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北齐高洋墓大门吏俑

时间:2018/12/14 19:43:21  来源:收藏快报 砾华/河北石家庄

  南北朝时期,陶俑是官僚贵族阶层墓葬中主要的随葬品,陶俑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可观。尤其北朝陶俑,在继承前代陶塑工艺精华的基础上,受到外来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不但内容丰富,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这一时期的陶俑,尤其注重对人物表情的刻画,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1987年,河北磁县湾漳村北齐皇帝高洋墓出土陶俑1600余件。随葬墓中的这一庞大陶俑群,生动反映了当时的仪卫、丧葬制度和社会生活、服饰等状况。其中,两件高达1.42米的大型门吏俑,属于北朝墓葬中首次发现的陶俑类型,其中一件正在河北博物院“北朝壁画”陈列展出。

  “门吏”是古代一个职位,即“看门人”的意思,要么看城门,要么看衙门,总之都是很小的官,故被称为“吏”。北齐高洋墓出土两件大门吏俑之后,其他地方也有类似陶俑出土,完整者皆为一对。2006年1月,陕西省考古所文物工作者在西安市南郊清理发掘了一座南北朝墓葬,墓主为1500多年前称雄于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柔然族贵胄,该墓就随葬有一对硕大的门吏俑。其中较为完整的一件,高约96厘米。可以说,这件门吏俑,除身高略低一些之外,无论形貌气质,还是穿着打扮,都与北齐高洋墓出土的那对门吏俑极其相似。由此可见,成双成对的“大门吏俑”,是北朝贵族墓中较为常见的随葬品,反映了墓葬的时代特色。

  北齐是北朝时期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朝代。北齐陶俑受佛教造像的影响,人物特征饱满自然。同大门吏俑一样,高洋墓出土的1600余件陶俑,无不面容清秀,仪态端庄,以适当夸张和大体写实的手法相结合,追求一种宁静而含蓄的美。考古发现证明,北方出土的北齐时期陶俑,以三个地区为代表,一是邺城地区,二是晋阳地区,三是山东地区。而高洋墓陶俑,无疑代表了邺城陶俑的最高水平,以所谓“秀骨清像”式造型,与晋阳、山东北齐陶俑的“浑圆浓郁”形成鲜明对比,北齐高洋墓这件大门吏俑,就是这一时代特色的集中体现。走进河北博物院“北朝壁画”陈列厅,第一眼就会看到这件陶俑(见图)。“他”头戴平巾帻,身穿朱红色交领宽袖衣,外罩裲裆衫,头略低垂,双手拱于胸前。有意思的是,其陶胎虽为灰黑色砂质粘土,素烧后又在表面施以白粉,因此,俑的“皮肤”看上去十分光洁白皙。有人说,中国魏晋南北朝是美男辈出的时代。这还真不是戏言,翻翻史书,你会发现当时的美男真是多如牛毛,“天下第一美男”之称的潘安,就诞生于此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男子有三个标准:一是身材高挑,二是面白如玉,三是衣着飘逸——大文吏俑可谓条条相符。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朝代更迭频繁,从皇帝到贫民都在感叹时光短暂。身处乱世的人们,因为朝不保夕而放任性情,以致审美压倒了伦理。这一时期,对人的关注与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他们不但狂热追求感观美,更追求心灵的自由、人性的自在和个性的张扬。所谓“魏晋风流”,在中国古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这一时期的陶俑,也无一例外地打上时代烙印,被塑造成形象唯美、面带微笑的样貌。创作者似乎希望借此忘掉现实中的烦恼与痛苦。当我们与之相对,也会感觉到一种明媚温暖的气息,熠熠生辉,直达心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