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陈如冬:向传统深处挺进

时间:2018/12/21 10:55:39  来源:倪 熊

无问路东西 35×46cm

最难消受暮秋雨 68×46cm

晓烟 68×136cm

轻寒正是可人天 100×35cm

鹿鸣清昼 45×68cm

艺术简历

  陈如冬 1970年5月生于江苏苏州,少年曾受业于苏州著名画家陈德奎先生。擅长山水翎毛、间作花卉草虫。创作作品沿袭吴门绘画的精神品质,追求笔墨精微、写意空明的文人气息,在清韵雅正中体会诗境之美。学术上强调笔墨,传承吴门文脉的同时,一洗依傍,借古开今,抒写属于自己内在的自然心境。

  1970年出生的陈如冬在苏州当代画家中或许是个异数,很多原因,起码有两个:没有上过正儿八经的学,没有上过正儿八经的班。可以说是老天爷赏了他吃饭的手艺,他也就规规矩矩踏踏实实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画画。

  没有上过学,是说的所谓科班。少年陈如冬喜欢画画,启蒙授业的先生陈德奎不是太过有名,其时是苏州工艺美术学校老师,虽然是画西画的新派,却是按部就班的传统授业模式,开卷子,临摹,练书法,以后老师回了上海,十五六岁的陈如冬还是按照这方法继续自学。这样也好,师承只是入门途径,可以走出自己的道儿来,甚至青出于蓝,当然,在陈如冬是略略有点无奈,死办法,就一个个临习过来么,一代一代追踪溯源去,大积古今名画,朝夕探求,也是天赐禀赋,他悟性极高,似可与古人对话,基本上一学就会,一画就像,再一遍一遍又一遍,熟能生巧,反反复复,了解,理解,领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下笔也能精妙过人。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陈如冬是做到的;俗话好像还说一份天赋,加上九十九的努力,大概可以成事儿,这一点陈如冬是既有且做到了。但凡中国古代传统绘画青史留名的无一例外一网打尽,每一个都临过几遍了,如数家珍,了然于胸,烂熟于心。

  没有上过班,是说所谓单位。青年陈如冬踏上社会,就是自食其力卖画生涯,而不像此前往后也有出道比较早的画家,靠卖画挣学费补贴开销。其时改革开放,苏州十全街还是工艺一条街如火如荼正红红火火,他觉得靠卖画也能维持生活。后来谈恋爱结婚,上辈人思想还没扭转过来,就去了吴门艺苑上班。上班虽然也是画画,可是产品有程式要照规矩,他觉得与艺术无关,甚至与画画也无关,不过三天,就打道回府了。隐隐透着斯斯文文的文艺青年的强大内心和顽强自信。

  1993年,他就两次在香港举办了个人画展。1996年被16个国家艺术团体联合审定为“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荣誉称号,1997年名列“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陈如冬只是20来岁的小年轻,还傻傻的挺高兴了一阵。但的确可以骄傲地说,陈如冬是苏州为数不多的少年即已成名的画家,而且和现在很多业已成名的同龄人不一样,他不是因为参加很多国家级画展获奖而一举成名扬名立万,他纯粹就是靠自己的画成为市场追捧成为老少皆知。而且,他也是为数不多的少有非议赢得各方抛开亲疏远近门户偏见一致认同交口赞誉的画家。

  大部分的人知道陈如冬的画都是因为老虎,然后动物,然后山水;先是工笔,渐渐写意的渐变过程。而在陈如冬,不管是翎毛动物,还是写意花卉,甚至是亦工亦写的山水人物,其实都是齐头并进的。因为是职业画家,人家要什么题材,当然就画什么题材。作品的艺术尺度和社会的客观需求,从来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无法回避,必须正视,既要具有高妙的艺术境界,又要符合日常的审美趣味。自古以来,真正的大艺术家其实也都是雅俗共赏,既有文人士大夫业界同行的欣赏,也为引车卖浆贩夫走卒所喜欢。虽然艰辛,可是陈如冬乐在其中,也在这过程中不断开拓视野,触发灵感,思考艺术和人生,循环往复,循序渐进。有迹可循的是他的画室曾经在桃花坞,也在过平江路,现在是古典园林,画室的斋名也从岁寒轩到雪泥堂到现在牧云堂,其心路历程殷殷可鉴。

  陈如冬画虎用笔细韧松动,设色温雅,神态逼真,憨鞠可爱,活跃自然,游戏林泉,其眼神有眉目传情,而动作则顾盼生动,都是拟人的细腻情感传递,一派天真烂漫,质朴而谐和,对生命的关爱与憧憬很是真切。老虎只是代表,马也是,狮、狗、马、羊、猴等等翎毛动物都这样:以形写神,捕捉瞬间特征,体察自然秉性,加以提炼、概括,运用素描、速写、水彩等写实技巧,准确造型,传达表现对象的本性和神韵;赋比人性,倾注真挚感情和独特感悟,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拨动观赏者的心弦。从其作品日趋成熟的艺术个性也可以看出陈如冬的审美意趣和文化内涵,大有立志创作具有中国特色完整的动物画体系的鸿鹄之志。花草、山石似乎都是布景补景,这也是过去一直以来的传统。陈如冬的尝试是像摄影变焦般由近景特写推远中景至全景,虎、马等动物渐渐地由戏剧舞台灯光追打的明星主角融洽于林树泉壑的物象统一,并渐渐的成为天地自然青山绿水的生灵点缀。

  貌似不知不觉不经意间陈如冬由动物转型为山水,而在他就是个一以贯之,只不过一方面是外面大家都看到的作品呈现,一方面是内里自己的埋头研习,其实即使在他的动物闻名遐迩之际,他还有反映老苏州城市风貌和市井生活的“沧浪十八景”,同样令人羡艳不已。

  陈如冬的小青绿山水甚至可以称之为倒行逆施,即由明代文徵明而始往前追溯,以宋人的峭拔冷峻,对应元以后文人绘画雅逸淡远,葆守文人绘画等笔墨审美的独立价值,用心灵去体会文人绘画的特有书卷气息。本乎于心,发乎于情,统摄融合“南北二宗”的笔墨精神,“韵”与“思”的空间延伸开来,空灵而隽永;或墨清而蕴藉,风骨俊俏,色泽雅致,山石或勾而无皴,青绿赋色,林木穿插有致,刻画精微。古秀雅逸与清远温润结合,气息雅净,一派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

  他的厚积薄发也由此可见一斑。工写兼融,以形写意,造境传神,不仅是题材、图式,同样笔墨、线条。一是弱化线条,向“没骨”靠拢,吸收水彩的绘画技巧,平实地处理画面内容关系;二是焦点透视,缩小视野,形成近距离感,或聚焦主体于中景,虚前而实后,使之在构图上更加灵活和丰富;现在画法更是趋于精细,以前还大片泼墨、泼彩和浓淡水墨渲染为更多传统的勾、皴、点、染所替代,西画元素日趋减弱,笔墨意味日渐增强,水氲墨障和巧妙留白,则寄寓了他的情绪和感受。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薛永年评价他说:“陈君艺术知法明理,上承近代先贤,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尤能以诗人比兴思维,借鉴象征手法,在历史记忆中注入感受,利用文化积淀赋予新意。”著名美术评论家许宏泉说:“我觉得如冬的山水画也该是真正体现了吴门绘画传统在当下的可能性······更多地透露着文人绘画的倾向,但他并不一味从古人那儿讨生活,胸有丘壑,笔底自有烟霞。”

  陈如冬自己曾这样描述说:“我自幼习画,浸淫传统,难脱臼窠,喜山水,好盆艺。遥想先贤的文人生活心向往之。绘画追求超然物外、散淡的文人气息,我的创作过程类似于在朝圣的旅途中愉悦地漫步,在这样的行进中有我想要的真实。”他唱评弹,玩茶壶,养虫子,喜收藏,爱好兴趣广泛;也徜徉山水游戏林泉,看山、读画,寻求山水象外之境,平静而平淡地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因而他的作品在空蒙中跃然出一片灵气的众生,也让我们可以从中一窥千古芳名的吴门及其源远流长的文化。

  本栏目由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协办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