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尘像无迹”郎水龙作品展

时间:2021/4/17 15:47:07  来源:雅昌艺术网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21-03-27 - 2021-06-27
  开幕时间:2021-03-27 15:00
  展览城市:上海 - 上海
  展览机构: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展览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甬虹路88号
  策 展 人:闫震
  主办单位:金臣·亦飞鸣美术馆
  协办单位:上海金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参展人员:郎水龙
  展览备注:展览总监:陈逸鸣
  特别支持:约翰·莫尔绘画奖基金会,goa大象设计,乾禛艺术发展
  展览介绍

  2021年3月27日“尘像无迹——郎水龙作品展”将在金臣·亦飞鸣美术馆开幕。展览将展出著名艺术家、2016年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大奖得主郎水龙先生近年来创作的多件作品。这些作品看似一幅幅低反差的单色抽象画,但其中部分画面又能隐约辨识出一些劳动工具、手套等物件的形态,让整个展厅弥漫着沉静却又轻盈的气息。

  郎水龙先生的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手法非常特别,他是在工地里把画布铺在地上,然后将工人们用的铁锹、镐、锯,还有工地上废弃的钢筋、螺丝、铁钉等摆放在上面,任凭每天的扬尘逐渐积累其上。在合适的时刻,他取走画布上的工具,然后用特殊的胶液将物件留下的痕迹固定下来,因此这些作品的表面会带有淡淡的光晕。这些淡淡的印记呈现着当初存在过的物件的形状,模模糊糊又分明就在那里,就像人们关于记忆的经验,或者是风、灰尘和时间相互间的低声私语。

  这一系列作品最早开始于2014年。当时艺术家正在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中国第一家大学所属的定位于文明史和艺术史通识教育的博物馆)的整个建设过程做历史文献记录。在他每天穿着防尘服,戴着安全帽和口罩与建筑工人朝夕相处,相互交流的时候,他在弥漫于周围的灰尘里找到了灵感。艺术家表示:“博物馆自身不就是记录、承载历史的地方吗?” 而他的创作正是“与工具、弃料、风、昆虫、尘埃……分享着时光的逝去,从被沉淀的尘埃中品味到时间、品味出历史。” 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他一共创作了一百余件相关作品。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执行馆长陈逸鸣表示:“(郎水龙)像一个拾荒者出没于建设工地所展现给观众的,不仅是一份见证建设过程的档案,也开启了关于艺术与历史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而浙大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常务副馆长楼可程则将郎水龙的创作誉为“借风为笔,扬尘为墨”。

  郎水龙是中国美院摄影系的专业教师,而事实上,他的这一系列作品具有非常鲜明的摄影工艺的气质。20世纪早期,曼·雷和莫霍利·纳吉曾不约而同地在美国和欧洲展开了“物影照片”的实验。只是当时他们是将物件放在感光纸上,曝光后感光纸留下了“自然”的痕迹。而在郎水龙的实验中,灰尘的层层积累就像物影在光下的显现。另外,徐冰也曾于911事件后不久,以遗址中的粉末在展厅里“印”下那句著名的偈语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但是郎水龙的媒介,既不是的灾难性事件的遗留,也不是自然的光照,这些灰尘是每天弥漫在城市建筑工人周围,却又在生活的压力下不得不视而不见的存在。这让郎水龙的这些“灰尘绘画”在颇为抒情的画面之下,讲述着更为沉重的社会现实话题。正如本次展览的标题“尘像无迹”,像本来就是一种迹,但作者似乎在说“尘像”则“无迹”。那些每天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工人们,就像曾经在那里的工具,他们来了又去,最后在这个城市里他们只留下了一层淡淡的影子。

  郎水龙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到他拍的是“尘埃之光”,他也把这个系列中的部分作品冠以这个标题。这不由得使人想到《道德经》有言:“和其光,同其尘。” 所谓和光同尘,寓意为人本该盖起锋芒,静处于尘世,这里不妨借来看作为艺术家处世从艺的态度。郎水龙正是以一种谦卑而诚实的姿态直面存在于我们身边却常常被我们忽略的最低微的世界并展开他的艺术创作,孜孜不倦而又举重若轻。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6月27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