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展览资讯> 正文

“擢秀清流”2021宁波当代艺术提名展

时间:2021/4/18 17:11:47  来源:雅昌艺术网

展览海报

  展览时间:2021-03-28 - 2021-05-09
  开幕时间:2021-03-28 14:00:00
  展览城市:浙江 - 宁波
  展览机构:宁波纳得美术馆
  展览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天童南路568号
  策 展 人:徐洋
  学术主持:马善程
  主办单位:宁波纳得美术馆
  展览备注:学术支持:宁波当代艺术学会
  展览时间:2021.3.28-2021.5.9 ,11:00—20:00(周一闭馆)
  乘车:宁波市鄞州区天童南路568号
  地铁:宁波地铁3号线南部商务区A出口
  参展艺术家:陈峰 梅法钗 林海勇 王琛 柴小华
  展览介绍

  “看见”故事

  ——致2021宁波当代艺术提名展

  文/马善程

  世间的奇花异草,纵有千万,也不致惊扰了大地。在泥土的怀抱里,万物皆有性命。然而,一事一物滥觞源起,即便纵横千古,驰骋琼宇,若无幸进入众目,也难表意义。

  在人类视觉生活的历史中,事物意义之发现,则有赖于观看。正是在“看见”的行为过程中,人类发展了自身的创造力,所以视觉与创造力亲密无间。用视觉形象表达观念,是人类智性进化的标志之一。而使人真正成为人的,是对事物“象征性”的发现和使用。基于此,人的“视觉生活”才可能具备“智性”的品质。

  作为南方当代艺术试验田的代表性城市,古老而又开放的宁波,近年来不仅迎来了国家级艺术展览,还不断拓展自身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姿态。而这离不开一群志趣相投、意趣迥异的艺术家群体对“智性生活”的追求。正是他们的专情投入和执着探索,才让这座城市散发出当代艺术的清新活力和人文品质。当一座城市的传统文脉与其当下的经济生活叠印交融,崭新的创造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以其独特的江南海滨山水,吸纳和承载了一代代从艺者的启航逐梦。城市为艺术家的工作提供了地域背景和人文环境,而反过来,艺术家的探索会反哺城市气质。地域与人文共同营造出一种灵氛,为城市的精神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

  鉴于对城市文化艺术事业的高瞻远瞩,纳得美术馆“擢秀清流”——2021宁波当代艺术提名展拉开帷幕。主题“擢秀”取自古语,寓涵才资秀出、滋长繁盛,又喻品格之秀美拔俗,以隐喻引倡时风,似清流般高洁纯然之质。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纳得美术馆馆长徐洋先生认为,在当下城市生活对美学空间的需求点上,展览价值的如期实现,需要在当代艺术与大众审美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兼具实验性和开放性、引领性与普适性的双重格调,如清流,也如烟火,两者互为表里,不断促发和导引大众对于艺术作品的多维理解。

  我们知道,当代艺术时常被与前卫精神捆绑在一起,其发展往往无法脱离其所处的社会语境而独立进行。然而,在城市生活中,一旦艺术的“前卫精神”被寄予超负荷的社会责任,就有可能致使艺术因此丢掉自身作为美学产品的优势,甚至会导致价值自卑和自我消解。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皮力在其台湾版著作《从行动到观念:晚期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转型》中表达出类似的逻辑:“前卫精神的发展使得现代主义绘画的审美本质被取消,形而上学被终结后,艺术领域开始向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无限地延伸,但是在无限的延伸过程中,艺术家的主体性必然随之撤退”。这一描述同时也暗示了一条出路,在“前卫”与“流行”之间、在“少数”与“多数”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是艺术家主体和艺术本体得以生存延展的基本模式。这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文化策略,进阶式地塑造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和促成社会美育的实现。当然,这也是一场有品质的艺术展览可以贡献的社会价值。

  而当代艺术需要面对并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为自身在城市生活中赢得合法性。若离开审美,“艺术”是否还能保持其完整的价值体系,也是本次展览思考的问题之一,即作品与大众、展览与城市的关系和距离问题。于是展览的初衷,便倾向于这样的价值追求:在提名艺术家的作品中呈现出探索性、实验性的同时,观众完全可以通过“观看”而无障碍地去理解、欣赏并与之对话。

  展览的终极目的,是以丰富的视觉形态向观众展示既作为名词也作为动词的“艺术”,让他们参与、互动和分享,而不是秉持特立独行的意识形态,把廉价的个性强塞给他们。

  对于本次展览中出现的五位艺术家陈峰、梅法钗、林海勇、王琛、柴小华而言,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文化理解来切入创作已成为一种本能,他们一方面希望回应全球语境下的时代风潮,一方面又坚定以文人姿态来营构民族语境中的个人精神世界,为宁波当代艺术的星空增添了耀眼的华彩。艺术评论家高名潞在新近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中的观点已渐成共识:“中国的当代艺术既不是自身传统的单纯延伸,也不是西方当代艺术的自然移植,而是两者之间的互动。”而本次展览,为这一共识提供了极佳的案例。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面对自身传统与国际语汇的矛盾冲突时,艺术家们各显神通,给出了迥然不同的解决方案,并呈现各具特色的艺术面貌,但这并不全然是“天才”直觉的必然成就。“自由”并非失控,成熟的艺术家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由”,艺术创作的偶然因素和感性呈现,实则包裹着被人为掩埋的理性内核。而这理性,就饱含着一种对身份认同的自觉意识——文化乡愁。艺术家们努力追寻的已经远远超越个性,而进入到文化记忆的深处,与古人对弈,与器物厮磨,与山水对话,与自然为伍。也因如此,作品便离大众的心灵更近,离这片土地的灵魂更近。

  另一种情形也在展览作品中显现出来——“主题”与“非主题”的交互。对于艺术创作而言,“主题”历来都具有关键意义,能够帮助艺术家确认创作的内容范围、观念倾向,甚至是与之相适应的材料手法。如果艺术的“去主题化”被看作艺术的前卫姿态,那么艺术有可能会因为缺乏主题导致章法无序而陷入虚无的黑洞,所谓自由也不复存在。那么,所有对艺术的探讨,也会因为失去基本依据而变得荒谬。而从本次展览的作品看,艺术家们正在寻找一种兼容状态——在主题与非主题之间游走,努力在个体生命里寻找价值依托。如今艺术创作主题的泛化,提供了一种更加包容的创作空间。艺术家们努力占有视觉又超越生理愉悦,亲近审美又保留思想锐度。在主题化到非主题化的序列中,个体经验与集体意识缠绵博弈。而这个博弈,正是宁波当代艺术的魅力之所在,也必将催生更加绚烂的花朵。就这一点而言,本次展览又与通常的主题展览在气质上拉开了距离。

  多人联展的形式,也正是一种探索,其中包含着价值观的对话,探讨个人经验究竟如何与集体意识相处。从展览所选作品看,其典型的标本意义还体现在对宁波当代艺术视野的启发和对艺术生态的重新思考,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宁波当代艺术的基本品质和格调。五位作者作为60后的一代,数十年的艺术实践和从业生涯使他们承担起了前行者和引领者的角色。他们在奔跑中思考。文化自觉带来的责任感,促使他们不断在市民的视觉生活中搜寻灵感并竖立精神信仰。其中观众可以看到五位艺术家风格脉络的有序呈现,他们的共性是面对潮流却在自省的基调中坚持内心节奏。

  陈峰先生的《空寒》系列作品,在堪称壮阔的大画幅中,把雄浑清雅的气质和氤氲迷蒙的心像结合在一起,呈现了作者一个时期以来的文化追问和精神诉求。以写意山水的幻象和材料肌理的混凝共同营构的视觉形象背后,实际上隐含着对于中国传统古典精神和现代主义内核的坚韧思索和卓绝探索。这些作品把观众的视线带入一片天真虚静,或皑皑、或苍茫、或萧瑟,或葱茏,遁入丘壑深处,却又发现在山峦密林的幽闭之境,层叠不穷的豪情豁达溢出画面。至此,江南山水的人文秘境骤然显现,一展作者霸悍而又清润的文化宏构。

  梅法钗先生的《相》系列作品,以三维实物的形式观照了当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空间,其中以人与物的关系探讨,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中激活了“木”之物性及其在中国文化和生活中的象征性,木之温暖、沉静、可控、冷峻、易朽和永恒,被同时唤起,并相互转化,又呼应了传统文化对于“木构”的情感与态度,在当下与历史、在理想与现实的拉扯中放大了孤独的崇高力量。

  林海勇先生的《春暖花开》系列作品,萃取了江南植被中明媚华丽的视像,在肆意灵动的笔触下,又以本能所驱,弃形取神,写枝叶根茎之烂漫芳华,兼取四季时节流变之意象,也如血脉搏动,激情四溢,把缤纷多彩的现实世界揉进个人心绪,仿佛音符在乐海中跳跃,心灵在造化中遨游,实臻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境。

  王琛先生的《金墨》系列作品,从材料的物性切入,在具有象征意义的材质碰撞中,用金和墨的交错叠印与对比,巧逾山水、花鸟的传统格调和谋篇布局之律,以复象、密实之图式破传统“经营位置”之矩,又以混沌、朴拙之意象补当代“直抒胸臆”之风,终以书写之趣携金色融潜于墨彩,达至了超逸、厚重和归真的艺术新境。

  柴小华先生的《瓶儿》系列作品,以直觉入画,观物悟道,却能以小见大,行腔不俗,以敏锐的视觉思维对话鲜活的生活现场,发掘艺术情趣之精微之阔达。而瓶之姿态精魂、形色奇趣被作者捕捉把玩,又忽见宏深。这种始于视觉敏感而渐近文化自觉的创作行为,或是随情随性,也必入骨入心,定达物我两忘之境,实在彻悟通透。

  面对五位艺术家的作品,显然无法一言以定局,所有的解读或许都是修辞学意义上的误读,但这对于一座城市的观众来说,误读的意义远远超过视而不见。而对艺术家本人而言,作品诞生的时刻即已解放了阐释权。

  鉴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艺术思潮和表达形式的影响,中国前卫艺术家们的创作沾染了相应的心理背景和时代诉求。然而对西化现象的反思也从未停止,如今对这一倾向有意或无意的回避,在当下艺术家群体中则愈发显见。他们在文化身份的自觉过程中确认了方法立场、发现了艺术媒介,觅得了生存空间,从而完成自我塑造。

  纵观宁波四十年当代艺术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开放的人文环境和创作思潮。正如评论家殷双喜在《创造历史——第一届宁波当代艺术展的启示》中所说:“宁波的当代艺术是指那种混合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性质,目标指向当代生活的深入表达的综合性、创新性的艺术”。而自十年前由宁波当代艺术学会主导推动的首届宁波当代艺术展起始,分别以“突围”、“朴象”、“江南”、“空”为主题词,成功策划并完成了四届展览,以及即将到来的“万花筒——第五届宁波当代艺术展”,全方位持续性地展示了宁波当代艺术的创作成果,带动了宁波当代艺术氛围和创作群体的形成和逐步成熟,取得了令美术界瞩目的成就。作为宁波当代艺术学会会长的艺术家陈峰先生也特别指出,当代艺术是强调高度原创性的精神活动——以独特的认知方式,审视社会现实,对历史文化进行重塑,以及对视觉语言表达的优化与创新。关于地域特色的可识别性,陈峰先生进一步认为,立足于江南文脉的再创新,宁波的当代艺术必将走向自己的个性,按地方文脉作为出发点去转换发展出某种承接国际性风范的艺术思潮。其中江南文脉、人与自然以及世界性等等,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观念。江南名城宁波的当代艺术,与落户在宁波的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之间,必须保持着最基本的精神气质的区别。

  也正是在宁波当代艺术学会和诸位艺术家的引领下,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艺术家加入到了当代艺术的创作队伍中,经历了酝酿、发展和开花结果,使得这座城市呈现出空前的艺术活力。而这些成就,也同样离不开艺术机构对策展品质的追求,其中纳得美术馆的高起点、高质量运行,为城市新锐美术馆树立了最新的标杆。

  对纳得美术馆而言,本次提名展让“当代”并肩“经典”,与2020“新学院主义——全国70后油画学术邀请展”有着一脉相承的策展理念,在挖掘作品学术价值的同时,让展览成为城市审美生活的一部分,让艺术作品走出“象牙塔”和“专业圈”,与普通市民和观众走得更近。

  如今,我们看见了五位艺术家的故事、美术馆的故事,与一座城市的故事重叠在一起。“看见”的故事背后,还有看不见的现实。艺术史无法收录完整的关于艺术的历史,只有幸运的艺术家、艺术史家、策展人和观众,才有机会共同书写一部充满个人理想的艺术史。正是一个个鲜活的理想,构筑起宁波当代艺术的鸿篇巨著。

  江南岸,甬水畔,擢秀清流,城池溢香,春暖花又开。

  2021年3月17日于灵桥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