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闽江计划第二回:山海、神祇与乡愁

时间:2020/6/26 16:00:42  来源:雅昌艺术网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20-06-13 - 2020-09-15
  开幕时间:2020-06-13 15:00:00
  展览城市:福建 - 福州
  展览机构:威狮国际艺术中心(福建)
  展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金山大道616号
  策 展 人:孙晓枫
  学术主持:李豫闽
  主办单位:威狮国际艺术中心
  参展人员:刘庆和,潘惊石,孔德林,鬼叔中,沈丕基,杜小同,徐钢,于轶文,沈方敏,卢彦鹏,陈锦潮,岳凯
  展览备注:出品人:陈齐杰
  展览总监:陈婷婷
  展览介绍

  威狮国际艺术中心将于2020年5月30日-2020年8月30日举办展览“闽江计划第二回:山海、神祇与乡愁”,作为第一回计划(闽江:关于水的想象)的延续和生发,策展人孙晓枫此次通过设置的三个不同主题的微妙关联性,引出福建在地艺术的文化底蕴以及在当下艺术版图中独特的位置。本次展览聚集了12位艺术家:刘庆和、潘惊石、鬼叔中、孔德林、沈丕基、杜小同、徐钢、 于轶文、沈方敏、卢彦鹏、陈锦潮、岳凯的30余件个人作品及珍藏作品。展览构成划分为三个部分:

  福建是一个词

  在地文化的研究有若干种渠道可以进入,比如通过地区性的历史进程嬗变,社会经验及描述以及地域布局和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影响和塑造等方面展开讨论,对于在地的文化描述既包括历史与现实,同时也包括了推理和想象,而推理和想象部分也许就是被遮蔽的、隐性的部分,而这一部分,恰恰保存了一个族群的心灵密码。文本是开放的,词也是开放的,当我们勉力描述“在地是什么”的时候也描述了“在地不是什么”。在整个信息高强度交互并促成不同地区间同质化生活的当下,对于在地文化的研究必然变得困难,同时也变得意义非凡——因为对在地文化的研究往往会触碰到历史深层最为沉痛与深情的部分,这恰恰是精神依归的最坚韧的部分,是最为隐忍的“原乡意识”。

  第一部分通过采访在地艺术家和文化研究学者,集合由个体开始的局部化叙述进而构成对福建的文本描述, 也获得了解福建历史文化的诸多路径(比如代际) 和角度, 对话的诸多意见构成了展览的主题及意义集成, 让展览打破话语的闭合, 从而为未来的工作揭示更多的可能性。第一回“闽江计划”的策划和设置是一个引子,“关于水的想象”是从地域的母亲河中抽取了“水”的意象展开讨论,从水引申出来的“滋养”、“栖息”、“流动化生存”、“变迁”等关键词,隐晦地对应了历史与当下之间的共性。地理上特定的山海形态,使闽人既具有“山地意识” 兼具有“码头意识”,这种极其矛盾的合成,塑造出福建的保守与开拓的内在张力, 同时也形构了一种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地盘意识及阶层意识混合驳杂的精神画像。

  艺术家构成:

  沈丕基(音乐/深圳, 开幕的现场表演)

  鬼叔中(影像/宁化)

  孔德林(装置/宁化)

  陈锦潮(装置/广州)

  潘惊石(石雕/福州)

  卢彦鹏(摄影/厦门)

  每个神仙都有自己的工作

  福建是造神最多的省份,除了传统的神佛及祖先家神,也揽括天上地下海里的各种生灵,各路神仙大显神通。在福建各地的大街小巷不是都可以碰到神祇,默默地保佑着一方平安,每位神明各司其职,都有着特定的领域和区间。这些源自于“万物有灵”观念的精神升华,即是来自于生存的困境也是来自于对生命的未知与不确定性的敬畏。神祇与生命、痊愈、再生有关。

  第二部分与“请进来”有关,是展览文本最为开放的部分,目的也是在主题的关联性中确认艺术家的工作与观念取向,从而延请到展览主题之中,既保持了展览更为多元的文化触角与感受力,同时也推广了美术馆的品牌与内在的核心诉求。艺术家们与美术馆建立一种文化关联,促使平台与项目和重要艺术家的对接,并通过一种他者的身份来描述公共经验下的、中国式的时空想象与对待自然与人内在的生命意识,从而可以折射、调和出当下福建人文新的现实形态。

  艺术家构成:

  刘庆和(水墨/北京)

  徐钢(水墨/南京)

  杜小同(水墨/南京)

  于轶文(油画/武汉)

  沈方敏(装置/厦门)

  八闽留踪

  岳凯(收藏家/徐州,提供福建状元王仁堪,福建翰林林志烜,清代理学大家李光地等人书法,另还有一批抗战前后的资料和老照片)展览预设为田野调查的现场,前言由几篇关于福建在地艺术的生成与发展的讨论对话构成,策展成为一种倡议,成为角度的提供者和发问者。展览在时空经纬嫁接了古今、在地和外地的对话并生成一种比对关系,通过作品间微妙的关联性投射出福建在地艺术的文化底蕴以及在当下艺术版图中独特的位置。主题结合福建的地缘、礼法、风情、俚俗以及手艺等,进一步勾勒出在巨大的历史逻辑下现实中的福建文化。展览对第一回计划做出呼应——在出走与归来的双向行为中,是什么保佑了一个地域文化的生生不息,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深植于每个闽籍的艺术家心中并描述出今天福建特有的艺术生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