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明天顺年的素三彩瓷船

时间:2020/7/31 16:44:41  来源:收藏快报 姜兵/湖南长沙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海盐塘路的嘉兴博物馆,珍藏着明天顺年墓里出土的一件小瓷船(见图)。它是在1974年8月24日,原嘉兴冶金机械厂在东大营旁扩建厂房动土时发掘的。并且当时嘉兴博物馆的沈昌桂、盛允武两位老师,专程去冶金厂修建科取回了这件“国宝”,此后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该馆“镇馆之宝”。另外在沈昌桂老师的原始记录中,还记载有“据冶金厂修建科负责人讲,瓷船旁有墓碑四块,系‘明故乐园翁包处士’及‘包处士之妻何嬬人’之墓,碑文年代为‘明天顺癸未(1463)。所述墓碑,实为墓志铭,已残破,他们当时未收藏。”

  明器,亦称为冥器,是墓里陪葬主人的陪葬器。华夏子孙以物来陪葬,从夏商时期就开始了。那时除了以人、兽陪葬外,死者生前的日用器物及金银玉器也都是随葬品。从战国到汉代,王公贵族死后都会把奴仆、器物一起下葬。汉后到唐以人殉葬之风渐弱,人们开始用各种陶狗、陶羊、陶壶、陶猪舍等陪葬。宋元以后,又开始增加了一些有祝福、求吉含义的冥器。到了明代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模型明器主要有木俑、木家具、铜锡器三类,而像这件素三彩瓷船则十分少见。

  不过我们通过分析,就可发现素三彩瓷船作为当时的明器,绝非偶然:从地理位置来看,地处杭嘉湖平原的嘉兴水网密布,船成了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就是到今天,即便在市区如放鹤洲的湖面上,还时有捕鱼虾的小船在荡漾,我们甚至还经常能看到生活在水上的船上人家,这或许就是墓主人选择船做明器的原因之一。再从民俗丧葬之风来看,古人认为人死后去阴间,生前用过的东西都可以带去用,墓主人的日常起居一定和船有紧密联系。最后从宗教理念来看,人死后都向往去天堂,或者去西方极乐世界等俗世认为美好的地方。一般而言,船有从摆渡引申到度人的意味在,这自然也是一个充分的理由。

  素三彩瓷器,是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它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另一种定义,即为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

  而这件长16、宽6.5、高11.3厘米的素三彩瓷船,通体施黄、白、绿三色彩釉,釉不及底。底釉白里闪银(泛铅),色彩素雅。

  瓷船由上部的船亭和下部的船身组成。船身中宽,两头略窄。船头平直,舷下弧收,船艄后翘,开一小水孔,船底内凹。船首有活动舱板,板上塑立俑,舱内置宋钱十一枚,船板上塑四脊方亭两室,前亭内塑供案、供器和俑人等,后亭三面(左、右、后)封砌,其前塑一舵俑(已残)。

  此件小瓷船塑、描结合,施釉浅润,船上所塑有亭台、供案、祭俑和彩绘的莲、云水、小舟、风帆等纹饰,充满浓郁的佛道色彩。而置于船舱的宋钱,寓意“金泉引路”,与小舟、风帆等图纹前呼后应,象征为墓主(死者)引路、送行,并祝福“一帆风顺”。可见人们对死后将去哪里,还是非常注重的。

  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记载自明洪武元年(1368)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276年历史的《明史》,有载明代正统到天顺年间,都察院曾多次榜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违者要处死,家属充军边卫,知情不报者连坐。陈文平著《中国古陶瓷鉴赏》中说,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历时三十年,战争频繁、饥荒不断,皇室内部为争夺皇位,屡有冲突。处在这样一个朝野动荡的混乱时代,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迄今为止几乎未见有这一时期任何官窑的瓷器传世。致使人们对这一时期瓷器生产的面貌认识不清。因此,有人将之称为中国明代瓷器史上的“黑暗时期”或“空白期”。故嘉兴出土的这件有颜色瓷器,引起了专家们的重视。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陶瓷组专家耿宝昌、张浦生、李久芳、陈华莎等,将其鉴定为一级乙。耿宝昌先生说:“天顺纪年墓出土的(素)三彩瓷难得见到,可以定一级。”张浦生先生说:“素三彩瓷船,又有确实纪年,少见。”他还曾将这件素三彩瓷船的照片带往新加坡,供讲学之用。

  嘉兴出土的这件明天顺年素三彩瓷船,造型别致,装饰典雅,独具神韵,是一件十分罕见的瓷塑珍品,更由于它填补了中国瓷器史上的空缺,其历史、艺术、文物等价值可想而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