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中国钱币博物馆首任馆长戴志强:厌胜钱用于避邪

时间:2019/9/11 15:41:48  来源:赵涌在线

戴志强老师正在讲座中

  钱币与货币之间,究竟有何区别与联系?

  钱币正用品与非正用品在历史长河中,曾如何结伴同行?

  中国钱币怎样进行科学、系统分类?

  能否揭秘钱币学研究的神秘面纱?

  2019年9月7日,于上海中福大酒店,中国钱币博物馆首任馆长、研究员——戴志强老师为大家献上了一台精彩绝伦的讲座,带着诸多疑问走进“涌藏大学堂”的人们,再一次满载而归。

  他,出生于钱币世家,自幼随父出入上海古玩市场,在浓厚的收藏氛围熏陶下,戴志强老师与钱币,注定结下不解之缘。

  上午9点30分,典藏大系《钱币与钱币文化》讲座于上海中福大酒店正式开始。初秋的凉爽不减藏友们对于讲座的热切,前来聆听的身影络绎不绝。

  针对“钱币”的概念,戴老师回忆起少时亲历的“钱币学在国内首次提出的时刻”,1954年,彭信威先生的《中国货币史》将西方名词首次带到中国,那时戴老师10岁,彭信威先生与戴老师家中长辈常常见面。

  通过戴老师的精彩讲解,大家了解到“钱”具有多种涵义:它是货币的代称,也是农具的名称,同时又是“两”之下的一种重量单位。

  戴老师在钱币博物馆担任馆长期间,发现在澳币展中关税最贵的,不是面值不菲的金币银币,而是两枚无面值的纪念章!看着两枚无面值的纪念章,人工铸造,花纹图案精美,反映出“钱币”确实具有文化意义的部分。

  以此为鉴,戴老师钱币与货币的区别做出了诠释:钱币是文化领域的专用名词,而货币是经济领域的专用名词。钱币与货币,钱币学与货币学,如同两个永远不可重叠,更无法分离的圆;联系千丝万缕,却完全不同。

  几十年的研究,整理出一张钱币历史沿革表,在钱币历史长河中,戴老师认为正用品钱与非正用品钱不分上下,各有千秋。早在战国末年,文信侯吕不韦时代,非正用品钱就已出现。后来发现的许多非正用品钱,如许多厌胜钱(也叫押胜钱、压胜钱)都被用于挡凶避邪、祈福求平安,到宋代,甚至出现了纸质的非正用品钱,他们并不作为货币被流通使用,却具有重要的用途。

  在此部分,涌藏大学堂的老朋友——咱们的高级顾问葛祖康老师深感认同。二人好似伯牙子期,频频互动,观点一拍即合。

  结束对于钱币的总体概述,戴老师带着大家沿着历史长河细品古今钱币。从公元前8世纪至民初(1914年)的古钱,到近代机制币,紧接着现代的各式流通币、纪念币……图片与故事相得益彰,精彩纷呈。

  例如,王莽时期,为回避“劉”字的“卯、金、刀”,官方将带有“金”的钱字改称为“泉”,从此以后,古今文人墨客都将钱称为泉,如流水向前,生生不息,很是风流。这也是为何古钱又称为古泉,而玩古钱的藏友也都被以“泉友”相称。

  问题解答环节,由于机会难得,现场的藏友们热情高涨,纷纷举手提出自己在收藏、研究过程中的种种疑惑。“文信钱为什么字与同期普通钱币不同?”、“长安钱为何一个在右一个在下?”“王莽的刀币为何有不同的铸型?”“浙江发现的青铜鱼,是否能作为钱币来研究?”……针对众多问题,戴老师都对答如流。现场的藏友们无不赞叹戴老师学识渊博,气氛十分活跃,使人意犹未尽,久久沉浸于讲座中。

  本期涌藏大学堂,张荣华老师、葛祖康老师也特地赶来捧场,可谓高朋满座,胜友如云。讲座结束后,藏友们围住戴老师咨询、交流,为了购买戴老师现场签售的著作《戴志强钱币学文集(续编)》,藏友们纷纷排起长队,场面十分热烈。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