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集藏信息> 正文

清代篆刻“江南第一名手”杨澥朱拓赏

时间:2021/4/5 16:24:00  来源:收藏快报 姚悦/安徽安庆

  巧的很,两大刻手杨澥与赵之琛都生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赵之琛为“西泠八家”之一,名头不小,书画印皆善,精鉴赏,嗜古如痴,亦长金石考据之学。杨澥也好古如癖,宗法秦汉,喜摹刻名碑古帖,技法精湛,凡刻印、刻碑、刻竹无一不精;不仅如此,还将难以入刻的各类印材(玉、铜、玛瑙、象牙等)精心研究,并能轻松驾驭,深通金石考证。自署钤《龙石道人印存》,上存印三千余枚,为其历年劳心所获,钤盖之印,堪称洋洋大观,而让识者眼福不浅(册中各印材,皆有标识)。明清篆刻家有此才气博艺,亦为世之鲜见,“江南第一名手”当之无愧。

  杨澥(1781—1855),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金石学家。原名海,字竹唐,号龙石,江苏吴江人。明清流派印风,影响了几代印人,不少篆刻入时风气甚深。起始,杨澥篆刻,尤其是他的朱文印,也深受明中叶篆刻风格影响。然杨澥在篆刻尺度上,并无脱离刀法的醇厚古意。而是直追秦汉,立古为新,并名列当时一代好手。其于历代金石考证之字靡不精核,烂熟于胸。其于刻竹,乃精心为之,常摹秦汉金石文字,刀法深峻圆健,气格独存,内含入古而化真意。余曾于一资深藏家手中,见之杨竹唐竹雕文玩真品一具,雕刻精深古劲,神韵醉人。嘉庆学者金元钰在《竹人录》序中写道:“昔人一艺之工,名垂不朽、载在史传者,莫可殚述。吾疁自前明正、嘉时朱松邻模宋元人小景,创始刻竹,嗣后专门名家,或行草楷隶,或人物山水,并称绝技……”从刻竹的时间看,乃明朱鹤(松邻)所创,至今已二百八十余年矣,朱氏三代皆为当时刻竹大家。其中,朱三松承祖法,画境多以宋人山水、人物、花鸟为本,刀法奇逸,风格独特,亦在“马远”笔墨之间。世评其“以刀代笔,惟简老朴茂,逸趣横生一派,最易得神也。”可见竹刻“以刀代笔”之势,亦与笔墨真迹有异曲同工之妙。杨澥能痴迷醉心竹刻,一是有感于先贤留存于世的绝妙思想独特,二是能于方寸间,将竹刻艺术雕刻的如此精逸传神,这是吾国独一无二之绝技。杨澥深知,刻竹多是工匠所为,加之工手每个人的艺术修养不同。如果雕出作品,没有内涵思想,光有娴熟的刀工,其艺术性也有损于价值。杨澥是位文人,胸积丘壑,且有精深的艺术修养。平素工诗,然不轻作。他认为“无论刻碑、治印、刻竹乃之考据学问,皆不可近俗,必胸中须存金石气。”

  杨澥《汉并天下》朱拓瓦当(见图),直径17厘米。作品中西汉瓦当瓦面“汉并天下”四字凸起,篆体。据《董仲舒传》载:“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广览兼听,极群下之知,尽天下之美,至德昭然,施于方外。夜郎、康居,殊方万里,说德归谊,此太平之致也。”瓦四字有称颂夸耀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之意。

  拓片一侧有杨澥“汉并天下瓦”题款,曰:“道光四年,岁在甲申,从钱唐(塘)赵毂庵行囊中,借观瓦当,研因拓此本,奉赠梦琴先生疋(雅)赏,埜(野)航逸民杨澥记。钤白文两方“龙老所藏”“十四桥边一埜航”。”上面提到的赵毂庵,极富才气,与伯父赵之琛同受业于乡贤陈钟豫先生。陈钟豫,“西泠八家”之一,与黄易、陈鸿寿、奚冈齐名。赵毂庵善书能画精刻,喜冬心先生梅品,模之清劲冷逸,神俊逼人。钩墨兰水仙,饶有古趣。性嗜酒,曾流寓江淮间,然秉性孤高,终不得志,郁郁而殁,江南才俊,引为大憾。可以看得出,杨澥与赵毂庵志趣相投,有金石之交,过从甚密,常聚一起研讨学问。瓦当朱拓是送给一名叫“梦琴”先生的,考有一人田嵩年(1788—1836),字季高,号梦琴,山西人,工诗善书,喜金石考据,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官编修。不过究竟是否为同一人,有待继续考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