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北京翰海2019秋拍|中国书画专场作品导览

时间:2019/12/6 15:46:31  来源:雅昌艺术网

  [北京翰海]中国古代书画

  北京翰海2019秋季拍卖会将于12月11-14日在北京嘉里大酒店举行,12月11-12日预展,12月13-14日拍卖。本届拍卖会将推出近现代书画(一)、(二),古代书画、法书楹联、紫瓯凝香-紫砂艺术、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中国当代书画、古董珍玩共8个专场。中国书画仍是本届秋拍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专场共推出850余件拍品。

  目前,北京翰海2019秋季拍卖会全部专场的电子图录已上线翰海公司官网www.hanhai.net以及雅昌艺术网拍卖预展、雅昌拍卖图录app等平台。本期公众号将介绍中国书画板块的佳作。

  近现代书画

  2019秋季拍卖会

  近现代书画(一)

  Lot1-120

  拍卖时间:

  12月13日 9:30开始

  近现代书画(二)

  Lot201-510

  拍卖时间:

  12月13日 13:30开始

  Lot13

  齐白石(1865-1957)

  《三蟹图》

  水墨纸本/立轴

  1946年作

  钤印:齐大

  款识:借山老人齐白石八十六岁时作。

  鉴藏印:立希心赏、郑立希考藏记

  注:文物公司旧藏

  66.5×33.5 cm

  估价: 80,000-120,000

  近代“画螃蟹”第一人

  螃蟹是齐白石常画的题材。他爱看螃蟹,爱吃螃蟹,也欢喜玩螃蟹。家里买来螃蟹,他就放两三个在地上或者水中,看他们横行觅食。1917年齐白石曾在一册螃蟹上题曰:“借山馆后有石井,井外常有蟹横行于绿苔上,余细观九年,始得知蟹足有规矩,左右有步法,古今画此者不能知”。由此可知,白石对螃蟹的观察,非一朝一夕,而是用过长期的功夫,故能深知螃蟹的习性。尔后几十年间,他对描绘螃蟹的艺术探索,从早期到晚期的笔墨有变化,造型也不同。他笔下有水中之蟹,有地上爬行之蟹,有虾与蟹戏玩,也有壳呈鲜红放在盘中受人品尝之蟹。

  惟妙惟肖 生动活泼

  本幅《三蟹图》画的是三只大螃蟹欲从蟹篓中逃生的情景,其中两只已经顺利脱身,还有一只奋力于篓口挣扎,眼看着即将要成功了。在这种变化和节奏感的处理上,白石老人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这幅画螃蟹的干、湿、浓、淡,正面、侧面的关系,一直到篓子、包括题款贯穿到底,都非常讲究。

  构图讲究 个性鲜明

  齐白石画蟹有其鲜明的个人风格,画蟹壳,笔中水分充足,二三笔即浓淡相宜,再用浓墨点两眼,蟹即能跃然纸上;他画蟹腿,更有绝技,一笔下去即有扁平之感,并利用笔墨效果,分出两节,交接处的关节真实自然,尤其是末节,用笔稍稍一顿,随笔轻轻一提,三节三个样,节节不同。这三只螃蟹,浓淡墨色亦略有差异,并且与蟹篓、题款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能把画面兜住,显得稳定。

  Lot57

  唐云《寿星》

  设色纸本/立轴

  1940年作

  钤印:唐云之印、侠尘

  款识:邵康节先生为之记。庚辰三月唐云画于频萝庵中。

  注:文物公司旧藏

  93×24 cm

  估价: 30,000-50,000

  天下太平方可见“南极老人星”

  寿神即寿星,又叫南极老人星,传说只有天下太平之际才能见到。每当它一出现,人们便争相向它祈求享福和长生。传说,北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一位来路不明的老年道士出现在京城。这老头长得身矮头长,脑门高耸。白发飘飘,手执一根弯弯曲曲的拐杖,俨然有仙翁之态。仁宗皇帝传旨召见,老人进宫,落落大方,毫无惧色。翌日,司天台禀告:昨日观天象,见南极寿星飞临皇宫,不知道陛下察觉到什么征兆?皇帝恍然大悟,那位老道应该就是寿星下凡,派人再去寻找,可老道已经无影无踪了。这件奇事被写入宋人所著的《见闻录》中,老道模样被认定为寿星的真容,并据此画成了祈祷长寿的吉祥图。

  汲取多元画法精髓

  此幅唐云的《寿星》图,不设布景,图中寿星身矮头长,额头高耸,须发尽白,手执拐杖,着宽衣大袍。人物形象夸张,生动有趣。唐云人物画的创作思考主要借古喻今,笔墨在继承陈老莲、金农、华嵒等名家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传统的精髓,同时借鉴西方艺术的色彩、造型、构图。此作以简笔勾勒出寿星的动态,不受描绘对象枝节上的束缚,抓住人物的基本特点大胆落墨,细心收拾,再点以明快的色彩。人物神态生动,线条转折顿挫中流露舒畅洒脱之意,有南宋院体之风。从这一点上也可知唐云先生画风来源的多样化。

  文人意趣与民间祈愿

  唐云的题款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此作中四行长题诠释寿星传说之由来,用笔一沓而下,出锋带尖如刀削斧劈,转折处棱角分明,字形修瘦硬朗,气韵贯通一气呵成。画面左上部分题款,其余留白,下边靠右处置寿星,而款后的钤印与画面右下角的印章正好与寿星处在一条斜线上,可见画家在布局上匠心独具。我们从中也可体会到凡是一流画家无不注重诗书画印的综合效果,追求文人趣味与民间审美意趣的完美融合。

  Lot59

  徐?操?王雪涛(近代)?柳毅传书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燕孙、雪涛

  款识:柳毅传书。雪涛缀景,燕孙画人。

  注:文物公司旧藏

  97.5×40.5 cm

  估价: 30,000-50,000

  雪涛缀景 燕孙画人 名家合璧 柳毅传书

  本幅徐操、王雪涛合作的《柳毅传书》描写的是柳毅与龙女在泾水相遇,二人相识,龙女哭诉身世的场景。款题“雪涛缀景,燕孙画人”,说明画上的柳毅与龙女为徐燕孙所绘,其余由王雪涛补景。

  徐燕孙的仕女画多取材于传记故事或古人诗意,有着雅中兼俗的特点。在女性美的标准上,他摆脱了明清多数画家以病弱幽怨或端淑沉静为美的风气,而是取法唐宋兼参老莲,在人物造型和用笔设色上均有表现,尤以衣纹用笔最为突出。

  具体在《柳毅传书》图中的两位主人公,或折芦描、或钉头鼠尾描,寥寥数笔即刷出衣褶,仅在眉目间略用细笔勾勒,手法独特,奔放而有法度,人物情态呼之欲出。

  王雪涛的补景亦可称道,用笔十分老辣雄健。柳树的勾勒,草草几笔,而笔的运动提按顿挫鲜明,显示出节奏和韵律。柳叶的撇扫也极带书意,点撇十分随意而且迅捷 ,细看章法井然。几只燕子,在翅膀和头部嘴巴的细微处,都一丝不苟。柳下的桃花、竹叶,坡石、杂草,乃至羊与马的刻画,均细谨如真。两位大师的笔墨简洁生动,以写意为主,又兼带工笔之精致,细部刻画的精湛又使画更为耐看,称得上珠联璧合之精品。

  Lot 85

  殷梓湘(1909-1984)

  《柳溪浴马》

  设色纸本/立轴

  1939年作

  钤印:殷锡梁印、梓湘、丰乐堂

  款识:己卯冬月上澣,梓湘殷锡梁。

  注:北京工艺懋隆贸易有限公司收藏

  148×79 cm

  RMB: 30,000-50,000

  海上名家 画马闻名

  殷梓湘擅画山水人物,20世纪40年代尤以画马闻名于世,为海上名家。工画,目力奇佳,能于月下绘画,运笔如飞。其画山水出于“四王”正统画派,敷色多用青绿法。人物、鞍马兼取郎世宁的写实画法而淡化其“素描”的意味,于写实逼真的同时注重骨线的表现。一般多以高树、山水、平坡为背景,人物、鞍马为主题,造型生动,逸趣横生。

  本幅《柳溪浴马》,画溪水一湾,清澈透明,坡塘杨柳,翠竹成荫,骏马五匹,马倌二人。马姿生动多变,各不相同,但皆悠闲自在,温顺驯服:有的立于水中,有的饮水吃草,有的昂首嘶鸣,有的卧立顾盼。马倌们有的牵马缓行,有的泼水洗马,皆流露出爱马如命、尽守职责的神态,年龄、外貌、动作都富有个性,而态度雍和。

  殷梓湘承前人画马传统,在创作中表现了马的神采并在技巧上有所突破。人马线描工细劲健,严谨中蕴隽秀;树木、坡石行笔凝重,苍逸中透着清润。人物须眉之动静、衣纹之飘逸、马匹鬃鬛之舒展、四蹄之抑扬,皆丝丝入扣,意态生动,形神兼备,不失为妙逸并具的佳作。

  Lot107

  董寿平《三友图》

  水墨纸本/横幅

  1942年作

  钤印:董、寿平、寿平长寿

  款识:云表仁兄以苏虚谷画册相示,属为鉴别,因临此帧以为赠。时在壬午六月作于西川客中。董寿平。

  注:文物公司旧藏

  32×112.5 cm

  估价: 20,000-30,000

  梅兰竹相映成辉 显中国画水墨精神

  抗战时期,董寿平自北京携家经山西临汾、运城至西安,并于1937年冬历经艰险到达成都。1938年董寿平书画作品在成都古中市街山西会馆展出,引起很大反响。1945年秋,董寿平在成都西御街美术馆办画展,著名学者林山腴先生亲自为画展剪彩并撰文推介。此次画展获得巨大成功,300余幅书画订购一空。董寿平在成都和青城山居住长达10余年,留下很多优秀作品,并为成都培养了一批优秀画家。

  本幅《兰竹双清》款题:“云表仁兄以苏虚谷画册相示,属为鉴别,因临此帧以为赠。时在壬午六月,作于西川客中。董寿平。”壬午为1942年,时董寿平39岁,正是在成都声名鹊起的时候。苏虚谷为苏廷煜(1756-1843),字文辉,号虚谷,清代指画名家,安徽蒙城人。董寿平虽然说《兰竹双清》是他为友人“临”写苏廷煜画册,实际上这张画的尺寸已经远远超过册页,因此更多的是董寿平自己的笔意和创作,属于“意临”。

  画面正中间一寒梅倒垂于水面之上,枝上梅花点点;左侧翠竹与峭拔的湖石配合,三五聚攒,浓淡相宜;右侧兰草一丛,盛开兰花数朵,兰叶长短参差,互相穿插呼应。花在叶的掩映中,俯仰有势,脉脉含情。画家以浓墨写竹,淡墨画梅枝,墨笔勾瓣,焦墨点蕊,兰叶用笔潇洒,变化丰富,梅竹兰的风骨神韵在画家笔下一览无遗。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号称“四君子”,不但可以表现画家高尚纯洁、坚强不屈的人格品质,体现画家清新幽雅、独立不群的个性人格,而且其外形特征,更能体现中国画的“水墨精神”,抒写画家“胸中逸气”。《三友图》虽只描写水面上的一段风景,但意生画外,竹之劲,兰之幽,梅之香,相映成辉,充满雅逸之趣。

  王雪涛 《秋菊草虫》

  设色纸本/镜心

  钤印:萝月堂、王雪涛印、狂涛

  款识:天风阁灯下戏笔。

  注:文物公司旧藏

  91×34.5 cm

  估价: 30,000-50,000

  形神兼备 笔法精到

  草虫画的传神离不开对动态的表现,草虫的动态生动与否,是传神的外在条件。王雪涛的草虫画,同样来自于写生,形神兼备,笔法精到,动态生动,介于工写之间,今人观之,赏心悦目,可谓雅俗共赏。如本幅《秋菊草虫图》,菊花的枝条或用花青或用淡墨点染,浓墨勾筋;白色菊花细笔双钩,红色菊花以朱膘快笔写出,竞相斗艳。下方厚厚的细草细笔青绿勾写,笔繁色重,很费功夫。泥草中一柱秀石淡墨勾形敷色,浓墨点苔,层次分明。

  画中的神来之笔是数只昆虫,将画面点缀得丰富多彩。对着石根部呆立着一只青蛙,腿脚及爪勾勒得极为逼真;对面有两只蛐蛐,勾写工致,似乎青蛙一动它们就要弹跳跃起;两只螳螂也来凑热闹,一正一反,一立一倒,在菊花枝条上翻舞,神形俱肖;三只蜜蜂扇动着薄得透明的双翅翻飞在菊花上方,趁着晚秋花卉不多,来抓紧时间采蜜,以免错过这一年中的采花末班车。假如这时正好有蜜蜂飞过,观者没准还真以为是画中的蜜蜂飞出来了,工细之致,无非于此了。

  Lot505

  王雪涛 《消夏妙品》

  设色纸本/镜心

  钤印:迟园、雪涛书画

  款识:消夏妙品。雪涛写。

  103×33.5 cm

  估价: 30,000-50,000

  知天之四时 知物以地殊

  王雪涛画画的心态极为凝神静注,这完全可以从他的用笔看得出来。他的用笔内敛蕴藉,没有一点浮躁轻佻之气,几乎没有一笔圭角横生或粗野狂放的。故他笔下的状物,十分精致,曲尽其自然状态的姿势、动态,他画中蔬果的质地、颜色,花叶的正、反,枝条的欹侧与交错都给人以逼真的感觉。这种“似”,其实就是知天之四时,知物以地殊,知物之生理、生长之规律。

  本幅题为“消夏妙品”,实在名副其实。画中葡萄、莲藕、荷叶、西瓜、玉米、荸荠、茨菰等物均是夏天特有的蔬果。绝大多数的蔬果是没骨法画成的,不用线勾,花叶的筋脉亦以色勾成和刷成。故要得生动之致,定要对水分和颜色的调配得当,以熟练的用笔显出花叶或果实的透明度与质地感。

  例如葡萄与西瓜,用色不同,笔致亦不同。葡萄色性晶莹,饱满,故色淡。由于一串葡萄的生长有先后,成熟有快慢。深紫色是成熟的葡萄,而浅嫩者则还未熟。王雪涛此处巧妙地利用笔端水分和颜色的多少以笔使之,有重有轻,葡萄鱼贯而出笔下,鲜嫩欲滴。西瓜的没骨法中又融进了点苔法,以草绿写皮,曙红画瓤,浓淡墨点籽,瓤的边缘用藤黄留白来显示出质地与体积,令人垂涎,足称“消夏妙品”。

  画面下方的玉米、茨菰就以另一种画法突出其清新的泥土气息。茨菰先用线勾出轮廓再以白色罩染,刷刷几笔透出鲜亮的自然光泽。玉米叶子线描准确,筋脉清晰可辨,当中裹夹着鼓鼓囊囊的玉米粒,尤其是根部带有泥土的细节刻画,蔬果之性得以全露。这一组蔬果的搭配不落凡俗,重点放在果实的新鲜和质朴,没有装饰性的华丽之笔。画家以平和淡泊的心境,潇洒从容的描绘这些平常蔬果,用笔遒劲,敷色细润,恣意写意,可谓得化工之巧,具生意之全,是文人笔而非匠人笔。

  Lot458

  吴昌硕《竹石图》

  水墨纸本/立轴

  1917年作

  钤印:吴俊之印、吴昌石、雄甲辰

  款识:茅屋四隅幽,新篁看欲活。晓来山雨多,秋烟生一抹。丁巳岁十有二日几望呵冻成之。七十四叟吴昌硕老缶。

  出版:《近代中国画选》,集古斋?博雅艺术公司,美术家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七月出版,第二页

  136×67cm

  估价: 500,000-800,000

  我心师竹虚 岁寒节同抱

  吴昌硕曾说:“平生喜画竹,弄笔春起早。”他喜画竹的原因是“我心师竹虚,岁寒节同抱”。在画竹方面,他学过苏轼、吴镇、石涛、李方膺、张赐宁等,所以他笔下竹有吴镇的不拘绳墨、老笔纷披;有石涛的豪放洒脱、浑厚淋漓;有李方膺的饱满苍劲,铁骨铮铮。

  本幅《竹石图》中,精于构图,擅长变化的吴昌硕,落笔便顺着石势写竹,竹竿劲挺而不失顺势,纷披的竹叶用焦墨,以对应淡墨的斜石,更打破画面上幅的虚空,又以淡墨补几竿竹,略微与石势相背,以补画面右方之虚,兼营造出前后的空间深度,以少少笔墨以一胜多地表示出丛竹之境。

  师古但不落窠臼,是吴昌硕画竹的第一个特点。他在画竹时,多题“金错刀”。“金错刀”相传为南唐后主李煜所创,线条颤掣波动,也称“金索书”。吴昌硕用书法中的“金错刀”法画竹,直落中锋,劲如刻铁,有浓厚的金石韵味。这是他画竹的第二个特点。第三个特点是:他画竹的竹叶组合不求个、介,而是一挥而就,“叶横如剑扫”,竹竿怒气冲天,“竿矗如矢直”。《竹石图》中吴昌硕以金石笔意入画,率意而成,纵横涂抹。尤其是用腴润的湿笔,写新篁,写怪石,水墨淋漓,墨点斑斑,加上纵横恣肆的题款,气局无限。

  Lot486

  吴镜汀《溪山雪霁》

  设色绢本/立轴

  钤印:吴熙曾、镜汀书画

  款识:溪山雪霁。仿李营邱,参用河阳笔意。

  子英大兄大人雅鉴。山阴吴熙曾。

  79×39.5 cm

  估价: 30,000-50,000

  京派画坛大家 拟古山水力作

  吴镜汀先生是20世纪北京画坛重要的传统主义艺术家,他为传统山水画在新中国时期的变革做出了许多重要的探索。但是一直以来,关于其艺术资料的梳理和研究都很少,很多人对于这位京派画坛大家知之甚少或者一无所知。他早年师从北京画坛领袖金城,后与其弟吴光宇共同加入金城创办的“中国画学研究会”。1941年2月,兄弟二人在北平举办“吴镜汀、吴光宇昆仲展”,周怀民、启功等相继受业。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前,吴镜汀在京华画坛已是卓然一家。

  本幅《溪山雪霁》笔墨精湛,可以称得上他建国前拟古山水的力作。画面上远处层峦迭嶂,悬崖峭壁。山顶披上雪装,白雪皑皑,山顶部衰草疏落。中景乱石连绵,山坡间有水阁飞瀑隐现。坡底殿堂庙宇,屋顶已为白雪覆盖,旁植松柏数株,树木枝干挺拔,似乎在傲视寒雪,绝无凄凉之感。坡石堤岸下为宽阔的溪流,对岸客船扁舟停驻,观景阁台上,两位高士背手而立,似乎在欣赏溪山的雪景,显得悠闲自得。近景最下部有几棵穿天的松柏,偃仰挺拔,各具姿态。旁边山路上,有人策蹇携童,为这幅雪景山水增添了更为生动的气息。

  画面以层层叠叠的高远法取势,连峰接天,将壮丽的山川突现在观者面前。山石用浅墨湿笔线皴,形如麻线下坡,又似细流冲出的纹路,寒雪用白粉渲染。整个画面笔墨松劲,浓淡变化自然。此时的吴镜汀正处于年富力壮之际,再加上他曾遍游南北,对真山真水有深刻体察,并在创作中发挥了自己的独特个性,才能创作出这样的精品。

  古代书画

  2019秋季拍卖会

  古代书画

  Lot601-855

  拍卖时间:

  12月13日 15:30开始

  Lot765

  高其佩(1672-1734)

  《濯足图》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高且园、指头画

  款识:其佩。

  86.5×40.5 cm

  估价: 80,000-120,000

  写真传神 直抒胸臆

  清代高秉在《指头画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叔祖高其佩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一位老人把他引到一间土室,四面墙壁上都是精美的画,室中只有一盂水,此外什么都没有,根本没有办法临习。高其佩就用手蘸着水画。醒了之后用笔画,总觉得不称意,忽然想到梦中用手画的情况,就改用手画,果然尽得其神,于是从此不再用笔,也因此开创了指头画一派。高其佩还为此刻了一方“画从梦授,梦由心成”的印章。

  高其佩(1660-1734),字韦之,号且园。辽阳铁岭人。《国朝画征录》说他“善指头画人物、花木、鱼龙、鸟兽,天姿超迈,奇情异趣,信手而得,四方重之”。高其佩不用笔,其实是以指代笔,既有笔法,又有笔所不能到的意味。因为画指头画,疾写狂挥,指一落纸就不能片刻停留,倘然稍一停留,墨就溢了。所以在画前就应成竹在胸,然后再蘸墨疾挥才能够水到渠成,淋漓尽致。但是对于笔画没有根底是做不到这样的,设若指头已经落在纸上,还没有一定的意旨,一边画,一边想,必致扭捏满纸,意气索然,就不能成画了。

  本幅《濯足图》中,画中远山朦胧可见,像是被山间雾气所绕,而变得若隐若现;正中崖石嶙峋,有两棵苍松,屹立挺拔;山泉蜿蜒而下,汇入山涧溪流之中,溪畔有位高士正濯足畅怀于此。画家用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了高士的闲情逸致,突出了其忘情于山水的豁达性格。全作以水墨为主,松针、丛树略以花青点染,生动有力。高士着笔不多,而悠闲的姿态十分鲜明。意境清幽,笔力稳重而显空灵,画风豪放,指画技巧娴熟,堪称佳作。

  画指头画,有时候用指尖,有时候用指侧,有时整用,有时半用,有时赖甲,有时须肉,或立,或卧,或五指并用,或掌背皆须,或顺,或逆,或重,或轻……。高其佩熟知指头画的优劣之处,他在所开创的指头画画法中避重就轻,扬长避短,坚持不懈的实践,终使指头画得心应手,达到了既有别于笔画的表现形式,又写真传神、直抒胸臆的高超境地。

  Lot687

  沈?周(1427-1509)

  《行书》

  纸本/立轴

  1487年作

  钤印:石田、沈氏启南

  款识:成化丁未秋七月书,石田老人沈周。

  46×34 cm

  估价: 20,000-30,000

  以诗豪名海内 而其詠物尤妙

  沈周绘画影响力之大使人们往往忽略了其诗文成就,其实沈周诗存世者众多,且成就斐然。都穆《南濠诗话》中称赞沈周道:“以诗豪名海内,而其詠物尤妙”。他的诗趋于生活化,将生活琐事、田园农事、自然之景、个人情怀皆融入其笔下,诗风清新淡雅,充溢着平和、淡雅、质朴的气息。

  比如本幅《行书》七言诗,开篇"城上烟霞带夕曛,牧樵归路自村村”,就把牧童樵夫结束一天的劳作,迎着夕阳的余晖,踏上回家之路的画面感,鲜活地表现出来。

  后四句紧跟着追求自然,抒发性情。“知君抱策思鹏举,笑我持竿学凤蹲。漫有诗篇同谢朓,却裹清啸似刘琨”。谢朓是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而刘琨是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诗文激昂悲壮,充满对战乱中的流民的同情和抵抗匈奴的决心。这里沈周先是惭愧自己不如别人有奋发有为的企图心,作的诗多如谢朓,以状写自然山水为主,他从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像刘琨一样建功立业,诗有清拔之气,有纵横之才。

  最末两句诗境又归于平淡天真,“相思何须瞻颜色,松际瑶光月一痕”。全诗虽无华丽的辞藻修饰,却以淡泊自然胜,充分表现沈周对生活一事一物的感触与丰富的心境。

  《行书》作于成化丁未(1487)秋七月,沈周时年61岁。此阶段,他的书法更加成熟,书风更倾向于黄庭坚,作品呈现出更多的黄山谷风貌。《行书》整体为黄山谷之风,用笔豪放,体势瘦长欹侧,结体严谨则似沈周一贯作风。字与字之间左顾右盼、上下呼应,一气呵成,或为沈周一时兴致下所作,颇显其真性情。

  法书楹联

  BEJING HANHAI

  2019秋季拍卖会

  法书楹联

  Lot901-1066

  拍卖时间:

  12月13日 17:00开始

  别具一格 开一代书风

  Lot923

  赵之谦(1829-1884)

  《篆书七言联》

  纸本/立轴

  1870年作

  钤印:赵之谦

  释文:高人自与山有素,老可能为竹写真。

  款识:同治庚午六月六日,会稽赵之谦撝叔甫。

  140×31 cm(每幅)

  估价: 30,000-50,000

  在晚清,赵之谦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他精通绘画,其花卉浓艳明丽而又厚重朴茂,对“海上画派”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擅长书法,真草隶篆诸体兼佳,尤其是篆隶和富有北魏气息的楷书,可以说别具一格,开一代书风。他对魏碑的涉猎、临习以及大胆的取舍和创新,对于魏碑这一湮没颇久的书体的广泛传播以及碑学的丰富与发展可谓厥功至伟,意义深远。

  在篆书的创作方面,赵之谦最初师法邓石如,后参以魏碑和行书的笔意,形成了收缩自如、顿挫有致、方圆并用的艺术风格,沉静中流露出一种飘逸之美。比如此件《篆书七言联》,写于“同治庚午(1870年)”,赵之谦时42岁,正值中年精力旺盛,笔力雄强之际。

  孙过庭《书谱》云:“篆尚婉而通”。意思是在篆书的创作中,用笔贵在婉转通畅,不能有明显的棱角和顿挫。赵之谦当然深知其中三昧。此联中锋用笔,使转自如,行笔流畅,从容不迫,给人以静谧、古朴、雅洁之美感。但是,赵之谦又没有一味的采用通常篆书中常用的圆笔,而是大胆的采用方笔穿插其中,或先圆而后方,或先方而后圆,不拘一格,别开生面,极尽变化之能事。如其中的“有”、“能”、“真”等字,许多笔画基本属于魏碑的笔意,可以说,以魏碑笔意作篆者,赵之谦实为第一人。

  从结体上看,此《篆书七言联》呈现出一种内紧外松,上密下疏,平中多曲的特点。笔画少而不觉其空,笔画多而不显其密,因字而异,随字赋形,具有一种统一中的变化之美。在章法上看,全作在整齐匀称中又不乏参差错落,每一个字在各自独立的同时又有一种左右顾盼、上下呼应的动感。

  气势博大 明快朗丽

  Lot931

  左宗棠(1812-1885)

  行书七言联

  龙凤纹笺本/立轴

  钤印:清宫太保恪靖伯、大学士章

  释文:倾壶待客花开后,出竹吟诗月上初。

  款识:左宗棠。

  161.5×36 cm?(每幅)

  估价: 30,000-50,000

  左宗棠为晚清重臣,官至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为清代中兴名将。这样一位政治、军事人物,却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

  左宗棠自青少年时期即攻习书法,及长,功力愈深,颇得时誉。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说分第六》中说:左宗棠“篆书笔法如董宣强项,虽为令长,故自不凡”。著名书法家符铸也说:左宗棠“好作小篆,笔力殊健,行、草有傲岸之气,霸才亦自见也”。他的行书中往往带有篆、隶的风味,显得浑厚遒劲,有骨有肉,打破了清代宫廷要求的千篇一律的“馆阁体”。

  左宗棠的联作风格,与他的政治地位还有历史文学修养相对应,往往豪气纵横、辞采飞扬、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在中国近代楹联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他在甘肃驻节期间为兰州槎亭题联:“地有百区皆近水;室无一面不当山”。写兰州地理环境,抓住了要领,可谓信手拈来,朴素自然,写景状物,惟妙惟肖。

  本副写于龙凤纹红蜡笺之上的《行书七言联》亦是左宗棠又一件楹联佳作。“倾壶待客花开后,出竹吟诗月上初”为集句联,上联出自李中《书郭判官幽斋壁》“倾壶待客花开后,煮茗留僧月上初”,下联出自杜荀鹤《书斋即事》“沿溪摘果霜晴后,出竹吟诗月上初”。虽然是集唐人诗句,但对仗工整、别有情韵。花间待客,月下吟诗,古人的闲适生活令人艳羡。

  从左宗棠的这副对联中明显的透露出他的书学脉络,即以颜真卿书法为基本框架并参以隶书笔意,因而取得了气势博大的艺术效果。行笔挺拔直质,藏、收的脉络十分清晰。点画形态清朗,钩挑尤其率意。结字方整稳健,疏密关系平和。字形大小接近,字距匀等,通篇效果明快朗丽,不愧为左氏的精心之作。

  Lot 935

  祁寯藻(1793-1866)

  《行书八言联》

  狮纹笺本/镜心

  钤印:祁寯藻印、实甫

  释文:组织仁义琢磨道德,启发篇章投理秘文。

  款识:祁寯藻。

  153.5×30.5 cm?(每幅)

  估价: 60,000-80,000

  Lot 936

  张廷济(1768-1848)

  《隶书七言联》

  纸本/立轴

  1830年作

  钤印:眉寿老人、嘉兴张廷济书为甫

  释文:著书不拾牙后慧,处世羞作口头交。

  款识:大米大兄先生。此十四字,汪小米自譔之句。小米朴学敦行二语,洵非诳语也。昔岁戊子之秋,作客虎林为汪中翰书此,‘小米’误作‘大米’,遂弃去。儿子庆荣珍贮箧笥,请补识之。道光十年庚寅五月廿五日未翁漫笔,时年六十有三。

  121.5×27 cm?(每幅)

  估价: 10,000-15,000

  集词联佳品 得自然之趣

  Lot989

  罗复堪(1872-1955)

  《行书十二言联》

  金绘笺本/立轴

  1927年作

  钤印:罗惇?、罗复堪

  释文:小楼昨夜东风吹皱一池春水,梧桐更兼细雨能消几个黄昏。

  款识:释堪十三兄先生爱饮冰室所集词句属书,重光虞美人,冯延己谒金门,漱玉声声慢,赵汝迕清平乐。丁卯中秋,悉檀居士罗惇?写祝。

  191×41.5 cm(每幅)

  估价: 25,000-35,000

  “小楼昨夜东风,吹皱一池春水。梧桐更兼细雨,能消几个黄昏”。此联富于情韵,是梁启超集词联中的佳品,被其收入《饮冰室诗话》。

  此《行书十二言联》用纸考究,系手绘描金花卉蜡笺,显得富丽堂皇,光彩照人。罗复堪应“释堪十三兄”之请,书梁启超集词联于上。

  罗复堪(1872-1955),名惇?,字孝瑴,号照岩、敷庵、复庵、复堪(一作复戡),别署悉檀居士、羯蒙老人、凤岭诗人,广东顺德人,民国时期北京“四大书家”之一(其他三位是宝熙、邵章、张伯英)。

  全作运笔加强力度,撇、捺、垂露都笔笔送到,大有雄放之气。同时,在法度之中加以变化,如“更”、“几”、“皱”几个字的捺都有意收敛,却又各具特色,使整幅作品气韵生动而富有个性。结体造字有一定斜度,起笔点按,浑厚沉稳,拙朴中蕴含风韵。每个字的结构疏密参差,得自然之趣。

  上款“释堪”是李宣倜(1876-1961),字释龛、释堪、释戡,号苏堂,别号阿迦居士。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回国后,历任慈禧的御前侍卫、民国大总统侍从武官、大总统军事幕僚、北京大学教授、行政院参议等职。1927年1月12日特任文威将军、晋陆军中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