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黄一山同名画展登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画中画”诙谐再现艺术史

时间:2019/7/22 14:31:10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9 年 7 月 20 日,青年艺术家黄一山的同名个展《黄一山》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第二空间启幕。展览由崔灿灿担纲策划,展出二十余件艺术家最新创作的作品。

  开幕当天,京城各路艺术大咖汇聚展览现场,显示出黄一山在业内的高人气。他毫无疑问是青年一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很早就形成了独特的“黄一山”式艺术语言和图像叙事模式。

  在最新展出的作品中,依然能看到他此前惯常使用的“瓷砖”、“角落”、“画中画”等元素,然而,对艺术史的挪用和戏仿、浮雕式人物绘画、模仿木结构或大理石的综合材料的使用,在宏大的空间建构中镶嵌微妙设定,乃至于反复利用“埃舍尔镶嵌图形”形成让人迷惑的视错觉,都是令人惊喜的创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策展人崔灿灿表示:“黄一山是个讲故事的人。他描绘着各种艺术史的典故,米开朗基罗的夜,拉奥孔缠扰的蛇,博伊斯的大衣。有时,他直接引用图像,历史跃然于纸上,有时他并不忠于原作,进行各种方式的改编,历史的经验逐渐远离。即便是直接挪用,他总会给其一个全新的语境,让信息变得既熟悉,又陌生。”

  “故事不仅取决于内容,也取决于讲述者的立场、技巧和给予的情景。在他的画面中,空间的叙事是多重的,视角和实现的手段也十分多样。于是,黄一山作品的语意都不是一目了然的,观众需要进入更多的"凝视"时刻,不断地拉近、推远,寻找线索和情绪,在似与不似、大与小、在场与缺席之间来回游走。”

  画中画

  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里创造了著名的“戏中戏”,而黄一山执着于“画中画”。

  展览的第一张作品,创作于他在广州美院的求学时期。这幅笔触朴素抒情的作品,讲述了黄一山在读书时对绘画原理的苦闷,画中他把自己扮成在墙角环绕的人,墙上挂了一幅梵高的名作《围绕的囚徒》。这张画是开启了黄一山日后对“画中画”的持续探索。

  在近两年的作品里,“画中画”成为黄一山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完成了的老人像》中,黄一山尽其所能的完成了李铁夫的一张未完成的肖像画,以此与中国油画的开创者李铁夫隔空对话。但这个对话却是错位的,虚构的,他凭自己的想象和百年后传承的技艺,延续了绘画历史中的某种缺陷或是遗憾。在《毕加索的自画像》,黄一山依据毕加索的一张肖像照,并模仿毕加索立体主义的语言,“帮助”其完成了一张并不存在的自画像。

  毕加索自画像 Self-Portrait of Picasso 板上综合材料 Integrated material on board 120 X 90 cm 2019

  两件大衣 Two Coats 板上综合材料 Integrated material on board 90 X 70 cm 2019

  在灰色调的《两件大衣》里,画面中有两件衣服,一件是博伊斯常穿的大衣,另一件是黄一山依据它创作的女款,它们对应的悬挂于房间的角落。陌生的并置,不同的情景,让这张画的语意,变得更加神秘。

  崔灿灿认为,在黄一山许多画作中,被延续的,获得新生的画中画,吸引住我们,但它随即又被空间隔绝。于是,在这个故事的开始,那些围绕的人,禁锢的空间,始终游荡。

  物料性叙事

  厚度、物料、工艺、劳作、超质感,是黄一山作品的显著特征。这些颇费周折才能达到的物料性叙事,需要消耗巨大的时间和劳力。崔灿灿介绍,黄一山的创作是缓慢的,他的方式接近于工程施工,或是“直人”打磨一件精湛的石器。他为制作设置下严谨的步骤,勾绘草图,电脑制作,再进行结构和模数的测算。然后,铺就肌理,调配添加各种材料,这才只是完成进度的三分之一。

  在《掉落》、《缠绕》、《两个球》、《吻》等一系列作品中,黄一山用神秘的“综合材料”打造出一个个契合于古典雕塑场景的空间。他使用的物料“半真半假”,组合在画面上的,有时候是真实的木质廊柱,有时候又是各种不知名的材料堆积刻画而成的墙垣、地面和天顶。

  两个球 Two Balls 板上综合材料 Integrated material on board 170 X 160 cm 2018

  掉落-2 Falling -2 板上综合材料 Integrated material on board 80 X 70 cm 2018

  在这样一个半真半假、半庄严半诙谐的空间中,黄一山植入拉奥孔、大卫等美术史上的经典雕塑形象,它们被缩小为巴掌大的体积,对比显现出其所在空间的夸张和宏大。这或许也是艺术家对被视为高标巨擘的古典艺术品之经典性的戏谑和消解。

  黄一山曾试图描绘过海面。许多年后,《海平面》完成了这个想象,但它的构思和方式在实践积累中,越发锤炼。三张带框的海面,愈发倾斜,它和下方的实物地板亦真亦假。

展厅现场

  崔灿灿指出,矩形四边形引发的视错觉,将我们引向逻辑的悖论。我们在绘画的“物质性”和“表征性”之间徘徊不定,于是,表达的内容被暂时悬置。直到,我们开始回观自身,对自身视觉经验开始怀疑和反思。

  关于马的视错觉

  另一部分的作品,主题是一匹马。马的形象源于黄一山在2017年的一件画中画的作品,它是籍里柯的《埃普索姆赛马》和迈布里奇拍摄的《奔跑中的马》的结合变体,一匹四脚腾空的、不可能存在、但又满怀超现实主义乡愁的马。

  《奔腾图》算是黄一山迄今最大尺幅的创作之一,它涵盖多个故事的存在,也将各个时期的艺术实践交叉并行。《金鱼图》算是它的前身,画中利用“埃舍尔镶嵌图形”的方法,生成了金鱼和马互补图形的视错觉。这个构思过程包含几何形状的演变,几何群组的运用,形状的多重思维,在镶嵌图形基础上的渐变等多个步骤。而图形中这样复杂的过程,接连不断的回应关系,在《奔腾图》中以一种戏虐和假设的方式呈现,它将这些过往作品虚构成一个不知名艺术家的个展,这个艺术家用类似波普的手法绘制了多张奔马图,在一个的蓝色空间中展出。

  奔腾图 Galloping 板上综合材料 Integrated material on board 200 X 340 cm 2019

  在这样两件作品中,黄一山似乎在玩一种视觉游戏。他将一匹马藏在纹饰繁复的图画中,鼓励观众忽略艺术本身而去努力寻找一个潜藏的、飘忽的、意义不明的图像。他似乎是说,有时候艺术家想表达的正是你看到的反面,或者,有时候阴影甚至比光明更为重要。

  “在黄一山的故事中,故事不断邀请评论,创造评论,而评论本身也会变成另一个故事。这个全新的故事,既包含艺术史的典故、思维的创造;也定义自身,自身的艺术实践、所经历时间的总和。这幅流动的绘画,也暗示着出黄一山的典型风格,空间与透视、挪用与叠加、物料与工艺、画中画和故事中的故事。”崔灿灿说。

  (本文图片由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提供。)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