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深圳越快,艺术越远?

时间:2020/8/2 10:16:56  来源:深圳客

  “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活得更好留在城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如是说。深圳与深圳人的关系,亦是如此。

  40年来,这座城市装载过无数急于改变命运的年轻人,肆意狂奔。但你是否有意识到,在深圳的GDP超越香港广州成为中国经济第三城的今天, 我们的城市,不应该只剩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

  0 1

  深圳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 答案是:深圳速度

  从1982年国贸大厦的“三天一层楼”到今天,“速度”俨然成为深圳的城市节奏,“效率”自然地潜入深圳人的潜意识和价值体系。

  每天早晨,不到10秒的时间就可以从早餐店拎一份打包好的早点并完成付费;十字路口的红灯区前,有无数双高跟鞋在酝酿着一场赛跑。

  中午再吃完一顿流水线快餐,能眯上半小时下午便可以满血复活。

  晚上11点,能不能赶上最后一班地铁,就看你百米冲刺的速度。而夕阳下的回家,一直都是一件幸福而奢侈的事。

  在深圳,实现全城覆盖的5G网速1.4G/秒,相当于1秒可以下载60集高清电视剧;公交车平均速度达到22km/h,超越许多地方BRT的速度;在这里,一天能产生55件发明专利;在深圳,创业快,融资快,上市快,破产也快……

《深圳人的一天》雕塑

  后来, 深圳人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友人曾开玩笑说,如果在外地看见有人低头用手机打字,脚步匆匆,那么他大概率是一个正在出差的深圳人。

  这就是深圳,满脑子里都是“时间就是金钱”和 “效率就是生命”这两条金科玉律。

  为什么要快?因为我们要追赶。40年来,深圳完成了GDP对香港广州的反超,建造的摩天大楼数量已达全球第一,我们从小渔村直接迈进了国际都市的大门,完成了世界城市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0 2

  “快”可以是追赶,“快”也可以是失去——失去风景,失去仪式,失去艺术。

  当忙着在夜里制作PPT时,我们就无暇听一场古典音乐会;当每个周末忙于加班时,我们就没时间陪孩子去美术馆看一场大师的展览;当深圳越快,也就意味着我们在缺失生活的浪漫和理想,离艺术越来越远。

  艺术是源于生活的,没有时间好好生活的人,自然也不会懂得欣赏艺术。在压力丛生,充满时代焦虑的城市里,深圳人的目的地永远在家与办公室之间徘徊,没有风景,更谈不上艺术。

  有人说,深圳为何不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

  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的双重使命下,深圳不可能慢下来,更不可能停下来,它只能更快,更快,更快。

  但,快不是借口。纽约比深圳更快,而它却是世界艺术中心,正如谚语所说的:“在纽约,天上掉下块砖头,不是砸到银行家,就是砸到艺术家。”

  一提起纽约,我们首先就会想起曼哈顿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华尔街的财富神话和时报广场的繁华世界。然而,不少去过纽约的人却被中央公园、大都会博物馆、林肯中心和百老汇的剧院所吸引,甚至有很多人去纽约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一场百老汇歌剧。

  在同样走路快吃饭快,追求金钱永不眠的纽约街头,你会发现即使行人行色匆匆,二倍速三倍速的生活着,可是每天纽约街头依然有不少艺术家在尽情地表演着。在纽约的地铁里,有很多可以作为商业展示的橱窗,不是为获取利益而发布商业广告,而是放弃利益,让诗人发表诗歌作品。

  城市,不是一座孤独、冰冷的水泥森林,它需要艺术,需要情怀, 需要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愿意留在这里被拥抱。

  0 3

  很多时候,像深圳这样的超大城市就像一架冰冷的机器。如同著名绘本作家幾米笔下的《地下铁》,在深邃的地道里,地下铁日复一日机械地运行,它是冷漠的、禁锢的、永不停歇的。

  在深圳的地铁里,人们行色匆匆,疲惫而孤独。大多数人疲于奔命,整天忙着在地上捡拾六便士,但偶尔抬头看看天,终究忘不了空中的月亮。

  但其实你有没有想过,相比于以前的时代, 我们的生活方式早已趋于多元,六便士和月亮,是可以兼得的合理欲望。

  如果说,我们在下班拥挤的地铁里,抬头就能读到车厢顶部的一首诗;在每个办公区的门口,有艺术装置相迎;在商场的角落里,转身便是艺术馆……那么,其实我们的城市就是一个巨型艺术品。

  因为当艺术不再是放在以美术馆为代表的方体空间中,成为孤立的、隔绝的存在,而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深圳人的日常生活中,这才是城市文化发展最接地气的落地。

  大家都很好奇,深圳这块人们曾经以为的“文化沙漠”,接下来怎么长出艺术之花。据说,当年纽约正是因为欧洲人说它“没文化”,才咬牙建造了中央公园、大都会、林肯中心和百老汇等等艺术场馆。

  在圳长看来, 深圳人也许不需要一张以目的地为美术馆的车票,他们更需要将城市的每一个目的地,都变成美术馆。

  例如 由深铁置业发起的TOD艺术计划——“目的美术馆”,将从8月1日起,在未来的一个月里,启发深圳人用艺术重新打开深圳,探讨更丰富、更具创想的城市生活。

幾米(摄影:王志元)

  其中,在福田COCOPARK,深铁置业将展出幾米最具代表性的绘本《地下铁》《向左走·向右走》《月亮忘记了》《忽远忽近》《忘记亲一下》中的经典画作,让深圳人感受浪漫的城市生活。

  《地下铁》的世界,也是深圳人城市生活的缩影,我们在纷扰的城市里寻寻觅觅,寻找一颗最甜美的红苹果,寻找一片遗落的金叶子,寻找一个缤纷的世界。深圳地铁1号线将开通一列幾米艺术列车,世界之窗站、大剧院站、市民中心站也会变身幾米艺术站点。幾米笔下的人物将走进地铁车厢和站厅,等待与深圳人的不期而遇。

  除了我们熟知的绘本作家幾米,英国街头摄影大师 Matt Stuart、24 ScanLab及饶小军团队、诗人南岛、艺术家滕斐、设计师黄扬、影像艺术家梁荣、艺术单位卖力工房等8位(组)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创作者,都将带来各自的作品,把城市变成美术馆,激发深圳人生活的更多想象。

  0 4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经在巴黎工作,那段时尚绚丽的日子被他命名为 “流动的盛宴”

  而深铁置业此次打造的“目的地美术馆”,也可以称之为深圳“流动的盛宴”。因为它不存在固定的地点,不管是地铁站、商场还是写字楼, 深圳人的每一个目的地,都应该是一座美术馆。

  这是深铁置业秉承的品牌理念:“抵达无限可能”,也是这次TOD艺术计划的初衷——成为深圳人探索更多元城市生活方式的一个载体。

  艺术介入,是提升居住空间、公共空间吸引力的一种方式,但它不等同于强行把大型雕塑等艺术品摆放在某个空间里。艺术,终归是为人服务的,讲究的是一种人文和谐。

  许多城市缺的不是高楼大厦立交桥,而是更多异彩纷呈的文化呈现。并且,这个呈现是立足于人的身心需求。对于深圳来说,它可能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体现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

  作为深圳地铁集团全资子公司,深铁置业多年来践行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发展理念,探索并形成了国内领先的“轨道+物业”模式,积累了十余年的轨道上盖综合开发经验。这种开发经验,为深圳人带来的不仅是各个生活场景的有机衔接。因为TOD所具备的综合交通、商业、办公、居住等多业态功能,能更大程度上与城市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

“站城一体化”示意图

  以艺术的方式打开城市生活,我们既能够一如既往地追求效率,享受生活便利,同时也能在心灵上和精神上留存一寸浪漫的空间。

  也许在某一次日常的川流不息中,在劳作之后的困惑中,在生命的生长和感受过程中,倘若这些艺术作品里一次崭新角度的思考,一个意念引起的发酵,一句带着哲学色彩的光芒,可以挤入忙碌的深圳人眼帘之中,咀嚼之后,或能带来一生的改变。

  人,是城市的建造者、穿行者、享受者、传播者。 当有越来越多像“目的地美术馆”这样的作品,出现在深圳的公共区域,就可以让许多本对艺术毫无兴趣的深圳人潜移默化地享受到城市的美好。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城市,正在创造这种美好的发生。今年,深铁置业也迎来了品牌焕新升级,以“抵达无限可能”为理念,携深铁阅山境花园、深铁懿府两大项目全新亮相,继续致力于实现出行、生活、购物、休闲的无缝对接,为整个社会共同体带来秩序与善意。

  40年前,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把深圳的经济发展拉进了提速的轨道上;如今已跻身国际化都市的深圳, 在奔向经济的路上,也正在一步步规划着在生活艺术上的蓝图。

Station 1:幾米世界

8月1日-8月13日

福田 COCOPARK 一楼东南中庭

艺术家:幾米

Station 2:叠影空间

8月1日-8月14日

南山 海岸城 西座·商业街二楼

艺术家:24 ScanLab × 饶小军 & Matt Stuart

Station 3:彩虹之门

8月15日-8月28日

南山 科兴科学园 东门

艺术家:滕斐 × 黄扬 × 梁荣

Station 4:城市剧场

8月15日-8月28日

南山 塘朗城 二楼中庭

艺术家:南岛 & 卖力工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