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舌尖下的中国”2021李秀勤作品展

时间:2021/4/17 16:57:40  来源:雅昌艺术网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21-03-22 - 2021-05-22
  开幕时间:2021-03-22 15:00
  展览城市:浙江 - 杭州
  展览机构:人可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1号
  艺术总监:何勇淼
  参展人员:李秀勤
  展览备注:学术支持:王林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 10:00-18:00
  展览介绍

  前言

  文/王林

  雕塑之为艺术,除了三维立体造型的空间表达之外,最重要的是实体作为材料与身体作为感知的呈现。这不仅是视觉效果问题,而且是触觉通感如何深化的关键。从《触觉凹凸》系列开始,李秀勤对雕塑创作中身体力行的塑造性、对形体塑造中材料物性直接感知与无间距离、对直接触摸与视觉观看之间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挥,有着持续而深入的研究。如果说雕塑是视觉艺术同时也是触觉艺术的话,李秀勤对雕塑触觉价值和意义的开拓,在中国当代雕塑家中无出其右。

  此次展览是李秀勤二十多年触觉凹凸艺术创作的延伸与拓展。

  在千禧年前后,李秀勤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到华盛顿州立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也许因为"生活在别处"而有"月是故乡明"之感慨,李秀勤创作了中国人过年过节不离的东西——以饺子为题材的雕塑作品。到2017年她做了200件陶瓷饺子,作品出现在当年王林主持的杭州《凹凸之拓》展上。由此生发出今年以饺子继续作为题材、作为内容、作为形式、作为材料、也作为艺术符号的专题雕塑展。

  展览命名为"舌尖下的中国",题目来自中央电视台一档热播节目《舌尖上的中国》。这个题目不免让人产生联想:除了舌尖上的中国,我们还应该有些什么样的中国?食欲在舌尖上的满足固然重要,但物欲之外的精神诉求呢?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我们不是更应该对世界文明进步有新的贡献吗?舌尖之上,国人自得。另外一面,舌尖之下,国人是不是应该对既成现状、既有意识和既定权利关系有所反省呢?

  饺子的制作过程是通过和、揉、擀、按、包、捏、煮或蒸、捞、盛或捡等一系列动作,借助身体各个器官的合力劳作,变成可以产生人体能量的食品,从而转换成中国人的身体构造和精气神等等。饺子是中国人最典型的食物,作为符号乃是中国人的象征。它的形态个个不同,但又个个类似,大同而小异。包裹成形、一嘴入口的食法,可以说让非我族类不明究竟,初不可知。饺子与个人有关,更与家庭有关,还与节庆与仪式有更大的关系,但这一切都已纳入"食色性也"的享受之中,成为惯性,不再思想"舌尖之下"还会有不同的含义。但当代艺术之所为,从来就不按常理出牌,不想顺理成章,也不愿顺势而为。李秀勤反其道而行之,首先是把手捏的饺子放大,大到足以让人产生异样感;然后以相当数量的规模排列成矩,造就视觉反应的惊奇之感;进一步则是利用瓷材的透光性,用冷暖灯光使硬质材料虚化、柔性化以及情绪化,让带着身体感觉的饺子造型具有一种正在弥散的温度感。这是雕塑性的装置或装置性的雕塑,加上对碎瓷的明显修补,既是现成品的再造与添加,又类似于作品的"机械复制"和个人创造的偶然发挥,更有着精英意识和大众消费的有意识文化对比。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到艺术思维的转变:从形式追求到当代美学对普通和日常——普通人和日常事物——的关注。

  展览以瓷质和陶质作品为主,瓷片来自于陶土,经过烧制成形的宜兴陶作品和白瓷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法再度进行形体改变的易脆性和一次性。而李秀勤不弃残缺与破碎,将废弃物视之为万物有灵,这和李秀勤能量转换的创造思想一脈相承。无论是现场重组,还是残损锔合,都具对创作思路和审美品质的准确把握。而对现成实体的拓印与绘制,以其空间转换和凹凸肌理的呈现,以及图形完整与残缺、形象清晰与含混的相互构成关系,都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惊,处处都有新鲜之感。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指的是中国社会的现实语境,那么,"舌尖下的中国"就是指李秀勤雕塑创作逻辑的上下文关系。对一个充满个人创造力的艺术家而言,本次展览既是一个节点,又是一个新的起点。

  是为序。

  2021年3月14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