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知识贴】抽象表现主义:钜细皆心造

时间:2019/8/17 11:04:11  来源:乐艺会

::

::

  1912年,康定斯基在蓝骑士(Die Blaue Reiter)的刊物上发表《关于形的问题》(On the Problem of Form),强调形式和色彩的音乐性,抛弃具象形象的刻画。

  1950年,赵无极、曾海文、朱德群和丁雄泉在抵达巴黎后很快进入巴黎艺坛的核心,以中国书法及哲学融入非具象艺术中,在抽象表现主义的洪流中脱引而出。1

  如今,当我们面对一室赵无极、朱德群和曾海文的抽象作品时,隐约可循的中国元素和晦涩的表现手法使得理解和欣赏的可能性变得捉摸不定。张岱所书“色相求如来,钜细皆心造”是否是接近(approach)这些抽象作品的密匙?我们该如何欣赏抽象?

::

::

  康定斯基给出了如下公式:

Great Abstraction = Great Realism

  具象的、逼真的场景还原可以感染观者,从而于具体事物中产生思索、发生共情,这是Great Realism(现实主义)。直接将情绪表达在作品中,并且不依托任何形象作为承载或引发情绪的索引,是Great Abstraction(抽象主义)。

  很多时候,孜孜不倦地尝试将抽象的表达安插在具象物体上反而折损了人类情感的纯粹性和普世性。换句话说,当艺术家将某种于生活中感受到的情绪付诸笔端后,这份情绪将径自在观者心中衍生出各种版本,触发各种回忆,完成自我迭代。

  正如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在被问及如何欣赏抽象作品的回答:“我想它应该是一种享受,就像音乐一样,不久你会喜欢它或者讨厌它。但这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我喜欢这花,而不喜欢那花,我想——总得给人一个机会。”

::

心造,佛教语,即为心所生

::

  曾海文于1972年写到:“我们那与潜意识有关的的深刻感觉,只能在现实的滋养下发展及成长;就绘画而言,那即是我们回忆起的深刻、珍贵并且长存于现实生活之中的经历。2

无题 | 29.5 × 20.8 cm

Ink on paper | 1980’s | 曾海文

  抛开精妙的构图,曾海文的这幅《无题》让我想起初到纽约时见到的布鲁克林大桥的夕阳,水波摇曳、桥上的铁锁把视野中的哈德逊河分割成奇异的形状。画作唤回了一段无关紧要的回忆,再镀上夕阳的金光。一下子,所有秘密思绪都被这幅《无题》勾起。

  “与潜意识有关的深刻回忆”必定是被主观情绪所影响的最为直接的体验和知觉。所谓心造,即暗指主观想象营造的世界。换一种角度,抽象作品不就是触发观者想象的钥匙吗?

::

::

  解读曾海文几乎无法绕开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和启发。道家背后的哲学思潮使得曾海文的抽象具有别具一格的宇宙观。曾海文的画作展现了“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观念以及心与道冥的中国哲学思想精髓。换句话说,曾海文发挥了水墨在当代环境中的潜能,使之成为了其中一种表达情感的国际语言3

无题 | 70×100 cm | Ink & Watercolor on paper | 1960’s | 曾海文

  曾海文的这幅纸本水墨作品正是巧妙化用了“钜细皆心造”这一理念。双联画必然出现的纸张之间的中轴带来对称感加上浑若圆形的平衡构图,仿佛化作了大千世界。然而,悄然出现在画面右下角的艺术家签名打破了万象的平衡和回环,在一条墨线勾勒的纽带之上济济独立。仿佛大千世界是为心所生,借着这墨线飘摇成形。这幅作品若是没有这堪称奇巧的签名存在,或许便如同画龙不点睛。

::

::

  我们也可以尝试通过了解艺术家的经历来推测某些反复出现的情绪和它们出现的契机

  旅法三剑客之一的赵无极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的作品往往以黑、褐等冷晦幽暗的色调为基调,笔触激烈,充满力度,画面极富运动感,流露出画家个人难以平复的种种感情纠葛。如此困顿的愁思背后,我们无法忽略其妻子陈美琴的重病对他产生的影响。步入七十年代,随着人生境遇的改变,赵无极的作品也变得更为平和与开阔。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要了解赵无极的作品,我们需要尝试解读他的内心,因为生活境遇的影响最直观地被赵无极保存于他的画作之中。

无题 Untitled | 55 x 45 cm | 石版画 Lithograph

1967 | 赵无极 Zao Wou-ki (1921-2013)

  朱德群则通过标题给出了接近他的些许线索。在这幅题为《金秋》的作品中,娴熟的用色、富有动感的笔触以及大胆的构图将秋收时分的天与地紧凑地呈现在观者面前。水平构图强调了大地的稳重和丰饶,而大量上升的垂直线条和类似晕染的色块又传达出生长的能量。跃动的线条和丰富的笔触,脱胎于饱满果实的具象形态却又并非写实。它们或许正是目睹秋收之人的内心写照。

金秋 Golden Autumn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抽象并非朝夕而至。在朱德群后来滂渤的自然史诗为其正名之前,为他在巴黎打开局面、引领他进入核心艺术圈的作品是两幅描摹他妻子的古典写实作品《景昭肖像》(1956)。这幅作品标志着朱德群近二十年的写实主义生涯的完结,此时的朱德群正站在交叉点上,而他毫不犹豫地迈向了接近抽象的曲折小径。

景昭肖像 | 1956

朱德群 Chu Teh-chun (1920-2014)

  同样的,曾海文的作品中也不乏写实主义作品。《画架前的自画像》便是曾海文向梵高致敬之作。

  叛逆如赵无极,他1950年代的作品也是在受到了保罗克力和毕加索的影响后才逐渐趋于抽象。

拥抱 | 1951 | 赵无极 Zao Wou-ki (1921-2013)

Reference:

1: 摘自《民初藝術改革的本質 - 記民初一段特殊的文化史》張元茜 著

  展覽:台北市立美術館《中國-巴黎 早期旅法畫家回顧展專輯 1918-1960》

2: 曾海文文献网

3: Catalogue: T’ANG HAYWEN Works from 1960s to 1970s, Christie’s

  Showroom

澄怀味象 | 华人艺术大师系列

Return to Nature | Chinese Master’s Art Works Collection

艺术家 Artists

赵无极 Zao Wou-ki 朱德群 Chu Teh-chun

丁雄泉 Walasse Ting 曾海文 T’ang Haywen

出品人:吴滨

策展方:WS SPACE 無 集 & 杜若云章·上海 Je Fine Art Space

2019.06.23 - 2019.08.25

(因内部活动,2019.06.28闭馆一天)

上海市淮海中路1298号WS SPACE 無·集 2F WS GALLERY

开放时间:周一 - 周日 11:00 - 18:00,17:30 停止入场

228 RMB| 两人行

展览门票+下午茶套餐(指定)

68 RMB| 单人行

展览门票+咖啡拿铁(指定)

30 RMB| 单人行

展览门票

 购票 Ticket

图文由作者提供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