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品拍卖信息> 正文

嘉德香港春拍 |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抢先看

时间:2021/4/10 18:06:09  来源:雅昌发布

  中国嘉德香港2021春季拍卖会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丨展览厅5FG

  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拍卖:4月23日丨10:30am
  预展:4月18-20日丨10am-8pm
  4月21-22日|10am-6pm

  二十世纪东西方艺术在巴黎兼容相生,成为战后现代美术史中最重要的发展脉络之一。是次春拍中,我们带来立于西方艺术舞台中央的东方脸孔——藤田嗣治,首位将东方书法融入抽象绘画西方艺术家——乔治?马修(Georges  Mathieu),以及受东西方文化滋养而成的天才艺术家——布菲(Bernard Buffet),感受万象竞驰的现代百年中,东西现代艺术和而不同,又殊途同归的精神哲思及智慧。

  才情毕现,粉墨登场
  立于蒙马特的东方脸孔——藤田嗣治

  “到巴黎的第二年,1914年秋的一天,和风煦日下,我画了一幅风景画,描绘运碎石子的马车朝城门行进的风景。画好后,我站在画前一看,发现一种过去的油画中从未见过的、并非模仿他人、完全是自己与大自然间生发出来独创的东西。我高兴得忘乎所以,禁不住在原野上翻起筋斗来。我庆幸自己头一次找到了通向未来之路的钥匙!”
  ——藤田嗣治

  Lot 100
  藤田嗣治
  巴黎蒙马特
  油彩 画布丨约一九一七年作丨34×25.5 cm
  Leonard Foujita
  La Charrette à Montmartre
  Oil on canvas丨Painted approximately in 1917
  来源
  巴黎Drouant画廊
  巴黎私人收藏,1939年前
  法国私人收藏
  2019年10月28日,巴黎佳士得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258
  现亚洲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注:画背贴有巴黎Drouant画廊标签;作品经希薇·布伊森女士鉴定,将收录于希薇·布伊森女士其正在编纂的《藤田嗣治作品集第四册》

  估价 ESTIMATE:
  HKD 500,000 – 800,000

  1914年,从日本到法国的藤田嗣治以一批以其所居的蒙马特街景为灵感的创作,在流光溢彩的巴黎艺术圈粉末登场,其笔下精致的线条细节、幽玄色彩的优雅,很快便成为艺坛焦点,锋芒毕露。1919年,他有高达六件作品入选巴黎秋季沙龙,作品与马蒂斯(Henri Matisse)同台展出,三年后,更被提名为秋季沙龙的审查委员,为彼时至高无上的荣耀,《巴黎蒙马特》(拍品编号100)即诞生于藤田初闯巴黎艺坛的初期,纪录日后闪耀世界艺术舞台之星冉冉升起的黄金年代。

  藤田嗣治《巴黎风景——杜特雷广场》,油彩画布,55×46.4 cm,1917年作,成交价:1,350,000元港币

  《巴黎蒙马特》聚焦彼时藤田、常玉、赵无极、毕加索(Pablo Picasso)及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等艺术大师们群聚的蒙马特,以略带仰视角度的画面,显示该地特殊的地貌。一碎石车横亘于路中央,车头着地,拉杆上翘,打破宁静画境,引发观者的好奇与想象。画中忽明忽暗的云层,拥抱彼时在巴黎极为盛行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将略显荒诞与诡谲的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似梦迷离的氛围。左下的房舍以白赋色,令此处彷彿有生发的光源,配合迎向三方的三叉路,指引观者走向未知的未来。画中一袭红色窗户格外引人瞩目,或暗喻了年青的藤田心中对巴黎的爱恋与想象。左右两边的屋舍以瓦绿、砖红妆点,形成对称构图,显示艺术家对画面平衡的精心布局。

  藤田嗣治《巴黎蒙马特》作品局部

  在完成《巴黎蒙马特》的1917年,藤田于谢隆画廊(Galerie Chéron)举办了人生首次个展,展览开幕时毕加索亲临现场,并流连三小时之久!藤田嗣治曾对此回忆:「其实毕加索并不是在看我的画映入视线后的表面印象,而是在琢磨我今后会如何发展。」此时的藤田虽尚未开启其日后最广为人知的裸女题材,却已在风景主题创作中展示出对西方技巧的精妙吸收与东方美学的兼容并蓄。而画中悬疑无人的碎石车占据了中央,正如藤田本人带给巴黎艺坛探索的好奇与震撼。

  左:1900年代的蒙马特高地 , 碎石车横亘于路中间
  右:藤田嗣治《巴黎蒙马特》

  爱猫成痴,来往鸿儒

  Lot 99
  藤田嗣治
  猫、自画像(一组两件)
  圆珠笔 纸本丨一九五八年作丨6.2×13 cm(猫)、5.2×15 cm(自画像)
  Leonard Foujita
  Cat, Self Portrait (set of two pieces)
  Ball pen on paper丨Painted in 1958
  来源
  原藏家直接获赠自艺术家本人
  美国私人收藏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D 30,000 – 50,000

  《猫》、《自画像》(拍品编号99)为藤田的一组绘猫精彩手稿,藤田嗣治一生钟情于猫,猫与黑框眼镜可谓其最深入人心的形象。在作品《猫》中,小猫扬起头颅,四肢舒展,缱绻的尾巴自然地后垂,恰如藤田笔下性感冷傲的裸女,展露慵懒睥睨的神态,格外迷人。

  左:藤田嗣治与爱猫合影
  右:《自画像》局部

  而在《自画像》中,艺术家将自己视作一戴眼镜的长者,深邃的法令纹透露出古稀之龄。此作为其赠予好友、扎尔伯画廊画廊主(Galerie des Beaux Arts Charles Zalber)扎尔伯(Charles Zalber)之信物,见证了藤田晚年与法国艺术圈的来往鸿儒,别具意义。

  精微穿溟滓,飞动摧霹雳
  马修抽象抒情的巅峰

  Lot 75
  乔治·马修
  闪耀
  压克力彩 画布丨一九九一年作丨81.5×100 cm
  Georges Mathieu
  Supplices Illuminés
  Acrylic on canvas丨Painted in 1991
  展览
  1993年10月26日,「马修」,Protée画廊,巴黎,展品第4号
  来源
  原欧洲私人藏家直接获赠自艺术家本人
  巴黎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D 750,000 – 1,200,000

  在西方战后艺术体系中,马修(Georges Mathieu)是一个特出的存在。他在1940年代开创独步全球的抒情抽象风格,强调艺术的「自发性」及「爆发力」,为抽象主义带来具超现实主义式的想象空间及行动绘画意识,并为历史上首位将东方书法融入抽象绘画的西方艺术家,他一生曾举办逾200场个展,及四次大型回顾展,作品获近100间国际博物馆收藏,如纽约现代美术馆、古根汉美术馆、庞毕度艺术中心等,成就如其作耀眼夺目。

  左起立者:日耳曼(Jacques Germain)、赵无极、左起坐者:玛丽亚 · 艾莲娜 (Maria Elena Vieira da Silva)、马修、画商皮耶(Pierre Loeb)及利奥尔(Jean-Paul Riopelle),1957 年在巴黎皮埃画廊(Galerie Pierre)

  狂野色线,闪耀空间

  历经60与70年代尝试几何变化与应用艺术的试炼后,马修在1980年代步入创作的重要转捩,在1989年达「狂野」成熟时期,正如马修委员会总监林伯 (Edouard Lombard)所言:「马修八〇年代作品开始出现一种宇宙运动,画面比起任何时期都更能呼应抒情抽象之真义一一更加豪迈的力量、喷薄的泼洒、强烈的色彩与深邃的背景,使之成为渊博的三度空间。」该时期,他创新地直接将颜料自软管挤压至画面,以形成慑人的张力流动、泼彩及色块,以更具爆发力的笔触,在如战斗场般的画布上,一展超然的王者风范。

  左:马修《枯萎的梦想》油彩画布,146×114 cm,约1990年作,巴黎庞毕度艺术中心典藏
  右:马修《隐晦的自白》醇酸画布,97.5×130.7 cm,1989-1990年作,拍卖成交价252万元港币

  马修《闪耀》

  《闪耀》即完成于马修艺术全盛之巅的1991年,具狂野时期最经典的色彩与线条特征:红、黄、蓝、墨之色彩激烈地碰撞,从画面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如飞驰的千军万马驰骋于疆场;马修的色彩狂草炫目登场:他先以蓝黑色的粗笔平涂斜构式线条,后摒弃画笔,手持颜料软管,直接将黄、红颜料挤于画布上,形成细劲优雅又饱满雄健的立体线条,密实构图的油彩绽放色彩的流光,与背景色的从容泰然,构建出一明一晦、一静一动的双重语言,画面中的第三维度激活而生。

  上:张旭《古诗四帖》(局部),墨纸本,28×192.3 cm,唐代,辽宁省博物馆藏
  下:马修《闪耀》局部

  法国首任文化部长马乐侯(André Malraux)曾言:「终于,西方出现了一位书法家!」马修对书法的深刻研究并将之融入于抽象绘画,极大拓展了西方绘画的内涵,《闪耀》中若东方狂草般的墨色横贯画面、由左至右喷涌而出,色彩与笔触激扬飞舞,光赫煜烁的亮黄细线从中区肆意交叠,并在悬挂半空的红、蓝、墨色的泼洒中激昂绽放,如照耀山河复甦、万物生长的耀眼骄阳般,生机盎然。创作《闪耀》时,马修已入完熟之境,作品如同穿越时空的稜镜,映照出并称唐朝「三绝」的李白之诗、裴旻之剑舞、张旭之草书,当中粗细交织、雷霆万钧的线条以风驰电掣攀登至巅峰的硕果,谱写对生命的赞歌。

  高栎出众木,伴我向天涯
  法国表现主义大师布菲力作

  “世上从未有一个艺术家像布菲一样在世时便颇负盛名……我们可以将他与当今的杰夫?昆斯或村上隆相提并论,但二位都不及布菲这样誉满全球。”
  ——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赫尔戈特(Fabrice Hergott),
  纽约时报,2016年10月20日

  Lot 106
  贝尔纳·布菲
  秋天的树
  油彩 画布丨一九七五年作丨130×89.5 cm
  Bernard Buffet
  Environs de Cher
  Oil on canvas丨Painted in 1975
  来源
  巴黎莫里斯·加尼耶画廊直接购自艺术家本人
  前欧洲私人藏家于1994年购自上述来源
  2017年10月20日,巴黎佳士得秋季拍卖会,拍品编号178
  欧洲私人收藏
  亚洲私人收藏
  附:莫里斯·加尼耶1994年5月25日签名开立之作品证书

  估价 ESTIMATE:
  HKD 900,000 – 1,500,000

  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巴黎,布菲成为继毕加索之后最轰动的画坛宠儿,被冠以「法国写实主义绘画接班人」之赞誉。8岁凭借作品《自画像》入选「三十岁以下的画家沙龙」、19岁便举办首次个展,20岁获「批评家奖」(Prix de la critique),27岁被《认知艺术》杂志评选为「战后10大艺术家」之一。1958年在巴黎夏彭蒂埃画廊(Galerie Charpentier)举办首次回顾展时,布菲甚至尚未满30岁,展览开幕日有近万人观展,此惊人盛况让他迅速成为上世纪50年代「欧洲画价最贵的画家」。在他驰骋艺坛近50年中,他始终都视绘画为生命,藉由充满力量、独一无二的黑线式风格,成为法国战后表现主义的领军人物。

  布菲在巴黎郊区的古堡公园附近散步,观察自然万物

  枕石漱流,人无杂念天地宽

  在抽象绘画风潮大行其道的1970年代,作为当时最受关注的具像艺术代表,外界对布菲抨击声浪不断,于是他花费数千万,买下巴黎近郊具百年历史的马希厄城堡(Villiers-le-Mahieu),携爱妻安娜贝尔(Annabel Schwob)和年幼子女搬离烦嚣的巴黎。

  《秋天的树》(拍品编号105)所绘的巴黎城堡山公园景致

  在此后7年定居于此与世无争之地的归隐时光,布菲终获内心的平静,画面风格与题材也发生关键性的转变:更加专注诠释所见的地理风貌,唤醒观者如对法国巴比松画派和前印象派带有田园诗歌、美好意境的回忆。画面写实且似曾相识,乡村常见的小桥流水、轻歌磨坊、树林风景成为该时期的典型主题。而平和中又带有蒙马特艺术家:弗拉芒克(Maurice de Vlaminck)、尤特里罗(Maurice Utrillo)充满速度感、表现力道的笔触,1974年二月,巴黎贾尼耶画廊(Galerie Maurice Garnier)举办一年一度名为「风景」的布菲个展,其温柔祥和的画风甚为艺评家所惊艷,《秋天的树》(拍品编号105)即为该时期的箇中经典。纵横落笔间绽放一以贯之的遗世独立,以及前所未有的从容自得,为其风景画中的佼佼者。

  “我喜欢乡野,尤其离开巴黎搬到此地,我才真正感到人生的幸福。”
  ——布菲

  上:梵高(Vincent van Gogh)《树根》,水彩 纸本,51.5×70.7 cm,1882年作,荷兰库勒-穆勒博物馆藏
  下:布菲《秋天的树》作品局部

  根据画背题款,完成于1975年的《秋天的树》描绘的是法国约纳省近郊城堡山公园中的冬青栎秋景,此处临近布菲居所,为其日常漫步采风之地。作品视觉重心由右下角指引而出,顺着水塘向中心延伸,碧空中大朵白云在清澈溪水中倒影出亮白的强光,扩宽了画面纵向的视觉感。挺拔高耸的冬青栎树若有向上冲破画幅的局限,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胆略,虽绿叶尽落,枝条却丝毫不见颓势,透过艺术家下笔的力道,留下宛如刻入画布中的黑色线条,枯枝左右两侧对称、规律地交叠向上伸展,饱含对生命走向毋庸置疑的权威意像,逐步纤细的棕色线条紧密相邻、左右对称的造型反映了艺术家对自然共生的慎思;而其凌厉的笔法、下笔取势将秋日冬青栎树「刺破苍穹遥指天 ,乌黑身躯意志坚」的神采完美展现。

  左:方君璧《冬日》油彩 画布,126.4×91 cm,2020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成交价2,415,000元人民币
  右:布菲《秋天的树》作品局部

  此外,布菲以大笔触着色、几何形构图将背景绵延不断的金橘秋树林高度简化,并为树枝根部点缀亮黄色彩,仿佛夕阳斜照时形成的斑驳光影,让画面整体散发早期作品所没有的柔和宁静及波澜不惊的通透之心。成就了构图上「动」与「静」之互补平衡,建构出永恒优美的乡郊之景。

  过眼云烟,豪华落尽见真淳

  Lot 105
  贝尔纳·布菲
  小丑
  水彩 炭笔 纸本丨一九五六年作丨39.8×26.5cm
  Bernard Buffet
  The Clown
  Watercolour and graphite on paper丨Painted in 1956
  来源
  1980年代前,巴黎佳士得拍卖会
  欧洲私人收藏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D 500,000 – 800,000

  布菲经典的黑色线条与东方书法精神的殊途同归,很早就引起亚洲藏家的共鸣及关注,成功打开横跨亚、欧板块的国际知名度。创作于布菲艺术鼎盛年代的《小丑》(拍品编号106),集合了艺术家标志性的粗黑线及最为藏家趋之若鹜的「小丑」题材,具有极高的收藏性价比。小丑系列的开展,适逢艺术家辉煌的事业高峰,布菲心思善感,面对成功他所感受的并非全然光鲜,而是越发迷茫的落寂,他将这种强烈的情绪反差结合于小丑夸张的表情。《小丑》中,布菲以自画像为原型,撑满画幅白粉脸上,黑线条有力地刻画,抬头纹深刻,八字眉撇,随薄扁嘴唇下垂的法令纹,眼神直望观众,像有千丝万绪的悲伤,却始终保持微笑。而其标志性的粗实线条刻画出棱角分明的效果,传达出一种存在主义式的深刻的孤独,直入人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