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苦行僧”般的修炼与点铸:金汤——陈明强个展中央美院开幕

时间:2018/12/7 10:59:38  来源:艺术中国

展览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金汤”,此处意指金属液体,从固体形态高温融化,再通过点铸包裹赋予废旧现成品新的外貌,于冷却后重现另一番固态造型——这一转化过程融入了时间、温度、行动与人的精神倾注,在光电的闪烁和高温面前,不断重复累积,如同“苦行僧”一般修炼,悟道。2018年12月3日,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青年艺术教师陈明强个展在校史馆西厅开幕,即以“金汤”为题,呈现了其任教五年来创作的约16个系列的40余件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作品《金枝》

  铁矿石、手推车、老铁锅、防护窗残片、金属铁栏、钢板废料、角铁......陈明强用电焊工艺“赋彩”于这些废旧的现成品和天然矿物,将其点焊包裹从而转化成新的造型载体,颇具“点石成金”的意味。在这一过程中,由一点开始,不断累加,陈明强不但释放了自己的感知,也打开了“现成品”,让其从局部开始生长,渐渐与之合二为一。统观整个过程,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呼喊,也是对所处环境的一种隐喻。

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吕胜中教授感慨到:“真艺术!”

  

展览开幕仪式现场

  “真艺术!”开幕式上,本次展览学术主持吕胜中教授发自肺腑的用这三个字给予陈明强的作品高度评价。“陈明强不是为了展览而做艺术,他的作品是自己身体和精神的需要,这种排除功利、发自内心的创作是最闪光的。不同于那些明星式的艺术家奔波于各大开幕式和展览,陈明强的艺术源自自身的冲动,他做的是自我,做的是对当下的感受。”吕胜中教授同时强调,当一个艺术家在大学任职,他也面临着艺术家和教师身份的平衡,如何面对这种转折和冲击,与之和解并面对,是对青年教师的又一挑战。“而我们从陈明强的作品和行动中似乎找到了答案,他低调而默默耕耘,但他的展览却值得我们追问和细细解读,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展览。”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教授致辞

正如吕胜中教授所言,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展览,一定是一次承载着精神力量的爆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教授在开幕式上表示,“从陈明强的毕业展到今天的个展,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气质。这些作品已经不再停留于形态的表面,它们让人生出一股油然的敬意。”“对金属艺术的探索似乎已经穷尽,而陈明强拓展了新的可能,他一点点的焊造叠加,在铸造新的视觉面貌同时,更融入了自我精神的历练和投射,这种语言转换非常值得肯定,也可以无限放大。”

陈明强作品

本次展览策展人刘礼宾致辞

  诚然,这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从最开始运用金属和矿石转化为一个再造物的探索,到社会介入的一系列作品,陈明强终于在此次展览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创作语言和方式。他基于日常和现成品,发掘旧物本身承载的情感和温度 ,并将自己的感受和体悟在不断重复的点铸过程中融入其中。正如策展人刘礼宾所言:“把自己视为‘造物主’,把自己视为‘通道’,这是两类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创作方式也不相同。陈明强近期创作显然是后者。‘造物主’无中生有,而‘通道’艺术家借力打力。”

展览现场

驻足作品前的观众

实验艺术学院张国龙教授致辞

  实验艺术学院张国龙教授用“稳,准,狠”三个字概括了陈明强作品给人留下的印象:“稳,是他一步步探索出了这样一种创作语言;准,是这种点焊式的工作方式和他本人的性格高度衔接而契合;狠,是展览和作品呈现的张力和力道。”“从本科时期触类旁通的学业积累,到研究生期间出类拔萃的专业素养,直至留校任教以来角色转换后的教学相长,陈明强的成长一直踏实而坚定,希望他越走越好!”张国龙教授由衷祝贺到。

艺术家陈明强致答谢词

作品细节

  陈明强用“点石成金”的方式操持着电焊与铁矿的碰触,将“铁杵磨针”的意志注入他的艺术实践,从而实现了其“固若金汤”的完整的艺术语言探索。在艰难跋涉中开辟思路,用时间和行动的叠加,为精神而塑形。毫不夸张的讲,他正在以一种“尽精微”的方式耕耘,利用大量的零碎时间把自己也“融”与“焊”在了他的作品中。

艺术家陈明强接受艺术中国专访

  艺术中国:为何选择现成品,尤其是废旧物作为点焊和包裹的对象?

  陈明强:我在实验艺术学院有开设《现成品的艺术运用》这门课程,所以对现成品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这些属性如何艺术得呈现创作理念,是我这些年教学过程中一直在琢磨的。废弃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本身给我一些伤感的感觉,它们曾经服务于某种目的,因种种原因而被抛弃。而我选择用不锈钢电焊条——这种价格比废弃品高十几倍的材料,并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包裹一个廉价的锈迹斑驳的废弃品,这一创作过程有一种拯救的仪式感。

  在一些的创作中,我会考虑形式审美的问题,重新设计一个图案或造型。但当我在废品回收站遇到一些现成的金属物件时,它自带的造型美感和其历经岁月所蕴藏的故事反而让我更加感动。它们的造型逻辑,更多是来自于实用型的目的,它的比例和构成往往更加巧妙,有一种普世的智慧在里面。所以用不锈钢焊条对现成的金属废弃物进包裹,这种创作是“随形”的,就是依从它现有的造型曲线而创作。有时候,我会有一种困境,就是“精心设计”出来的东西往往会觉得很刻意而不够自然,而现在金属废弃物这种偶然性,所带来的造型的契合性,反而会给我带来惊喜,这样的相遇也是一种缘分。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中国:展厅里的所有材料都与铁矿相关,为什么对金属情有独钟?

  陈明强:金属,尤其铁这种黑色金属,给人是一种冰冷的感觉。它在人类历史中一直是征服的工具,坚硬有力,有属于它的冷兵器时代。但在做作品的时候,我反倒发现它脆而易断,这种辩证的特性很有趣。同时,一方面由于其可锻造武器,它成为一种欲望的象征,但另一方面,它的金属色泽更具有一种无色的灰墨倾向,所以它其实是最没有欲望,或者说是对欲望克制的一种颜色,这也让我觉得很特别。在血液中有铁元素,血液本身也有种铁锈味儿,所以它和人自身的那种生命能量的关联也让我着迷。

展览现场

策展人刘礼宾接受艺术中国专访

  艺术中国:点焊不同于浇铸,它是一点点的积累和熬奋,为何选择这种耗时又耗力的方式进行创作?这种动作的重复,是否也是一种减压和发泄?

  陈明强:是的,点焊确实是我在工作之余的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很多人都是通过劳作来排压的,金属焊接是很耗精气神的,我在这样重复的劳作过程中,可以慢慢消解自己内心的负面能量,这是一种和解也是一种疗愈——与自己,与当下。电焊过程中的那种间断性的闪光经常带来幻觉,而这种幻觉具有多巴胺性质,而它会让你感觉仿若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限制和自由,理想与现实,现世与隔世,艺术家和教师身份......所有这些因素都是相互的,而点焊的过程,火光闪烁,虽然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融入了我的气息与精力,使我在消耗体能的同时反而能有更多时间反复在内心化解一些问题。而做作品,是一个契机,就如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书中所说的金枝一样,是一个与自然,与世界对话的媒介。

展览现场,驻足作品前的吕胜中先生

陈明强的手稿,记录了他的诗歌、灵感随想、采购原材料的账务、孩子及生活的点滴

  艺术中国:作为任职实验艺术学院的教师,您如何看待实验艺术这门学科,什么才是它最重要的?

  陈明强:实验艺术强调探索精神,对自身的不断挖掘和了解——创作的原初点应该是自己的精神内核。

  编者按:我们说,当一个人找到适合其自身的艺术语言时,他(她)就可能成为了一个艺术家。而他(她)的作品中浇灌融入着闪烁的个人精神时,他(她)就具有了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的潜质。累积式的创作方式不同于一蹴而就的灵感火花,陈明强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承载着自身探索与磨砺的意义。他通过这种“尽精微”的劳作方式找到了将自己的个人状态转换为艺术语言的途径,希望这位年轻而优秀的艺术家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越走越好。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12日。(图文/付朗)


陈明强为嘉宾签字赠送画册

张国龙教授接受艺术中国专访

展览现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