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华艺国际拍卖杨彦莉:疫情冲击下 如何做好艺术品交易市场这门“慢生意”

时间:2020/4/3 14:07:25  来源:艺术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后,当停摆成为国内外艺术生态圈的最严重威胁,如何破局成为市场参与者亟待深思、解决的问题。本已陷入持续深度调整状态多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到底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和冲击,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此中,互联网不约而同成为大家的选择方向,各类线上交易、培训和展示的火爆一时无二。诸般疑问和喧闹,既有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也有切身体验者的摸索尝试。拍卖业则聚焦于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如何转危为安,蓄力储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访谈对象

  |杨彦莉|

  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

  《艺术市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产生哪些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杨彦莉:疫情之下,见面集会悉数取消,艺术品线下交易市场也暂时进入了“休眠”模式。新年伊始,本应是热火朝天跑征集、见客户的好时机,如今拍卖行业也面临着积极调整计划、延期拍卖等局面。

  疫情对艺术品拍卖行及交易市场影响肯定有,但对于有一定实力底气的企业而言,不至于危及生存,没那么脆弱,甚至能激发行业对于传统模式及市场多元化走向的更多思考。

  艺术品拍卖行业作为二级市场,已经相对理性和成熟,艺术品价值由学术力量及市场力量共同推动,所以疫情对于艺术品本身的影响甚微。只是,从全国到全球,蔓延的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恐怕难以计量。美股熔断,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是否会对传统艺术品交易市场产生更大影响,仍需持续观望。

  不过,买家心态无需悲观,因为市场有它自身的修复能力。更重要的是,自古至今人们对于艺术品作为精神层面的追求从未消散,无论全球经济走势如何,这种由艺术带来的精神抚慰及需求会一直存在。甚至在疫情肆虐之下,令我们对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有一个新认知;或许,集“美”与“德”的艺术会成为开启这种新认知的钥匙。

佚名 《红树》 设色绢本 27×31.5cm 华艺淘珍三月线上拍卖会“古代书画专场” 成交价1.85万元

  《艺术市场》:在上述影响中,哪些是主要而深远的影响,它们将会给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带来怎样的挑战、机遇或者变革?

  杨彦莉:影响较为深远的,大概是市场结构多元化走向。封城、足不出户在家“闷死”病毒……当我们的生活需求、信息来源以及和外界的沟通,都是通过线上来解决;或许,这次疫情促使我们真正进入到一个互联网生存时代,艺术品交易市场数字化转型在数年蛰伏后如今迎来发展生机。

  面对疫情,华艺国际拍卖一方面启动线上征集模式,完善原有机制,养精蓄锐,静待疫情退散,重新“开局”;另一方面,通过“华艺淘珍”网拍平台,加大线上拍卖力度,尝试和探索更多的交易渠道。

  线上拍卖的优势在于:便捷,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线拍卖能促使艺术市场的大众化,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新晋藏家来说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入场平台。

  当然,线上拍卖模式仍需要慢慢找到解决购买者多元需求的方案和技术突破。比如,提升平台公信力、完善法律监管等。在未来,对于不同价位、不同类别的艺术品,传统拍卖行可以结合线上及线下拍卖两种模式,灵活地寻求更多可能性。

杨善深 《荷花》 纸本水墨 34×34cm 华艺淘珍三月线上拍卖会“当代水墨专场”成交价2.1万元

  《艺术市场》: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和变革,文物艺术品拍卖中的各主体——拍卖公司、藏家以及艺术家、学者等参与者,该如何应对才能将度过难关?

  杨彦莉:这次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我们经历和见证的可能各有不同,但全国人民感同身受的心情是一样的,它对我们的冲击是方方面面的,我们前所未有地期盼着“大地春回,山河无恙”。

  面对社会及生活困局,艺术圈中的拍卖行、美术馆、画廊、博览会主办方,艺术家、收藏家、策展人、学者等相互联合,用热情、责任、使命及专业,一方面发起了一场场慈善义拍,用艺术的力量致敬疫情“最美逆行者”。在这过程中,华艺国际也联合了基金会、媒体、拍卖协会等共七家机构共同举办“唯艺术·唯有信:抗疫慈善线上拍卖会”,所得善款已全额捐给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用于定向支持及关爱广东省中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驰援湖北疫区的医疗队员。

2002年 云南七子饼茶7222 华艺淘珍三月线上拍卖会“陈香茶韵·茗茶专场”成交价3.9万元

  另一方面,艺术品交易市场并没有停摆。“云看展”“云艺术博览会”“云扫货”等由线下转移线上的交易市场人气高涨。比如,2020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取消线下展览,首度开启了网上展厅;3月5日至18日,华艺国际亦精选特色专场、专题参展中国首个云端艺术周——2020春季·Collect+艺术周,中国书画、瓷器·玉器·工艺品、现当代艺术三大版块于云端进行重磅推介,展现我们在过年几年里于学术及市场领域的推动实力,为接下来举办的线下拍卖会作良好铺垫。

  可见,困境中,我们都不是孤岛。联合、转化,我们必定能产生更大能量。

KAWS 布莱恩·唐纳利 《CLEAN SLATE》 (棕、黑、灰)(三件一组) 华艺淘珍三月线上拍卖会“UPRISE NO.1·潮玩艺术专场“ 成交价1.9万元

  《艺术市场》:有不少业界人士,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发展造成的困局,与2003年“非典”进行比较,你认为这两个时期所形成的影响,有何异同;以史为鉴,“非典”后的哪些成功经验或者做法,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杨彦莉:两次疫情,大家的悲痛是相似的,带来的各方影响,却又不尽相同。毕竟,经过了17年的岁月,国家已经更加强大,各项调配都更加成熟,艺术品交易市场也更加理性。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非典”事件对此次疫情防控肯定有一定指导意义,然而在重大国情面前,艺术品交易市场只是整个社会大盘中没那么“前锋”的板块,我们能做到更多的是对社会的共情、出力、调整,以及思考在不同环境下,如何做好艺术品交易市场这门“慢生意”。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席卷全国,各行各业陷入窘迫状态,也造成了全国20多家拍卖行近80场拍卖会无限期延迟或停拍。然而“非典”过后,以北京为首的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崛起令人大吃一惊,人气之旺、买气之盛给予艺术品市场带来极大生机,创下了此后近10年一路“高歌猛进”的辉煌战绩。

  所以说,尽管当下疫情期间人们对艺术品市场持观望态度,但新冠肺炎疫情消散之后,当不断延期带来的市场“渴求度”达到一定累积,是否会像“非典”过后那样,带来新一轮的艺术品市场的爆发呢?黑暗之后便是曙光,我们坚信,艺术品市场未来可期、光明必将到来。

  作者|《艺术市场》记者 刘礼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