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立象与对话”艺术展清华大学启幕,李禹焕等艺术家共话东方智慧

时间:2019/10/13 11:33:44  来源:南方都市报

  《周易·系辞上》上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象”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贤哲观察纷繁复杂的世界建立起直观的形象,再借助这些形象去解释世界,形成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2019年10月10日,饱含东方哲学主题、浸透了东方智慧和东方美学的展览“立象与对话:李禹焕 王舒野 & 杜大恺 刘巨德”艺术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启幕。展览共呈现37件作品,其中李禹焕4件,王舒野9件,杜大恺15件,刘巨德9件,多数为近十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其中3幅为新近完成。这些作品在形式探索中包藏着鲜活而又深邃的生命感悟,为观察体悟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当代艺术开拓了新的路径。

  from line 李禹焕 布面油画 1982*227cm

  2007绘作 王舒野 铅笔、色铅笔、粉彩、纸 124*95cm

  《阿诗玛》刘巨德 水墨纸本250cmx501cm 2017年

  梅州行 杜大恺 2015 123*248cm

  从李禹焕的作品中“听到东方文化的乡音”

  在四位参展艺术家中,世界知名艺术家李禹焕是日本“物派”和韩国单色画派的重要代表,他将源自东方绘画的余白理念发挥到极致,是集“无为”艺术哲理之大成者;旅日艺术家、清华美院校友王舒野是“新朦胧主义”的发起者之一,一贯坚持视觉方式的开拓性探索,以“无差别观看”营造出超越惯常感知的空明世界;杜大恺和刘巨德则是根植中华文化传统、秉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精神与艺术理念,以艺术本体语言、从形式美感悟天地之道的当代艺术大家。

  南都记者在展览现场发现,四位艺术家的作品风格迥异,但又在其艺术精神的源头形成深远的共鸣和对话。李禹焕的作品《from Line》《dialogue》等,观之充满禅意,引人冥想,让人想起日本人推崇的“空寂”美学。王舒野的抽象作品神秘轻灵,似在模拟一种既幽微又宏大的宇宙秩序。刘巨德先生的画作气势滂沱,在他的画笔下,色彩、笔触、形象、光线与天地万物、时间空间浑然一体。杜大恺先生的作品则在开阔舒展中蕴藏敏锐和细腻,值得观者反复玩味。

  策展人鲁晓波在开幕式上致辞

  正如本次展览策展人鲁晓波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周易·系辞上》曰:‘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世界富有、日新而生生不息。东方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一种积极力量与智慧,一定会在世界剧烈变革、新的多元化艺术范式的构建中发挥特殊重要作用。在此时间节点上推出这个展览和学术对话,对于重塑当代艺术精神、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与和谐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李禹焕在开幕式上致辞

  83岁的艺术家李禹焕定亲临展览现场和中国师生交流,令人感动。李禹焕谦虚地表示,他的作品仅仅给大家做一个参考。他想学习更多关于中国当代美术的知识。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政治乃至经济最受瞩目的国家之一,如今在文化上还会取得哪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拭目以待。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汪晖指出,在“物派”里非常强调物的存在,还有场、空间,这三者能够发生综合多半是在一个时间性当中,不是按照时间的单线逻辑,而是在瞬间,不同的物之间通过艺术家的呈现,让物和物之间构成了对话。汪晖指出,这是真正的东方哲学,但它同时又是带有普遍性的,具备世界性意义。他认为,物的解放也是人的解放,意味着重新进入自然的过程,而这正是他观看本次展览所体会到的。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杜大恺谈到,李禹焕今年83岁,依然精神矍铄,依然思维敏捷、严谨、深刻,依然关心人类的命运,依然关心艺术走向,深有感触。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则表示,他从李禹焕的作品中听到了“东方文化的乡音”。刘巨德说,李禹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艺术家,是因为在他的肌体里,在他的血液里,在他的灵魂里,有深深的东方文化故乡的基因,“从打开一个‘无’,去创造一个‘有’。

  李禹焕的“余白”遭遇中国艺术家的“虚白”

  展览开幕式后举行了 “立象与对话:当代艺术的东方世界观”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清华大学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主持,李禹焕、王舒野、杜大恺、刘巨德等参展艺术家及众多批评家、理论家和从业者,围绕“立象与对话:当代艺术的东方世界观”这一研讨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

  研讨会现场

  李禹焕的绘画中常有大量的空白空间,在他的作品里,空白现对于笔触和色彩占据着压倒性的比例。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夏可君形容,李禹焕的余白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留白,它是一个空白的回响所产生的微妙的震颤和震动,有一种余音的回响,就像钟声的余音回响,这当然是很地道的东方经验,虽然李禹焕本人不认为这是某种地方性、民族性的经验。对照而言,王舒野、杜大恺、刘巨德的创作,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虚白,与西方的空白画布、日韩的余白均有所不同。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旭光介绍,从杜大恺作品中看到的山山水水、房子、动物、牛,包括一个小茶碗,都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修养,这是发自内心,在自然当中寻找自己的一种方式。而刘巨德的作品,表现了大地的洪荒、宇宙的浑沌,艺术家实际上是在跟天地对话,他追求的是一种宏大的精神。王舒野的作品寻求的是一种空灵,让人们感受到宇宙的空间关系,创造了一种朦胧的美学空间,体现了东方美感。

  李禹焕本人则表示,他不会用“东方”以及“亚洲”这样的词来形容自己的作品,因为他要探索的是人类共通的某种东西,当然他内心还是有非常深刻的古代东方思想的留存。

  李禹焕10日上午在清华大学举办个人讲座

  李禹焕强调,艺术家不应让自己局限在里面所谓的东洋、古代、现代等框架里面,而是应该面向未来讨论现在。李禹焕说,我们应该铭记的是:我们应怎样在现代语境下来进行全球性的对话,怎样在现代社会里面生存并且是强有力的生存下来。同时还要考虑应怎样对古代的理论和哲学,进行现代化的解释以及推进,好让它能够为当下以及未来服务。

  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东京画廊+BTAP、佩斯(纽约)联合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展至2019年10月31日。

  编辑:黄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