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2019年最具收藏价值实力派画家:吕应鑫作品鉴赏

时间:2019/9/21 10:46:54  来源:精品书画导航

  吕应鑫,别名大吕,号佛子。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首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中国文艺家书画院副院长

  西蜀花鸟画院副院长

  香港画院研究员

  四川省美协创作研究院研究员

  四川省美协花鸟画专委会委员

个案史的建设与艺术史的意义

文/洛齐

  20世纪上半叶以来艺术家和美术史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史论家重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以策展人和学术主持身份组织艺术家展览,撰写汇编展览文献图录,甄别艺术派别和艺术家个案作为叙事核心,对艺术家代表作品和产生作品的具体细节进行研究,史学家和理论学者通过社会学的角度发挥作用,帮助美术馆和私人藏家建立高质量的收藏机制,将文献的研究意义发挥到最大,产生重大影响,同时确定了艺术家与学者自身的学术地位。


《中秋时节》68×136cm 2019年

  吕应鑫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国画家,从新美术史的角度看,对吕先生的艺术研究应该走向一个新的实质性转折,应该摆脱以往那种传统封闭思维方式,重新认识吕先生的艺术与历史、社会、思潮等大环境的关系,在理论上切入当代学术,从语言学、文化学概念,梳理分析,解释艺术家的意义。因为一位杰出艺术家的形成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众多当代著名学者和理论家对吕先生的艺术给出了不同的描述和高度的评价,都是从传统研究的思路,侧重于评价画家个人对传统的继承、技术的运用和突破为主线,这是传统美术史研究对艺术家个案的研究方式。但是我们今天更强调社会、经济、文化、公众、日常生活等各种因素对一个艺术家成就所产生的影响。表现在新的美术史研究中,我更倾向把对吕先生的艺术贡献,转向社会学的角度,形成一个课题,吸引更多年轻的,不同领域的学者了来研究、观察他的艺术活动和生活状态,对画家进行社会圈子的跟踪和工作室的研究,不只是停留在纸本案头笔墨的描述。


《春暖花开百姓家》136×68cm 2019年

  一位有成就的艺术家不是凭空出世,即使在古代也不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社会关系,他们在与社会交往,与各种文化氛围中获得信息,经过自己的思索认识,不断地在改进和修正。这种转变的过程,需要非常细致深入的探究,才能让一个艺术家的贡献变成艺术史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当今社会的“笔墨史”,已经不再在书斋案头上。吕先生作为巴蜀画派的代表,影响了地域的艺术发展,形成了新的历史格局,作为画院院长、美协主席,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曾获得了徐悲鸿美术奖、巴蜀美术奖、东坡文艺奖、中国画坛杰出贡献奖等,这都不是“笔墨”的问题。


《舞东风》180×98cm 2019年

  我们需要建立吕先生的艺术研究文献库,这个研究资料的组建,不仅仅用传统的观念和研究方法来认识他,更是侧重艺术家个案史的梳理,依据其精品和发展中作品的鉴定,历史语言与当代风格的互译转换为手段,一方面对吕先生重要代表作品作鉴藏、陈列和研究,把作品本身视为美术史的基础,同时要用当代的思维方式,先进科学的研究角度,获得当代的成果。强调吕先生艺术个案史的当代性,以学科研究和社会分析,改变艺术“平面化”描述,浅表性的“大写意”定位,摆脱一般性笔墨讨论,要将他置入到当代的,鲜活的“人文艺术家”学科中,努力将他的艺术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地域文化与全球文化等学科积极靠拢,而避免泛泛的单一笔墨史讨论。


《相约东坡里》136×68cm 2019年

  对其吕先生艺术的深度研究,更多的考虑到他对“巴蜀”文化的贡献。独立个案史,是社会艺术、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一个地域和城市的文化就是由这样的艺术家们包围起来的,城市还必须建立这些艺术家的研究中心或美术馆,开放艺术家的工作室,让公众随时能进入,还要与公共大学和艺术院校进行合作,把各类公共学科的普通学生和艺术学子带到吕先生的作坊,和艺术家近距离交流,感受艺术家的工作环境,现场离勘察艺术家工作的细节,因为工作室是艺术家灵魂的车间,它不同与孤立的美术馆,通过这种社会互动,与艺术家直接合作对话,改变“美术馆”空巢现象。


《天凉好个秋》136×68cm 2019年

  我注意到欧洲近年来很多艺术家与城市关系的艺术活动,有的展览直接把艺术家的工作室按原样移至展厅。我们还停留在花巨资办展,众多“领导、专家”淹没艺术家,吓跑观众,把本该是核心的您,拒之千里之外,本末倒置。

  艺术家与美术史之间关系在今天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实际上,美术史对艺术家的研究方式方法也在与时俱进,对一位有艺术贡献的艺术家,学者从各种角度进行系统化演绎,使得艺术家与美术史重新取得新的意义,艺术家与艺术史是一个合作平台,相互认同的关系,各自在自己的工作中完成各自的任务,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


《眺望茅檐外》136×68cm 2019年

  艺术作品与美术史研究的新趋势是“对实物的回归”,理论研究不再理论化,因为过度的理论化,使得学术变得的更加陌生,远离了艺术的鲜活性、社会性与真实性。对艺术品本身深入研究是重要的,但是这种亲近“实物与图像”的关系,并不是考据与鉴定笔墨的方式,而是对产生“图像”及作品本身的思辨,是对作品的物质性和历史性的具体考察。“亲近作品”的关系,用专业的说法是对艺术品“原境”左右关系的重构思考。“原境”的意义很广泛,可以指艺术作品产生的具体社会环境,历史作用,也可以是构成作品的心理和视觉属性。因此,这种对真实的亲近并不是简单地回到继承和发展的传统学术轨道上,而是采用新的史学概念对具体艺术品进行深入的、当代性的考察。


《路边的野花可以采》136×68cm 2019年

  一个艺术家个案活动文献,它的社会功效可能远远大于观众与展览之间关系,因为它是一个历史性的物质存在。

  吕应鑫先生的系列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学术研究的机会,为未来艺术家的美术馆、巴蜀的美术馆和中国的现代城市美术馆、城市艺术的建设提供了宝贵财富。


《春风得意》136×68cm 2019年

  我们的艺术界,我们的文化中一直厚古薄今,我经常鼓励年轻学者和理论家研究当代艺术家,要有宏观的当代情怀来看待历史,面对当代就是面对未来和历史。欧洲的学者都鼓励学生设立当代专题研究,邀请艺术家本人和美术史家举行座谈和讲座,设置各种研究计划,与艺术家碰撞,把研究的过程看作艺术的组成部分,把研究的成果贡献给社会,贡献给美术馆、研究中心和基金会,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和公众,分享艺术创作成果,确立艺术品价值的依据,促进博物馆、专业机构与民间私有机构收藏艺术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同时保存展示研究成果,使之艺术成为社会文化的良性运转。


《残荷清韵》98×180cm 2019年

  我期待美术史领域对吕先生的艺术研究呈现新的格局,涌现新课题,对其艺术生活、展览、活动,包括已经产生的众多艺术文献进行新的梳理和再研究,凸显对吕先生艺术研究的演进,使吕先生的艺术与社会与公众关系联系在一起。艺术家个案史的建立,首先是对时代文化的贡献,城市文化的贡献,地域艺术史的贡献。


《峨山深处》68×136cm 2019年

  我极力推荐美术馆、美术史教授和学生展开对吕应鑫先生艺术成果的研究,尤其把他的水墨艺术搁置到世界当代艺术之中,让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界了解和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意义,使他的艺术工作层面和创作成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文/洛齐 2019年7月于 米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生活工作于杭州、米兰、里斯本之间。国际著名艺术家、作家,《丝路艺术》国际学刊执行主编)


《山野暮噪》68×136cm 2019年


《立秋》136×68cm 2019年


《盛夏》136×68cm 2019年


《清泉石上流》136×68cm 2019年


《雪凝》136×68cm 2019年


《东风又绿墩头村》136×68cm 2019年


《黎乡春早》136×68cm 2019年

链接:名家众议吕应鑫(节选)

  孙其峰(著名美术教育家 书画家)

  应鑫同学所作山水花鸟,格调清新,笔墨别致,自有一格,可谓“芥子园外,自有门庭”。

  周韶华(著名美术理论家 书画家)

  吕应鑫贤弟,近几年进步明显,与得天地之道,人文之助有关。诚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不超越则难达玄妙之境,非器则通无所寓。艺即是道,道即是艺的这种互动共振关系,是交织流变的。只要七窃顿开,道与艺是互通的。气势、血脉、韵味便无所不在。在气势上浑厚宏大而不混浊板滞;血脉与传统的沟通而不失新意;在韵味上潇洒飘逸而不以漂亮媚俗。应鑫就是在这种既矛盾又超越,驾轻就熟的自由表现中,使自己的艺术在抒发性情上发力,具有新的文化品格,自具一家风格。按这种势头发展下去,前程是不可限量的。


《清夏》68×68cm 2019年

  冯今松(著名画家 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应鑫的作品有两点可以肯定:一是“写”,一是“气”,这是我们中国画发展当中特别要重视的。他在写意当中,确实把巴蜀文化、长江文化那种灵秀、气势、凝重都表现得比较好、不是妄用笔墨,比较注重笔墨来表现生活、现实和思想感惰。他把生活当中很多感受融进画里,注重放到笔墨当中或者说放到中国画的传统中去,放到“写”的当中表现出来,这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另一个是“气”的问题,中国画是讲究气韵生动的,应鑫比较注重“气”的流动,画面总有一个“气”贯穿下去,这样的画就有生命,就会流动,就给人启发,就会打动人。应鑫在这两方面注重得非常好,我希望你能继续努力下去,最后达到一个“气”字“了得”。


《花季》68×68cm 2019年

  鲁慕迅(著名花鸟画家 著名美术理论家)

  应鑫以其表现的笔墨,写自我胸中的感悟,创造出一种如同周濂溪的《爱莲说》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般超尘脱俗、清幽空静的审美境界。可见他对中国画传统的写意精神有着较深的领悟,而且已经具备写意所要求的比较全面的修养,建构起一个自己的艺术审美与表现系统,这是尤为难得的。

  陈冬至(著名画家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我认识吕应鑫是在1989年以前,当时就非常看好他。他的作品既有传统功底,又有革新意识。他的画气足,很冲,很有精神,是个勇者。我现在仍然不改变过去对他的评价,他的前途很大,一定会有更好的成绩。


《悠哉游哉乐哉》68×68cm 2019年

  霍春阳(著名画家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应鑫作品的特点是特别注重生活,他的作品给人感觉生活气息很浓,而且他又不流于那种照抄生活,画那种表面的东西。他对艺术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加工能力,看来他费了不少心血。国人讲“物无常形,但有常理”,“知常形者多,知常理者少”。应鑫他是用常理在规范、在造化一个大的形象。他的画面很简洁、很概括、很包容,具有文化内涵。

  何家英(著名画家 中国美协副主席)

  吕应鑫是一个情感型画家,激情四射,感情充沛,热烈,对艺术充满激情,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他在不停地努力,有一种执著的精神。他的画有潜在的发展空间,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前景,我相信他一定会大器晚成,我对他充满希望。他的不懈努力,不停的学习,特别可贵,一定能成功。


《秋憩》68×68cm 2019年

  李毅峰(著名画家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

  吕应鑫以他自己深厚的书法修养,对笔墨的语言内涵做了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他的用笔同传统的区别在于对线的运用技法上,融合了毛制笔的一些共性,能使之在暴露其外在的形式美感的同时,把更多的高含量的体现气质的线隐匿起来,给观者造成了更深的表现层次上的递进和深入。同时,他以松灵求浑厚,以韵律求通达,在清逸疏朗中,把对自然花鸟印象和内心情境结合起来,明确地表达了他的花草意识和人格内涵。


《双栖》68×68cm 2019年

  徐恩存(著名美术理论家 《中国美术》杂志主编)

  在大写意中,吕应鑫以娴熟的笔法、墨法和水法的运用,在于湿浓淡、氤氲变幻中,笔、墨、水、色的互动,在画面上营造了一种气势与韵味,营造了一种灵动感和空灵的境界,率意的用笔与对墨色的敏感,使画面在单纯中见出丰富,在变化中见出整体,而长期的艺术实践,使画家的笔墨运用颇为得心应手,大处着眼,小处看手,银钩铁划,曲直转折与浓墨淡彩,润泽清透等,在一种下意识的构成关系中,直接产生了远看“气势感人 ”,近看“惊心动魄”的效果。作品因写意而焕发出新颖的意趣,因手法而产生新的魅力,因主观使然而别开生面。在具像与抽象之间,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表现,使吕应鑫形成了“将错就错”的理念,也带来了作品的某种不确定性和充分想象的空间,使有限的画面产生“画外之境”,引人联想;重要的是,画家不囿定法,敢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世界,他的花鸟画因此体现为以“内心意绪”为主题的特点,也体现出当代审美整体转向中的个人视角与胸怀。


《惜春》68×68cm 2019年

  林木(著名美术理论家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

  在名师们指导下研习过传统中国画的吕应鑫,深知中国画的造型、形式方面的特征,也深知中国画那种“意足不求颜色似”的意象造型的内涵。吕应鑫的中国画造型大气天然,不拘于形似。无论花鸟山水造型意到便止,从不斤斤刻划,并由此而呈现出朴拙天真的风格。吕应鑫用笔劲健而霸悍,横飞斜扫,顺逆并用,呈现相当的力度和速度。这种用笔,使他的中国画大气磅礴。

  唐允明(著名画家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吕应鑫是四川花鸟画圈的一个活跃而影响在外的人物。画如其人,他的作品有一种豪放不羁的特质。张显激情、恣意笔墨,旨趣天成,生动为上,是他艺术的基本构架。相较以往的印象,展览中的作品在取材上,在色与墨的表现技法都更加丰富与变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大写意画形与笔墨的冲突中,他是愈加放胆冲闯,去触探中国画对物形表现的底线,因而一些画面抽象元素的出现更突出了笔情墨趣的表现性。看似不经意而达其意,这便是吕应鑫大写意花鸟画的艺术境界。


《春风又吹》68×68cm 2019年

  张志民(著名画家 山东省文联副主席 山东省美协主席 山东艺术学院院长)

  应鑫和我是老朋友,我比较熟悉他的作品,两三年前我就曾邀请他在济南做个展览。他的画元气充盈,笔墨交融,情感饱满,富有个性的张扬与表现,将南方的秀美与北方的粗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他在注重传统的基础上善于思考生活,用意新,构图新,以现代人的欣赏角度来探索绘画,诠释自然。作品蕴含当代性,学术性。

  孔维克(著名画家、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画院院长)

  看了吕应鑫的花鸟画近作,觉得他在绘画语言的拓展和探索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是作品有强烈时代特色和个性表达,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二是以情作画,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真情。三是对生活的提炼与笔墨感悟的对接做到心手相应,天衣无缝。具体到技法上讲:一、在墨气上元气淋漓;二、在用笔上挥洒自由;三、善于运用淡墨表现;四、虽着色不多,但很讲究色彩与墨色的综合表现。这些探索都是难能可贵的,给花鸟画乃至中国画笔墨多种语汇的表达以新的启迪。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