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南北党争,康熙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时间:2020/10/21 14:55:02  来源:同古堂

  ▲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  禹之鼎《徐乾学内廷校书图》 局部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 北京保利拍卖

  南北党争,康熙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文/ 同古堂

  司马迁曾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俗语也曾讲“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在功利面前,似乎多数人都会争先恐后,往来奔波,而能以礼义来规范道德范畴的君子,毕竟少数。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争蝇头小利,毕竟也谈不上人情淡薄或世态炎凉,倒是颇为符合人性。然而,若是朝野的官僚仕宦,热衷于争权夺利,却是极易引起党争,彼此倾轧,使得国力內竭,危害甚大。

  以明末党争为例,东林党与阉党斗争不断,甚至可以说“袁崇焕冤案”也是党争的恶果。明朝灭亡后,大量的明末遗臣换了衣冠,摇身为清朝臣民。对于他们而言,由明入清,只是换了天而已,为一己私利,依旧频频相互弹劾,用人唯亲。

  党争之烈,如原依附于东林党的陈明夏用人取士“所推毂南人甚众,取忌于北”,名士陈之遴也曾说过“南北各亲其亲,各友其友”。

  尤其顺康之际,除了满人中明珠与索额图二党的斗争为人所熟知外,汉人中,以徐乾学为首的南人党与以冯铨、刘正宗为首的北人党之间的南北党争,也是异常激烈,不死不休。

  然而关于“南北党争”的史料记载却是并不多见,笔者曾从禹之鼎所作的《内廷校书图》中,窥见其余绪。

  1

  禹之鼎《内廷校书图》

  ▲ 禹之鼎 《内廷校书图》

  立轴? 设色绢本
  194×70 cm. 76 3/8×27 1/2 in. 約12.2平尺
  诗堂:丁卯季春,邑后学张星鉴序于传是楼址之东偏。裔孙懋简沐手谨书。钤印:懋简印
  钤印:禹营丘、尚基氏

  题跋:
  1.小竹大令属题,古墉卫荣光拜稿。钤印:卫荣光印、静澜
  2.小竹大兄大人属题即正,族弟郙。钤印:徐郙之印
  3.小竹大人之属题,敬成四律,壬午立秋日,锡山后学秦缃业为稿。钤印:淡如、缃业私印
  4.后学黄书霖敬题。钤印:书霖
  5.光绪戊戌仲春望日,浙西后学谢昌年敬跋。钤印:昌年、寿田书画
  6.丙辰季秋,宗晚鼎康熏沐敬题。钤印:徐鼎康氏
  7.古疁廖寿丰未是草。钤印:廖寿丰印、穀士
  8.甲申春日,长白德馨拜稿。钤印:长白德馨之印、晓峰

  说明:孙懋简题诗堂,秦缃业、卫荣光、廖寿丰、徐郙、谢昌年、徐鼎康、黄书霖、德馨,题边跋。

  是图为禹之鼎所作《内廷校书图》,画上有禹营丘、尚基氏两印,为其鉴藏印,所绘人物即南北党争中南党党魁徐乾学。图中绘红墙黄瓦,徐乾学身处宫廷之中,左手举书,右手持笔,进行着校勘书籍的工作。他的面庞正对观者,这是清代肖像画的特点,绘制细腻、较为写实,刻画出一代儒臣的风范。

  禹之鼎(1647年—1716年),中国清代画家。字尚吉,一字尚基,一作尚稽,号慎斋。后寄籍江都。擅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尤精肖像。初师蓝瑛,后取法宋元诸家,转益各师,精于临摹,功底扎实。肖像画名重一时,有白描、设色两种面貌,皆能曲尽其妙。形象逼真,生动传神。有《骑牛南还图》、《放鹇图》、《王原祁艺菊图》等传世。

  禹之鼎绘画,擅长人物,尤以肖像著称,白描得李公麟法,为康熙第一名手。

  入京供奉内廷后,更是誉满京师,清·秦祖永《桐阴论画》中有载“一时名人小像皆出其手”。关于禹之鼎的师承,画史中记载不多“幼师蓝瑛,后出入宋元诸家,遂成一家法。”,不过他能以鸿胪寺微末卑职,而名重一时,足见他的画工应当十分了得。

  中国嘉德2015年秋拍上,一幅禹之鼎的《西溪草堂图》以517万元成交,也可得知市场的追捧。

  而且,除了供奉内廷,与禹之鼎交游的文人官僚,多是朝中重臣,如陈廷敬、高士奇、纳兰性德、王原祁、朱彝尊父子、徐乾学等。这也为他接触历代名画,提供条件,对提高画技也有很大助益,画作文人气息十足。

  画中主人翁徐乾学,是清初大儒顾炎武外甥,与弟元文、秉义皆官贵文名,人称“昆山三徐”。

  ▲徐乾学(1631—1694)

  徐乾学,字原一、幼慧,号健庵、玉峰先生,清代大臣、学者、藏书家。江苏昆山人,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编修,先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明史》总裁官、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升左都御史、刑部尚书。

  徐乾学曾主持编修《明史》、《大清一统志》、《读礼通考》等书籍,著《憺园文集》三十六卷,是官书编辑大家。家有藏书楼“传是楼”,乃中国藏书史上著名的藏书楼。

  其以学识渊博见宠于康熙皇帝,有载“自为翰林,应奉文字无不称旨,为学士凡制浩文章,代言诸作,皆出其手”。而且徐乾学总裁编修多部官书,与画中校书题材,极为契合他对于文献的编撰成就。

  图轴中所画红墙黄瓦,可知应是在宫廷中。画中徐乾学左手举书,右手持笔,在做校勘书籍的工作,目光直视前方,绘制细腻写实。

  ▲《内廷校书图》局部一

  画中,徐乾学衣物刻画毫发毕现,形神毕肖,连嘴角胡须也清晰可见,端坐动作自然,全无矫揉造作,身后方一侍从端着茶盘,神态作小心翼翼状,也无丝毫突兀。

  ▲《内廷校书图》局部二

  门上图案排列整齐有致,似是一气呵成。

  ▲《内廷校书图》局部三

  细节处,墙基也作纹饰,可谓一丝不苟。

  2

  《内廷校书图》名家题跋

  《内廷校书图》上有多处名家题跋,如同治元年状元徐郙,曾官拜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卫荣光则是咸丰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后任浙江巡抚,为清代三大廉吏之一。另有秦缃业、黄书霖、德馨、谢昌年、徐鼎康、廖寿丰、徐懋简等,皆一时名士。

  ▲《内廷校书图》局部四 徐郙题跋

  徐郙题跋:天禄富琳琅,蓬壶日正长……清芬期共守,世泽是书香。

  徐郙精于书法,用笔沉稳,尤其行书,堪为清代状元书家典范,常为慈禧画作作诗题。题跋中也传颂了徐乾学为编书所作的贡献。

  徐郙(1838—1907),字寿蘅,号颂阁,江苏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同治元年(1862)状元,先后授翰林院修撰、南书房行走、安徽学政、江西学政、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拜协办大学士,世称徐相国。

  徐颂阁工诗,精于书法,擅画山水,入词馆,被召直南书房。慈禧常谕徐郙字有福气,晚年御笔作画,悉命徐郙题志,传世慈禧画作中多见徐郙行楷诗题。因兼具金石派学养,黄宾虹评价徐郙云:“徐颂阁、张野樵一流,为乾嘉画家所不逮”。

  ▲《内廷校书图》局部五 卫荣光题跋

  卫荣光题跋:万丈瞻光焰,奎章宠眷深……世守贻孙子,清芬历刦留。

  可知卫荣光也赞扬徐乾学极受恩宠以及他的编纂伟业,题诗中也提及徐氏著名藏书楼“传是楼”。

  卫荣光(1826-1890)字静澜,河南新乡人,清朝大臣。咸丰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内廷校书图》局部六 秦缃业、廖寿丰、德馨题跋

  释文(略)

  秦缃业(1813-1883),清代官员,文人。字澹如,一字应华。无锡人,锡山秦氏家族。清代官员秦瀛幼子,道光26年副贡生。官浙江同知,转浙江候补道,累官浙江盐运使。

  廖寿丰(1836-1901),江南嘉定(今上海嘉定)人。字谷似,又字暗斋,晚年自号止斋。咸丰八年(1858年)举人。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为国史馆编修。

  德馨,晚清时人,字晓峰,镶红旗满洲人。以浙江按察使受知遇于彭玉麟,荐擢为江西巡抚。广通贿赂,喜畜家伶。甲午中日战起,置不顾,以兵轮载沪上优伶至南昌演剧,所收珍宝异贝值50万两。光绪帝将遣戍之,军机大臣世铎救之,仅免职。戊戌政变后起复为副都统,未至而卒。

  ▲《内廷校书图》局部七 黄书霖、谢昌年、徐鼎康题跋

  黄书霖题跋:洞庭之东,灵秀所钟……圣主赐有“光焰万丈”四言……子子孙孙其永珤。

  提及康熙皇帝对徐乾学圣恩眷隆,在其卸职归乡里后,赐字“光焰万丈”。

  黄书霖,字峙青,舒城人,清光绪八年举人,与清末大佬李鸿章、袁世凯等都有交往,宣统三年(1911)至民国元年(1912)任安徽省财政司司长,曾任北洋武备学堂(新军)总教习,民国大佬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等都是其学生。

  谢昌年题跋(一):珠囊瓊箧……禹鸿胪绝妙传神……退朝则兄弟同观……兵燹横来,巨室之鼎钟易散,独兹图也漂零避地,经水渍而不渝,慎重传家,尤士林所共仰,桑沧无恙……有人能若斯之完且备乎?

  谢昌年题跋(二):四库未窥一官,耐冷寻洞庭山之陈迹……无非玉局深惭,貂续莫笑,狼胡昢在。

  谢在题跋中提及此画由禹之鼎所绘,徐氏兄弟曾共同欣赏,后历兵燹,经水渍而不渝,之后重裱,仍得以流传等。

  至今这张画笔者仍可见有些许水渍,符合记载。

  谢昌年(1842-1903),字引之,又字椿伯,号寿田,一作寿恬,别署匮翁,浙江嘉兴人,居郡城东门蒯塔坊弄。清官员、诗人、画家。光绪丙戌(1886)进士,官户部主事,改金华府教授,归长鸳湖书院。

  徐鼎康题跋:博雅淹通冠百家,光芒万丈荷褒嘉……昔随轺传瞻遗像,图幅重披鬓渐华。

  徐鼎康(1876-1938)字锡丞,今嘉定镇人。系清咸丰年间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徐致祥(季如)子。同治年间,一甲一名进士、礼部尚书兼协办大学士徐郙(颂阁)侄孙。

  ▲《内廷校书图》局部八 徐懋简题跋

  徐懋简题跋:校雠之学……颜曰《通志堂》……圣祖仁皇帝在翰詹时屡主文柄,朝廷大著作多出公手……大文彪炳,一洗前明《一统志》芜陋之习……赐“光焰万丈”四大字,以宠其行……家门鼎盛,疑谤迭来,当事有以他事诬公者,祸几不测,赖圣主恩宠不衰,而得悠闲岁月……公有《内廷校书图》系禹鸿胪之鼎所作……兵燹之后,谋所以重裱之……后学张星鉴序于传是楼址之东偏,裔孙懋简沐手谨书。

  可知题跋由张星鉴作序,徐懋简书写。此外,提及徐乾学受康熙宠信,并赐字“光焰万丈”,之后提及闻名的“徐乾学受诬案”以及此画经兵灾后重裱等。

  而细细考究“徐乾学受诬案”的背后便知是党争失势后朝堂对手的报复参劾。

  徐懋简,清光绪时任西安县(今衢州)知县,是徐干学的后代子孙。

  张星鉴(1819-1877)字问月,是清新阳(今江苏昆山)人,诸生,居京师时,先后被各级官员聘请校书,归乡后撰修邑志,其《国朝经学名儒记》是对清代经学家生平及学术成就的较为系统的总结。

  3

  南北党争,不死不休

  据上文各名士的题跋,可以得知其一,徐乾学十分受康熙皇帝的器重,即使卸职归里仍领修书总裁,赐字“光焰万丈”;其二,徐乾学因家门鼎盛,疑谤迭来,祸几不测,幸赖康熙皇帝恩宠不衰,才得以悠闲岁月。

  据考,徐乾学官至宰辅,文名甚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门生众多,连盛名久矣的纳兰性德也是他的学生。他自己是康熙九年探花,三弟徐元文在顺治十六年考中状元,二弟徐秉义康熙十二年也是高中探花。

  兄弟三鼎甲,在科举制度中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诗人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曾大为感叹:“同胞三及第,前明三百年所未有也。”而且,三人都身居高位,附随者无数。

  尤其是徐乾学对于科场取士的影响,仅康熙一朝,江浙士人中榜的就很多,约占三分之一以上。此外,史料记载,某次顺天乡试中,徐乾学私下给主考官一份名单,揭榜后,名单人物一一在列。

  很快翰林院便形成以徐乾学为首的江南汉人党派,其中也包括高士奇。

  康熙朝时,党争十分激烈,包括明珠与索额图的党争、中宮党争、南北党争等,各个势力都在明争暗斗。康熙为了维持朝廷平衡,同时也缓和满汉矛盾以及皇权集中,削弱八旗兵权等,所以重用乾学来作为打击权臣之用。

  可以说,康熙对徐乾学的器重,实际上是对南党和江南地主士大夫的优容。所以在徐乾学身受污名之困时,康熙知晓背后是党争作祟,故而从轻发落,以示宽柔。

  据《圣祖实录》卷一五三,康熙皇帝曾诏谕吏部,说:

  “乃近见内外各官,间有彼此倾轧,代异党同,私怨交寻,牵连报复。或己所衔恨,而反嘱人代纠,阴为主使。或意所欲言,而不直指其事,巧陷术中。虽业已解职投闲,仍复吹求不止,株连逮于子弟,颠覆及于身家”。
“朕总揽机务已三十年,此等情态,知之最悉”。

  所以,纵容党争,有时候也只是帝王的非常手段而已。而对于徐乾学而言,尽管曾身居高位,可是失势后,各种报复就接踵而至,欲置其于死地。以至于连如此人物朝廷直到诏令其进京修书,才知晓他已经病死数月了。

  《战国策·秦策》曾言“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然而如徐乾学一样,争来争去,到头来还不是万事成空!

  4

  徐禹交游,取法诸家

  禹之鼎出身寒微,而后声名鹊起,求画者、逼画者络绎不绝,他也深受其苦。所以在徐乾学归乡编修《一统志》时,邀请其随行,为志配图,禹之鼎欣然应允。

  禹之鼎随徐乾学在洞庭学居几年,无贵官相逼,创作自由,也时常与当地文人士子修禊,乐得其中。

  事实上,禹之鼎与徐乾学很早便有交游。康熙十三年时,曾作徐乾学、姜宸英、汪懋麟三人像《三子联句图》卷。康熙二十七年,为王士祯、陈廷敬、徐乾学、王又旦、汪懋麟等人作《城南雅集图》卷。康熙三十三年,画徐乾学、秦松龄,徐秉义等《遂园修禊图》卷。

  禹之鼎与很多文人都有交游,这些达官贵人的文气审美对他的画技提高与情趣影响也不容忽视。所以他的肖像画,除传统的单线平涂法和白描法外,还有江南画法和墨骨法,诸家画法,融会贯通,遂成大家。

  因此,在欣赏禹之鼎的肖像画时,不仅是感受其画工的精湛与文气,更应见被画者对他艺坛之路的深刻影响,二者是相辅相成,而并非孤立个体。

  5

  结语

  禹之鼎所作的《内廷校书图》可见其写真技艺之高超,他的画风既是对传统的集成,也成为一种新格。

  此外,是画历经兵燹,水渍而不渝,流传至今,也是幸事。画中题跋“家门鼎盛,疑谤迭来……”等更是可知当年南北党争的凶险,可谓不死不休。而康熙皇帝力排众议,以示优容,并赐字“光焰万丈”,足见这位千古明君的帝王手段。

  可珍宝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