鸣的作品应该属于西方形而上画派和超现实主义这条语言线索,但是,由于长期的现实的磨难,使中国人所形成的忍耐和含蓄的性格,或者确切地说,由于刘鸣个性的平和、细腻,也使他在吸收西方艺术时,较少象西方形而上和超现实主义作品那种把现实物象作过大的肢解和强烈、荒诞的处理,而更倾向把现实物象作陌生化的处理,以适应他的含蓄、细腻和伤感的情怀,所以,他的作品虽给人以荒诞和距离感,但没有躁动和的刺激感,只有一种淡淡的凄清和轻轻叹息般的伤感。就此而言,我们通过的刘鸣作品找到了中国的当代艺术与中国传统人艺术的一点联系。(Tom)





“紫禁城” 1998 摄影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