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中贸圣佳第8期网络拍卖会 — 佛教艺术专场

时间:2020/5/13 12:23:06  来源:中贸圣佳

  中贸圣佳第8期网络拍卖会·预告

  ☉佛教艺术专场
  5月11日开拍—5月12日结拍
  ☉观福慧海 唐卡专场
  5月12日开拍—5月13日结拍
  ☉京华遗韵 器座专场
  5月13日开拍—5月14日结拍
  ☉笔墨的笔性 现当代水墨专场
  5月14日开拍—5月15日结拍
  ☉当代书画专场
  5月14日开拍—5月15日结拍
  ☉动漫签绘专场
  5月15日开拍—5月16日结拍
  ☉艺诠社·当代艺术家专场
  5月15日开拍—5月16日结拍
  ☉欣遇 古代书画专场
  5月16日开拍—5月17日结拍
  ☉止水 铜镜专场
  5月17日开拍—5月18日结拍

  【点击图片,进入专场】

  ▼
  中贸圣佳第8期网络拍卖会
  佛教艺术专场

  线上预展时间
  5月9日、5月10日

  线上拍卖时间
  5月11日 开拍
  5月12日 结拍

  线下调阅时间
  5月9日-5月12日 10:00—18:00

  线下调阅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南门
  (近万红路)停车楼

  注:特殊时期,每日接待访客有限。请务必提前一个工作日添加客服微信预约或者与业务人员联系预约调阅。

  拍品精览

  Lot 6
  清 释迦牟尼佛像
  H:36.2cm

  地域:中原
  此尊释迦牟尼坐像,铜质鎏金,束发式肉髻,螺法整齐,双目微闭,两耳垂肩,面露智慧与祥和。佛尊身着通肩式袈裟,胸前袒露,衣纹随身体起伏,连绵自然。佛尊右手放与膝上,左手平抬,结跏趺坐。莲座为多层仰莲,莲瓣薄而上挺,下有六角台基。此佛像身材比例协调、造型优美,为明代造像之典型。
  说明:主尊高21.3cm,莲花高11.2cm,底座高7.5cm

  Lot 7
  12世纪 释迦牟尼佛像
  H:14.5cm

  地域:西藏
  此尊释迦采用12世纪典型的合金铜铸造,双眼嵌银,莲座下宽上窄,中间采用对称排列的錾刻式双层莲瓣,整体还留存了12世纪帕拉风格造像莲座的韵味,双腿跏跌坐于莲台之上,双腿间生动的刻画了袈裟铺垫与腿下的状态,右手触地,左手禅定,腹部小肚略现,肩宽胸挺气势上拔,开脸、发髻、耳垂均带有明显的帕拉韵味,背部简洁流畅符合同时期时代特征。
  帕拉造像是指东北印度的帕拉王朝所造的佛像。由于做工精湛、肢体表现丰富、神态神秘而活泼,对尼泊尔和西藏佛像有的风格有很大的影响,又因存世较为稀少,艺术价值高,受到资深藏家的喜爱。

  Lot 10
  18世纪 嘎巴拉碗底托
  L:17cm H:9.8cm

  地域:西藏
  臧族人十分尊重高僧的骨骸,认为他们的骨骸中蕴存僧侣生前的修行,具有特别灵验的法力。因此以颅骨制成的饮器、手鼓、数珠,以胫骨制成的骨号,都是藏人视为神圣的佛教法器,这也体现了藏族文化深厚与神秘的一面。嘎巴拉碗是西藏密宗法器之一,只供于护法神殿和密宗师、行者的修炼禅房,或密宗室内,在寺院的大殿中是看不到的。骷髅碗中专门盛水,有时也盛法酒(密宗活动时所用之酒)。此件嘎巴拉碗托为合金铜鎏金材质,刻有精美的火焰纹,腕托。整体结构构思精巧,碗托为三角形,三边镂空火焰纹,三角各有一个人首像,底板以层层宝珠堆栈,整体作工精致。参阅:清嘎巴拉碗,碗高10公分,出自《清宫藏传佛教文物》,图140,页184。

  Lot 15
  明 弥勒佛像
  H:16.2cm

  地域:中原
  弥勒佛像又称大肚弥勒佛、布袋和尚是汉传佛造像中常见的一种造像为慈悲福份之像征。“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此乃大肚弥勒佛。
  此尊佛像圆脸大耳慈眉善目,笑口大开,神态可敬可亲。右手搭于右膝之上,左手握一布袋。着广袖长衣,衣褶刻画生动,自然流畅,极具质感,袒胸露乳,赤足曲肱而坐,人物憨态可掬而不失佛家风范,且此座像,制作工艺精巧,形象刻画,生动传神,名明代中原造像的经典之作。

  Lot 16
  清 狮头铺耳炉
  L:21cm H:7.3cm WT:1680.1g

  地域:中原
  此炉铜质精纯,精光内敛,造型大气稳重,方唇外侈,束短颈,圆鼓腹渐收至底,两肩装饰瑞狮铺首耳,狮耳神采奕奕,狮敛眉怒目,凶猛威武。下承圈足,主体素面,不琢纹饰,尽显金铜之美,造型古雅浑厚,打磨精良,包浆温润,华丽不俗,为案头清玩佳品。

  Lot 17
  清 天王像
  H:22.5cm

  地域:中原
  四大天王是护持佛教的护法神,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其中南方增长天王,名毗琉璃,身青色,穿甲胄,他住须弥山琉璃埠。「毗琉璃」梵文译音,即意「增长」,据说他能率诸鸠般荼、薜荔等主守南方浮提洲。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此尊造像头戴宝冠,身披铠甲,足踏战靴,衣袍飘扬飞动,形象威武刚健,威风凛凛。

  Lot 12
  清乾隆 莲花生像
  H:20.3cm

  地域:西藏东部

  这尊莲花生大师站像出自“莲师十三金法”,据说莲花生大师欲携肉身往生罗刹土教化彼土时,藏王“显松德赞”等君丞苦苦挽留,王因悲伤过度而晕厥;为赐安慰,莲花生大师传给藏王“显松德赞”此十三如意宝法。藏传佛教认为其加持在此世间稀有,故苦修持能使修持者一切意愿自然成就。在此密法中莲师分别化现出不同的形象、手持不同的法器,来解救五浊末世时众生的痛苦和障碍。这尊莲师左手于胸前持金刚斧钺,右手持宝剑,为十三金法中的莲师解杀戮厄尊。其头戴莲花帽,正面浮雕半月、太阳。双眉上挑如柳叶一般,双目炯炯有神,肃穆庄严。嘴上有三绺上翘的小胡子,极富个性。耳垂圆珰,束发披肩,身着袒右式袈裟,内穿交领僧衣。衣褶自然流畅,具有很强的写实性。铜质精纯、鎏金亮丽,体态生动,题材极为少见。

  Lot 18
  明初 阿弥陀佛
  H:8.5cm

  地域:北方地区
  此像全跏跌坐,头部饰螺发,头顶现平缓肉髻。面相圆鼓,肌肉饱满,双目低垂,神态沉静平和。上身着袒胸式袈裟,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带,衣纹质感较强。躯体圆润饱满,较唐代的丰腴强健显得更为亲和慈祥。座具为圆形束腰式莲花座,整体风格为辽代造像之典型。从现存的造像实物看,辽代佛教造像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极富特色,一方面继承了唐代造像典雅端庄的遗绪,吸收了南方宋地造像写实的手法,同时又融入了契丹民族和北方地区传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技法,因而在整体风格上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展现了辽代造像独特的文化艺术风貌。

  Lot 19
  明初 踏牛天王像
  H:7.8cm

  地域:中原
  此件造像通体鎏金 ,身披铠甲。方脸怒目,雄壮气概。面朝右侧,左手半握上举,右手按于腰胯之际,左腿屈膝踩踏于牛首面部,右腿直立踩于牛尾骨以上。牛跪卧状,挺胸抬头,圆眼突目瞪视前方,尾巴却乖顺摆放于后腿部,十分生动形象。

  ?Lot 22
  明初 自在观音
  H:14.6cm

  地域:中原
  观音菩萨悠悠闲坐,右腿支起左腿立于身前;左手撑于莲座之上,右手搭于腿上。头戴高冠,冠上有一尊化佛;胸前饰璎珞,身着下著长裙,衣饰塑造轻盈灵动,富有韵律感,形象显系自在观音像。
  观音因其形象变化最繁,样式最丰富,名称最多,但传播亦最广。许多观音造像,形态服饰完全汉化,符合中原的传统观念和审美倾向。因此,自佛教传入大量观音造像,多有依据世俗的审美情趣和要求塑造,其形象或坐或立,神情兼具,倍添一种唯美气氛。此尊自在观音样式具有唐以来所独特的汉式风情,脸庞圆润表情温和身姿曲线优美,坐姿简雅而特殊上下交错呈现,十分美观。
  自在观音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三踵化身之一,在诸多大乘经典,如《法华经》.《华严经》中,都有关于其的记述,可见信仰之广泛。在早期印度及唐五代及宋金元时期,描绘自在观音的题材屡见不鲜,这件作品展现出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形象。其姿态自在超逸,整体充满了动人活力与神圣感在造型上装饰简单干练,韵味独特,极富雕塑美感,总而言之,此自在观音造像唯美,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堪称同类题材的佳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