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上海嘉禾春拍力推杨文萼旧藏明清瓷器和铜佛像

时间:2019/5/21 11:38:04  来源:雅昌艺术网

  瓷器

  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既是百姓的日用品,

  又是王公贵胄的奢侈品,

  还曾是中国最为主要的贸易出口产品,

  一度被欧洲的贵族疯狂追捧,

  拥有一件中国瓷器是富有和高贵的象征。

  杨文萼(1894-1971)

  浙江杭州人,1941年于杭州教场路因开设“天禄鞋庄”而闻名商界,先生嗜古玩、精鉴赏、富收藏。后居住上海,为人谦和低调,所藏书画、瓷杂、文玩多精品,一些文博界的前辈都知道其人,从仅有的一点资料了解到,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的徐渭《杂花图卷》即是1954年得自于杨文萼先生。据先生文孙回忆,文革期间,家中所藏悉数被抄走,至1981年开始,落实政策逐步返还,但已是片羽吉光了?

  此批拍品,由杨文萼先生家属友情提供!

  ▲

  明代 铜鎏金戴冠弥勒佛坐像

  H:43cm D: 31cm

  注:上海博物馆馆藏编号"考55212”

  说明

  1.此尊佛像施以精湛的“失蜡法”铜铸制,底呈铜红,精工巧琢,刻划劲道,线条流畅,是明代典型“鎏肉不鎏衣”的工艺特征。

  2.大肚弥勒佛坐像,鼻宽口阔,弯眉细长,双目微啟,相容喜悦,大耳垂肩,笑口常开,袒胸露腹,身披袈裟,双手扶膝,左手紧握乾坤袋,自袋中散落各种宝贝,右手持念珠一串,衣缘刻划莲纹为饰,头戴五叶佛冠加持。其面部表情塑造细腻,慈笑常开,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世间可笑之人,满脸笑容感染力极强,观之身心愉悦。

  ▲

  清乾隆 均红蕉叶花觚

  D:13.5cm H:21cm

  注:上海博物馆馆藏编号“53312”

  说明

  1.觚原为商周时期之重要酒器,后世转为插花之用,故有花觚之名。据《清文件》记载,乾隆二年「七月初五日,司库刘山久、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毛团交……汝釉飞脊花觚一件,……传旨:磁器七件,俱各配一座,……钦此。」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催总白世秀来说太监高玉交……汝釉蜚戟花觚一件,……传旨:交与烧造磁器处唐英,……俱照样烧造送来。烧造完时再将交出原磁器缴回,仍交磁器库,此磁器内有大器皿应画样带去,其小磁器皿俱各带。钦此。」证明此类花觚于清宫是为陈设而制,并有「飞脊花觚」及「蜚戟花觚」之清宫名称。历史上鲜红釉瓷器曾倍受人们以及历代帝王的珍爱.其中清代的乾隆皇帝对鲜红釉瓷更是喜爱有加。

  2.此均红蕉叶花觚喇叭口,长颈,圆鼓腹,足胫外撇,颜色深邃不俗,烧制时均红色釉不脱口,极为难得。自古以来均红釉瓷都极受器重,视为珍品,价如黄金,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红一片"的赞语。

  ▲

  明早期龙泉莲瓣纹暗刻花大盘

  D:41cm H:8cm

  注:上海博物馆馆藏编号“53296”

  说明

  1.龙泉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以厚釉青瓷著称。此器型始于元代,而与中西亚陶制和金属制大盘十分相似,是为适应中西亚伊斯兰国家需要所制。元代至明初中西海陆文化贸易交通发达,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极一时之盛,故此器堪称中西文化交流的宝贵见证。而尺寸较之元代更大,亦是明初龙泉窑对元代龙泉窑青瓷大型化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2.明早期龙泉莲瓣纹暗刻花纹大盘,高8厘米、口径41厘米、足径16厘米、折沿,浅腹,平底,圈足。盘形硕大厚重,内外施青釉,釉质凝厚、釉色纯正。内壁暗刻莲瓣纹,盘心暗刻花纹,线条舒展流畅,底部胎修自然,只足底有一圈露胎,显示其为支圈烧造。如此大器竟能烧造得这样成功,珍罕至极,为明代龙泉窑之精品。是龙泉窑极其少见的大件器形。

  ▲

  明早期钧窑碗

  D:21cm H:10cm

  注:上海博物馆馆藏编号“53276”

  说明

  此碗口沿微敛,圈足外撇,胎细釉厚,漏褐胎底。内壁月白地,其开片密布,星罗玫瑰紫斑,呈线条滑落之美。

  ▲

  明早期青花荷塘小碟

  D:10cm H:3.5cm

  ?▲

  明早期 开片青釉碗

  D:13.5cm H:7cm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