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陪读小兽:砚滴

时间:2020/11/20 10:08:33  来源:中国当代艺术网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早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水盂,然而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便是砚滴。砚滴一般配有滴注,可用滴注将所蓄之水吸出,滴于砚。作为一种具有功用性的文房雅玩,砚滴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各种不同的造型,为文人的案头增添了一分生动意趣。汉代已有飞熊、卧羊、辟邪、鸠凤等多种样式的玉质砚滴,常为后代所模仿。

  

  图1为汉代玉卧羊形砚滴,长7厘米,高5.6厘米,口径1.6厘米,为清宫旧藏。此砚滴为青玉质,羊为立体圆雕,呈跪卧式,双目平视前方,憨态可掬。面部呈三角形,双角回卷,贴于头部两侧。身躯丰满,四肢屈于腹下。胸前、眼下部、面颊及腿弯处皆饰阴刻线,线条细短,排列整齐。有趣的是,此玉羊通身带有褐色沁斑,头部尤为严重,被沁蚀成深褐色,但沁斑位置与玉羊造型相得益彰,令其更为生动。玉羊背部有一圆形凹洞,洞上置双兽形圆柱纽盖。此玉羊背上的凹洞及双兽形纽盖和中空的腹部均似明代的制作风格,故此物可能是明代人以汉代玉羊改制而成。

  

  图2为明代玉卧兽形砚滴,长12.7厘米,宽6.5厘米,高5.1厘米,为清宫旧藏。砚滴为卧兽形,造型十分有趣。此兽略仿汉代辟邪样式,但有较大的变化,兽头有双角,粗眉,大眼,口衔小羽觞(酒杯),四肢伏于地,肢上有火焰纹装饰,背后部有骨椎状装饰,卷尾。腹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刻。背部有孔可通腹部,腹内空可蓄水。(子禾)

(部分资料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官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