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鹿鼎记》中,为何藏宝图要藏在佛经夹层?

时间:2021/1/12 16:44:00  来源:同古堂

  ▲北京荣宝拍卖2020秋拍 清乾隆内府 宫廷写经,局部
  艺术自媒体/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图/北京荣宝拍卖

  《鹿鼎记》中,为何藏宝图要藏在佛经夹层?
  文/ 同古堂

  在金庸名著《鹿鼎记》中,八部《四十二章经》是贯穿全剧的主线索,其最早分别由满洲八旗旗主各自保存。江湖传言,经书中事关大清龙脉,只要集齐经书,挖断龙脉,天下将复归汉人。

  彼时,满清天下初定,政局未稳。为此,天地会、神龙教、台湾郑氏、云南沐王府以及拥兵自立的三藩等各方势力,纷纷摩拳擦掌,从江南小镇到辽东雪原,从朝堂暗斗到江湖纷争,皆是因欲夺此经而起。

  此后,在五台山清凉寺,韦小宝从出家的顺治皇帝处得知,原来《四十二章经》内关乎“龙脉”的传言实属谎言,其真正秘密是经内夹层所藏“碎羊皮”地图,隐藏着一个关外极大藏宝库的所在。

  ▲《鹿鼎记》剧照,《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为佛教经典,亦是现存最早的汉译佛经,其由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所译,内容包括了佛陀关于持戒、忍辱、断欲、精进、观空等语录。为译此经,汉明帝敕命在洛阳修建高僧译经之所,即如今的“白马寺”。

  《鹿鼎记》剧情扣人心弦,固然极佳,只是观者是否曾有疑惑,为何金庸老先生要把“藏宝图”隐藏在佛经夹层中,而不是其它儒家经典书籍,如《资治通鉴》、《论语》、《春秋》等。

  ▲《鹿鼎记》剧照,《四十二章经》

  《鹿鼎记》的发生背景,为清康熙年间。此时,满清取代朱明王朝,入主中原未久,天下仍危机四伏。

  而汉人百姓因兵燹频仍,多虔诚信仰佛教,借此祈福消灾。为稳固统治,缓和矛盾,原以信奉萨满教为主的满清朝廷,因“满蒙联姻”,佛教文化渐兴,尤其入关后,又受汉族影响,佛事日隆,礼佛体系亦不断完善。

  宫廷皇室、满清贵族也都诚心礼佛,如顺治皇帝,对于佛教信仰极为虔诚,曾有法名“行痴”,在董鄂妃过世后,更有出家为僧的执念。康熙皇帝,也常自称无量寿佛的化身。

  ▲清宫佛教信仰

  如此大背景下,将藏宝图藏于佛经中,则是顺理成章。其一,清廷贵族信仰佛教,家中供奉佛经,日日诵念,十分正常;其二,佛经为神圣佛宝,倍受信徒珍爱尊重,不会轻易损毁;其三,藏宝图为羊皮纸所作,寻常书籍封面,并不会如此考究;其四,即使日后清廷被推翻,经书流落民间,百姓因信仰佛教,也不会轻易察觉佛经夹层的秘密,八旗后人则可以此宝藏东山再起。

  所以,金庸先生的笔墨安排,可谓极是严谨,而当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即是满清自上而下,佛教信仰之兴盛。

  ▲清宫佛教信仰

  如清代皇帝的写经始于顺治,而自康熙后,皇帝每月朔望、万寿节或重大年节,亲自手抄经书,更成为宫内传统。其从康熙四十四年直至过世,都会定时抄写,如偶逢身体抱恙,愈后亦会补录。乾隆同样十分郑重,其更将元旦“明窗开笔”手抄经书,列为特殊习俗。

  对于帝王而言,居尊御极,而写经或为祈福纳祥,或为孝慈延寿、或祷国祚咸通。同时,以宗教信仰来缓解民族矛盾,巩固政局,也自然成了驾驭之道。除帝王写经外,每逢盛典大庆节日,王公大臣也要奉敕书写经卷等进献恭贺,因此清代皇室有大量的写经佛宝传承。

  如今,则多藏于公藏机构,民间流通鲜少,殊为可宝。据考,目前故宫图书馆所藏皇帝御笔写经,共约3000部,其中佛经约2000部,乾隆皇帝御书的《心经》即有1000余部之多,亦可窥知彼时虔诚的佛教信仰。

  ▲朱珪 臣工写经

  ▲沈初 臣工写经

  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现存有类似臣工本写经宫廷法宝,装潢考究,制作精美,纸张为宫廷库磁青,上下花边为如意馆绘制西蕃莲纹,一笔不苟,显示出非凡的绘画书法功力。泥金经文古雅端庄,最能反映出清代馆阁体书风之面貌,具有鲜明宫廷特色。

  此次北京荣宝拍卖即幸而恭请征得一件清乾隆内府磁青描金写本《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抄写恭敬,书风流畅,俱显精湛书法造诣。装裱华丽,可谓代表清中期宫廷佛经抄写装帧工艺的最高水平,有熠熠生光之感。

  ▲Lot.1063 清乾隆内府 磁青描金写本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
  31.5×12.51册 经折装 瓷青纸

  是经16折,前有佛祖说法图,后有护法韦陀。前后夹板为花纹织锦,纹饰典雅,用以保护经书。金纸题签,楷体恭书“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

  ▲Lot.1063 清乾隆内府 磁青描金写本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封面夹板

  ▲Lot.1063 清乾隆内府 磁青描金写本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封底夹板

  乾隆时期,清代国力趋至最鼎盛,可谓文治武功,天道昌隆,其对佛教之信仰,亦是诚心至为笃深。

  其曾敕命规定在满族原始宗教信仰“萨满教”的祭祀中,首祭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并以大典的形式颁行天下。同时,每年正月初一,乾隆除了“明窗开笔”抄写佛经外,亦在宫里各处祭拜、拈香、行礼,有时还要到弘仁寺、仁寿寺、阐福寺等寺庙拈香。

  据载,其每年更数十次到坤宁宫祭祀拜佛,又规定祭神祭天之礼“四月八日则奉神于堂子而祭之,每岁四月初八日,恭迎坤宁宫朝祭神,供于堂子飨殿,佛、菩萨、关帝像前悬于神幔,设黄瓷池,注红蜜,和以净水。”

  ▲乾隆佛像装 唐卡,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养心殿设有东西佛堂,乾隆日常在此拈香敬佛念佛珠,并规定西佛堂佛诞日念经。除了给自己修建佛堂外,其还为太后、太妃礼佛重修了慈宁宫大佛堂,并将原雍亲王府改建为藏传佛教皇家寺院雍和宫,在京外夏宫所在地承德修建外八庙等。

  乾隆不但重视形式上的礼佛,而且对佛学的研究造诣也很高。其曾有诗“莲花室”,诗云“云山胜地耸高櫷,静室莲华楼上头。调御丈夫无色相,应真十六有源流。凭参水月还天月,如是今秋即昔秋。一切尘心兹净扫,不忘阿字祖恩留。”

  佛教《妙法莲花经》就是以莲花比喻佛教的妙法,作为莲花室主人的乾隆,也希望自己像莲花一样达到不染一切,超脱自在的高深境地。

  ▲故宫养心殿乾隆皇帝修建的佛堂

  此乾隆内府磁青描金写本《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即是在满清宫廷佛教信仰兴盛的环境下,虔心发愿,诚惶悚惕,恭楷缮录,或供置于佛堂案几之上,或日常念诵,藉此来表达向佛之赤心。

  ▲Lot.1063 清乾隆内府 磁青描金写本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场景图

  ▲Lot.1063 清乾隆内府 磁青描金写本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局部

  ▲Lot.1063 清乾隆内府 磁青描金写本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局部

  此经泥金书写,书法蝇头细书,一笔不苟,行笔方正,古雅端庄,为馆阁体书风,可知书写时向佛之心至诚。馆阁体发轫于科举制度,明清又以书取士,清代帝王亲身参与的写经活动更把端正妍美之馆阁体书法发展到了极致。

  经纸则为磁青纸本,纸质亮滑犹如明镜,色泽含蓄静谧,以正雅圆融,秀润华美的书法写于深蓝色磁青纸张,对比明显,甚为庄严,彷如戗金漆金,富丽堂皇。

  ▲Lot.1063 清乾隆内府 磁青描金写本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局部

  经册中,所绘圣象,亦是精妙至极。

  如佛祖说法图,从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释迦牟尼端坐中央莲花佛台,庄严慈悲,侍从站立左右两侧,脚踩莲花祥云,身后祥云缭绕,瑞光流溢。佛祖弯眉高鼻,佛相圆润,体态丰满,神情端严高贵,身披天衣,袍服飘逸,一手持钵,另一手呈屈指法相。

  画中上半部分绘有四金刚双手合十,诚心听佛,开脸、纹饰,都甚为考究,画法细腻,场面庄严。

  ▲Lot.1063 清乾隆内府 磁青描金写本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场景图

  ▲Lot.1063 清乾隆内府 磁青描金写本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局部

  另绘有护法韦陀图,其为佛教护法天神,是贤劫中最后一位成佛者,名楼至佛。写绘细腻,画法严谨,但见祥云法器、宝树珍花中,充满护法之阳刚正气。又祥瑞密布,布局典雅,法相庄严,金光四射,见精湛宫廷绘画技艺。

  ▲Lot.1063 清乾隆内府 磁青描金写本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局部

  宫廷金字经是一直秘藏皇宫的珍贵佛门圣宝,可谓是集合了当时最顶级的皇家资源,顶级的皇家材料,诚心为佛祖所做的法宝,材质与法力赋予了这些法宝拥有金刚不坏之身,永世传承。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未昭示海内外的宫廷孤本,主要包括皇帝御笔写经,臣工抄写经书等。这些一直秘藏于深宫的珍贵写经,书品好,书写材料很独特,版本精良,装饰极其考究,具有鲜明的皇宫特色。在书史、版本史、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如此册乾隆内府磁青描金写本《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能历数百千年而不褪色,又应曾在宫内受多年供奉,诵经加持,缘者得之。

  ▲Lot.1063 清乾隆内府 磁青描金写本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局部

  ▲Lot.1063 清乾隆内府 磁青描金写本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局部

  北京荣宝拍卖“一念莲花开”写经专场,另有其余诸多佛宝典籍,亦是佛缘匪浅。其中唐人写经不乏,如初唐写本《妙法莲华经卷二》、初唐写本《大般涅槃经哀叹品第三》、唐代写本《佛说观世音经》、初唐写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五》等。

  敦煌写经,卷轶浩繁,其始于西晋,扩于北朝,盛于隋唐,终于北宋,横跨诸多朝代,书体之完整,笔法之多姿,书风之奇巧,法度之谨严,皆令人叹为观止矣。

  ▲敦煌

  而唐代,则偏爱以“二王”为宗的东晋书风,如太宗好王羲之书法,朝野习学“王字”成风,可谓蔚为大观。朝廷又任用欧、虞、褚等书法大家,出任二馆教授与皇家侍书,行楷书面貌,遂渐至大成。

  ▲Lot1070 7-8世纪 初唐写本 妙法莲华经卷二(东晋)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是卷全长约七米,为《妙法莲华经》卷二,起于卷二譬喻品第三“力、无所谓,有大神力”,终于卷二末“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卷末拖燕尾,甚是完整,细乌丝栏,品相完好,未经装裱,可观初唐麻纸原貌,纸经染色,且又砑光,又称“经黄打纸”,质地细薄洁净且又韧实,与吐蕃统治敦煌及归后之义军时代写经纸迥异。可见初唐国力之强盛,文化之被及,手工业之发达。

  ▲Lot1070 7-8世纪 初唐写本 妙法莲华经卷二(东晋)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Lot1070 7-8世纪 初唐写本 妙法莲华经卷二(东晋)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启功先生曾有言“敦煌石室,丸泥剖矣。吉光片羽,遂散落乎大千。晴窗之下,日临一本,可蝉蜕而登仙。”或“唐人细楷,艺有高下,其高者无论矣,即乱头粗服之迹,亦自有其风度,非后人摹拟易几及者。”可见,写经书法为书家所推崇备至,书法造诣亦自写经中,获益良多。

  其亦曾于《论书绝句百首》中,诗云:“乳臭纷纷执笔初,几人雾霁识匡庐。枣魂石魄才经眼,已薄经生是俗书。”,对于所谓“经生书俗”之说,视为“乳臭小儿”浅薄之谈。

  此卷《妙法莲华经卷二》即书法飘逸灵动,字字有淳朴消散自然之美,甚是精绝,信为初唐名手所书。

  ▲Lot1070 7-8世纪 初唐写本 妙法莲华经卷二(东晋)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局部

  ▲Lot1070 7-8世纪 初唐写本 妙法莲华经卷二(东晋)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局部

  事实上,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的隋末唐初,初唐四家薛稷、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渐起,楷书亦渐至成熟,至七世纪中期终成定式,为唐代书法第一次高峰,也是写经书法最为精妙之时代,其楷法森然足为万世宗法,此风延及盛唐,而笔法略变,稍见丰美,但少了初唐的精妙俊逸和纤厚之变,这也是初唐四家书风之精髓所在。

  而自八世纪以后写经楷法略见不整,直至八世纪晚期吐蕃统治敦煌,更是渐有乱象。而细分来看,初唐书风亦有早晚渐变。此可以唐武则久视元年(700)《三藏圣教序》作为比对,或参见饶宗颐主编《敦煌书法丛刊》第十八卷《碎金》第一分册P17-19,伯希和发现,现藏于法国卢浮宫,编号P3831。久视元年尚在初唐,《三藏圣教序》虽楷法严谨,但笔法已少方圆俱备、婉妙空灵之态。

  ▲Lot1070 7-8世纪 初唐写本 妙法莲华经卷二(东晋)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局部

  然此卷初唐写本《妙法莲华经卷二》,经文墨色如漆,线条粗细浓淡自然,结体亦是工整严谨,行气疏朗,渐行渐按,气秀色润,可谓笔酣墨饱矣。其体势平正冲淡,合含刚持,亦无有丝毫矫饰夸张,观之却又飘逸适意,点画飞动,骨肉兼得。

  此外,尖锋起笔,部分用行书笔划,字体结构中,偶有笔划牵丝,更显书写之流畅与灵动。又局部线条粗细富有变化,修短适度,可于平稳端庄中,显现险绝之姿,可谓平中有奇,令人回味。

  是卷经文书法,端研之古意,明快之行笔,含蓄之骨秀,疏朗之布局,提按间之动态,收笔之张力,气脉之相贯,皆可谓之初唐楷书典范,较之欧、虞,也可平分秋色。又整严规范,横有行,纵有列,然笔法率真,犹若乐曲线谱节奏起伏,动静相宜,令人慨叹此书法造诣之精绝。

  另有其余唐人写经,篇幅所限,不一而足。

  ▲Lot1066 7-8世纪 初唐写本 大般涅槃经卷十五(北凉)昙无谶译

本卷高25.7CM,长46.6CM,残存一纸,共计28行每行17字,原纸保存,经卷经过染潢可历久并防虫蛀,砑光上蜡,纸张质地紧实,薄厚均匀是唐代写经中上等经纸,乌丝界栏纤细可见,卷子楷书用笔,字体干净工整,用笔巧妙自如,古朴灵动,实为千年墨宝。

  ▲Lot1068 9-10世纪 唐代写本 佛说观世音经(东晋)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本卷25.5CM高114CM长,首断尾全,尾部品名佛说观世音经一卷,共存3纸,第一纸37.8CM存22行每行约17字,第二纸49CM存28行行约18字,第三纸28CM存16行行约20字,原纸保存未托裱,保存状态尚佳,纸张较厚经过染潢,乌丝栏纤细,书法一流,为典型唐代楷书风格,抄写庄严端正,笔墨灵动,飘逸俊朗,使转自然,可为家藏千年法宝。

  ▲Lot1069 8世纪 7-8世纪 初唐写本 大般涅槃经哀叹品第三(北凉)昙无谶译

  本卷25CM高161CM长,首全尾缺,首部品名大般涅槃经哀叹品第三,共存5纸,第一纸3.1CM存2行行17字,第二纸51.7CM存29行行20字,第三纸51.6CM存29行行17字,第四纸52.7CM存29行行约17字,第五纸3.7CM存2行行17字,本卷经潢打纸并砑光上蜡,纸质紧密坚实,淡描乌丝界栏,唐楷入书用笔沉静刚健,书写灵动,飘逸中不失端庄,整卷气韵连贯,超凡脱俗,可为家藏千年法宝。

  ▲敦煌

  中国佛教信仰,由来已久,信徒遍及朝野各阶层,无论平民布衣亦或仕宦乡绅等,除了虔诚写经供奉祈福外,也广结佛缘,可谓是“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信众累百千万。

  而北京荣宝拍卖“一念莲花开”,佛宝甚多,永世传承,虔心者得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