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在宁开展

时间:2019/4/18 19:49:10  来源:艺术中国

  2019年4月12日起,“春风化雨——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作品文献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长江路266号)展出。

  此展览是江苏省美术馆近期自主策划的重量级特展,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展览以作品和文献的相互呼应的方式,勾勒出国立中央大学美术专业在艺术创作和教学实践等多方面的面貌,展出教员和学生作品100余幅,其中包括徐悲鸿、吕凤子、陈之佛、秦宣夫、吴作人、傅抱石、吕斯百等诸多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家作品,藉此探析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实践经验。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长江路266号)

  二十世纪初,一改师徒相授的模式,中国开始出现现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作为这时期美术教学的重镇之一,国立中央大学在美术专业上的教育实践不仅走在中国的前列,更作为示范性的美术教育模式,如春风化雨般孕育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创作和教育人才,为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厅现场

  此次展览活动将目光聚焦于原中央大学的美术教育实践,在江苏省美术馆的藏品中,有不少作品来自曾经在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系任教和学习的师生,他们多是二十世纪现代美术教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教育家和艺术家,既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同时也通过教学培养了许多后继者。作为彼时美术教育的一个重镇,国立中央大学的艺术科系在现代美术教育上不仅具有代表意义,也为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美术发展培养了诸多生力军。

展厅现场

  由于先后设立在教育学院和师范学院之下,国立中央大学的美术专业初衷一方面是为了培养“艺术专才”,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各种艺术师资”。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在教学和创作风格上也体现出更丰富的格局,既有对传统素养的传承,也重视对西方美术的学习,兼容和多元可以说既是这一时期美术教育的特点,同时也是艺术风格上的特点。这种特点如何呈现,如何理解人才引进、课程设置等实际教学策略的实施,在西画和中国画的教学上各有什么倾向......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其美术教学的历史脉络,更关联于我们如何看待整个二十世纪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深远影响。

展厅现场

  在展览活动中,主要分为名师之光、教学相长、桃李灼灼三个部分进行梳理和呈现,一方面力图突出这一时期的美术家在中西交融的艺术大环境下所作的创作尝试与探索,另一方面旨在呈现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展览大部分内容基于江苏省美术馆的馆藏,实际上是对馆藏作品的再梳理和再呈现,同时也是对南京本地艺术和文化资源的关注和利用,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辐射同时期南京乃至江苏地区的其他美术学校,以点带面,探究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值得讨论的问题。

展厅现场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在选择与发展的问题上,国立中央大学美术专业师生的创作和教育探索不仅是先行者,同时也为当下的美术教育模式带来启发。事实上,如何通过美术教育的机制培养具有创作意识、创新意识的美术人才,是我们今天仍然广泛面临的问题。此次展览希望能以史为鉴,进一步引申出对当下的美术教育及其与美术创作之间关系的更多思考。

  展览将持续展出至2019年6月30日。(高木)

  部分作品赏析:

颜文樑 《康健园道上》 1972年 油画

徐悲鸿 《双雄图》 1942年 中国画

张大千 《松风自吟图》 1947年 中国画

傅抱石 《雪景人物》 1943年 中国画

潘玉良 《自画像》 1940年 油画

吴作人 《秦宣夫像》 油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