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艺术传真> 正文

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时间:2021/7/30 10:57:29  来源:明加艺术

  前段时间小编一直在追《觉醒年代》,追剧过程中不光情绪被剧情牵动着,还被剧中的服化道所吸引,剧中除了鲜活的人物和经典的台词,连每一幕的空境也吸引着小编的目光(总之就是哪哪儿都好,《觉醒年代》YYDS )。但有个问题也让小编好奇起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我们国家的一些古建筑是如何被保护下来的呢?

  于是抱着这样的疑惑小编去查了相关资料,今天小编就要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位对中国古建筑保护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众所周知的梁思成的妻子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林徽因,但未曾想梁思成之所以学习建筑也是因为这位奇女子。

梁思成
1901-1972[中国]

1919年,梁启超书房。

  这天,17岁的梁思成在父亲书房见到了一位清丽的少女,周身被书卷气环绕着,笑起来脸上的酒窝很甜,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见,得知少女名唤林徽因。这匆匆的惊鸿一瞥便悄悄在梁思成心中荡起涟漪,不过不久后少女便随其父林长民前往了英国。

1921年,林宅。

  两人再次相见已是三年之后,得知林徽因归国的消息梁思成十分欣喜,第一时间便登门拜访。此时的林徽因出落得越发动人,两人见面后却没有丝毫的陌生感,或许是受到国外思想开放的影响两人此次见面相谈甚欢,聊天南地北、山川大海。

△ 梁思成《周末是谈恋爱还是去教堂》

  彼时的梁思成正在准备去美国的留学事宜,苦于不知留学该选择什么专业,林徽因对他说:“你画画画那么好,为什么不学建筑呢?”

  梁思成:“建筑是什么?”

  林徽因:“那是集艺术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学科。”

  这给了本就喜欢绘画的梁思成一个新目标,也将他带入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历史的齿轮开始转动,少年少女不知道的是,他俩的这次闲聊对中国建筑史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 梁思成、泰戈尔、林徽因合照

1925年,宾夕法尼亚大学。

  一年前,梁思成就与林徽因共同赴美学习,金童玉女在校园中漫步时常引来旁人的关注。

  这一天,梁思成收到一份来自父亲梁启超的家信,一同寄去的还有一本《营造法式》的重印本,其中详细记载了北宋京城宫殿建筑的营造手册,这是一本对中国建筑史有着重要意义的书。收到书的梁思成非常兴奋,时常带在身边翻看,但《营造法式》是由宋徽宗的工部侍郎李诫在公元1100年著写的,年代久远,其中许多专业用词晦涩难懂,理解起来十分吃力。


  往后的日子里,梁思成专心研究《营造法式》,更是在日后古建筑修复与保护中一边学习一边理解一边运用将《营造法式》注释了出来,更是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中国建筑史》。他太想了解其中的奥秘了,想要破解其中晦涩的技术用语,这使得他充满斗志。

  “这本书,1734年由工部印行共有七十章。它们涉及建筑材料的计算和‘大木作’的规则。对于二十七种大小房子的每一个建筑结构都不厌其烦的提供了丈量方法。然而对于确定每一种结构方法和位置则很少提到。如果没有工匠来指出和解释具体的例子,这本书是很难读懂的。”——梁思成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材有八等”示意图


  “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艺术鉴赏就造型艺术而言,尤须重亲见,重视实验,比较研究的方法是科学的,具有创造性的。”——梁思成

△《营造法式》斗栱各部分名称示意图

1928年3月21日,加拿大渥太华的中国总领事馆。

  这一天,相恋相伴的两人终于一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因为梁思成对李诫的崇拜,婚期特地定在了3月1日(李诫的生日)。婚后一年,女儿梁再冰出生,又过了三年,儿子梁从诫出生,不难看出他对李诫以及《营造法式》的热爱程度。

1931年,北平。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夫妻二人回到北平(今北京),加入了营造学社,梁思成任法式部主任。梁思成继续潜心研究《营造法式》,看着书中优美的古建筑图画赏心悦目,但却有着天书一般让人难以理解的文字,梁思成心中既兴奋又愁苦,他决定要将它们全部破解出来并想要写一部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 独乐寺观音阁正面全景

1932年4月,蓟县独乐寺。

  白羊座的男孩子总是怀揣热情和坚定的,现在的梁思成心中拥有了新的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如同当年那个拥有了想要学习建筑目标的少年一样,他朝着他的目标再次一步步坚定的出发了,他先后主持了故宫文渊阁的修复工程以及著成《清式营造则例》手稿。带着《营造法式》中的知识和疑惑,夫妻二人第一次远离大城市开始进行古建筑的勘察工作,独乐寺是他们考察的第一座古建筑。

  “独乐寺观音阁高踞于城墙之上,老远就能望见。人们从远处就能看到它栩栩如生的祥和形象。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第一次打开了我的眼界。”——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



△ 梁思成于独乐寺

△ 梁思成绘制的独乐寺观音阁渲染图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他就完成了对独乐寺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测绘。回到北平后,梁思成与林徽因整理调查测绘的资料,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数万字的《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并发表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确立了独乐寺在中国建筑史中的地位。

△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最令他兴奋的是在勘察过程中他好像摸到了破解《营造法式》的门道,这次的收获令他沉醉其中。不久,便开始计划下一件古建筑的勘察工作。

△ 观音阁纵剖面图(独乐寺观音阁建于公元984年,是一座辽代楼阁,且唐风犹存)

△ 独乐寺观音侧面图

△ 中国营造学社独乐寺观音阁斗栱测绘图

1933年,应县塔。

  梁思成花了整整两周的时间与助手一起将木塔楼的每一层都进行了精细的测量,但是不同于上回的是,应县塔有着一个十几米高的塔刹而内部没有可以登顶的条件,他们只能顺着塔刹外部的铁链徒手攀爬。

  “今天正式地去拜见佛宫寺塔(即应县木塔),绝对的Overwhelming,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梁思成写与林徽因的家书



△ 山西应县木塔旧影(建成于辽代,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

△ 山西应县木塔立面渲染图及剖面图

  这大概是梁思成考察生涯中最惊险的一次了,整座塔为木结构建筑,高达六十多米,附于塔刹边的铁链在许许多多的年代更迭中饱经风吹雨打已然成为了一个未知的隐藏危险,梁思成他们只能悬着两条腿爬上最顶端方能进行考察。

△ 梁思成拍摄的应县木塔塔刹照片
塔刹下方为梁思成的学生莫宗江,为了拍下塔刹的全部面貌,梁思成不得不退到屋顶比较远的危险区域。

  此次勘察工作因身体状况未能一同前往的林徽因此刻在后方家中也没有闲下来,于10月7日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中发表了关于前方如火如荼的工作报道,其中包含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倾慕之情。这次的勘察也更赋予了梁思成莫大的成就感,他真真正正爱着这些古建筑,爱着自己如此有魅力的国家,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力量告诉人们这些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将它们保护起来免遭战争的破坏。

1937年-1944年,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都曾经拥有过他们的足迹。

  8年时间里,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包括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河北正定辽代建筑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和善化寺、河北赵州隋朝建造的安济桥等。这些重大考察结果,写成文章在国外发表,引起国际上对这些文物的重视,为梁思成日后注释《营造法式》和编写《中国建筑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46年,美国耶鲁大学。

  因他在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受聘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并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之后,他回到了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

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

  他完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并将其交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得北平古迹避免受到炮击,他说他要保护古建筑他做到了,现存于北京的诸多文物和古城墙都因为他以及一起共事的大家的努力而一直保留到今日,以供下一代欣赏和研究。

1955年,林徽因墓。

  这对共同经历了传奇时光的金童玉女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刻,林徽因因多年积劳成疾罹患肺结核,在这一年的4月1日香消玉殒,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下了他们曾经共同努力记录下的文书和不灭的爱情。梁思成将她葬在了自己亲手设计的位于八宝山的墓中,从此之后只将她藏在心里。

△ 病榻上的林徽因

1972年1月9日,北京。

  那个坚定的少年,那个热爱古建筑热爱到哪怕看到它们被破坏一点都心痛到像是在剥自己血肉的人啊,那个用尽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研究和保护的“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离开了他热爱的世界。但他留下了《中国建筑史》和《营造法式》译版等多部建筑学著作,为后人研究中国古建筑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图像和文字资料。历史记得他,我们都记得他,那些曾经他亲手测绘的古建筑也将永远记得他。

图片及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编辑:贾弘毅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