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宋代泥塑童戏 胡人蹴鞠 陶井神:无极斋分享镇江博物馆泥陶塑

时间:2020/4/10 11:07:00  来源:乐艺会

宋代泥塑童戏 胡人蹴鞠 陶井神

无极斋分享镇江博物馆泥陶塑系列

  镇江博物馆是一座地方历史综合类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原馆舍为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建于19世纪末,是中国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的领事馆之一,风貌独特。镇江博物馆珍藏着40000余件(套)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03件(套),二级文物340件(套),三级文物3121件(套),以西周及春秋时期吴国青铜器、六朝青瓷器、唐代金银器、宋代丝绸服饰、明清书画、清代宫廷瓷器为馆藏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镇江博物馆自2008年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有基本陈列:《吴文化青铜器展》《历代陶瓷器精品展》《古代金银器精品展》《古代工艺精品展》《“京江画派”书画精品展》《古代佛教文物精品展》。

  以下两组宋代泥塑童戏,是1980年在镇江原五条街小学地下考古工作中发现的,目前在镇江博物馆展陈。

  这组泥塑由5个小泥孩儿组成,高10厘米,经过烧制,但是外表没有施釉,个别地方略施彩绘,充满着南方娃娃的清秀与大户人家的体面。小泥孩儿的背后下侧有清晰的戳印“吴郡包成祖”、“平江包成祖”、“平江孙荣”的字样,苏州在宋代宋徽宗时期升为平江府,吴郡乃苏州的旧称。考古人员分析,该组作品应该是在苏州制作,然后运到镇江销售的。

  这类泥孩儿在当时多称为摩喝乐,为民间祈求多子多福所用,宋金时期十分流行。磨喝乐,宋人亦称“泥孩儿”,为七夕节供物之一。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北宋东京每逢七夕,街头“皆卖摩喝罗,乃小塑土偶耳”。泥塑童像在当时或有做法或功用的不同,各地也有区别,有“土稚”“黄胖”“磨喝乐”等的称谓,宋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云:七夕,“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诃罗,小大甚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侈者。南人目为巧儿”。

  韩回之,字无极,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爱好收藏,对古代武备、漆器、茶具、香具、印珠、玉器都有涉猎。博涉而深究,视野开阔,颇有心得,乐艺会特开设专栏《无极游》,陆续刊登各系列藏品,与各位同好分享。本篇是古欢斋主韩回之带大家欣赏镇江博物馆泥陶塑系列。

宋代泥塑童戏像

  国家一级文物。1976年与1996年在江苏省镇江市五条街小学一处宋代遗址先后出土了一批宋代泥塑童戏像,并发现了宋、元时期的泥塑手工作坊遗址。这套泥塑童戏像1976年出土于镇江市五条街骆驼岭的宋代遗址,为一组反映摔跤场面的捏塑泥孩儿。高约10-19厘米,取当地生泥捏塑,经过烧制,外施彩绘。泥塑像神态各异,把儿童的天真、幼稚、可爱,表现得维妙维肖。身后有的有“吴郡包成祖”、“平江包成祖”、“平江孙荣”等楷书阴文戳记。吴郡、平江均为宋代苏州的别称,包成祖、孙荣应为捏塑名匠。

宋 红陶胡人踏鼓蹴鞠像

1996年镇江五条街小学工地发掘 现存镇江博物馆

宋陶井神像

  出土于镇江大市口的一口古井中,该井的井壁下部有两个位置相对的砖砌壁龛,两尊井神即分置于两个壁龛之中,有监井司泉之责,因而称之为“井神”。两井神眉眼弯曲,笑容满面;宽袖,长袍,右衽,腰束带;端坐于涌泉座上。井神为一男一女,塑就一副福相,体安意闲,笑逐颜开。他们生前大概是当地的一对恩爱夫妻,至少“有一善可录”,以仁爱或忠孝著称于故里,死后才有幸被奉为井神。

  泥塑井神像,分别高19.5厘米和20.5厘米。从这对井神像制作手法看,与镇江市五条街小学一处宋、元时期的泥塑手工作坊址中出土的泥塑像相同。宋代镇江泥塑艺术品的制作,颇具规模,反映了民间工艺的发展,已成为当时文化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欢迎订阅转发

谢绝不经同意擅自拷贝图文至自己公微号发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